【中國食品報融媒體】(郭新 于明月楊志浩)芳菲四月,草長莺飛,走進青島市即墨靈山鎮吳家嶺村的蒲公英基地,200畝蒲公英綿延成一片花海,随風搖曳的小黃花,結出絨花般的“雪球”,一陣微風吹過,簇擁在一起的種子紛紛散開,随機飄落到新的土地紮根生長。
作為入選“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和“商品糧基地縣”的重要鄉鎮,近年來,即墨靈山鎮緻力于推動以綠色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發展,讓小小蒲公英也能成為村民緻富的好項目。
不起眼的蒲公英成就大産業
一提到蒲公英,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鄉間小路旁不起眼的野草。随着對其營養價值的深入研究,蒲公英逐漸從度荒野菜,變成百姓餐桌上的健康美食,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納和認可。“作為一種食材,蒲公英的熱銷證明了市場接受度,進入産業化後,野菜不在野蠻生長,産量和價格都趨向穩定增長。”山東紫薇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杜世斌介紹道。
回到蒲公英基地的辦公室,杜世斌沏了一壺蒲公英茶,葉片被沸水充分浸潤,自然舒展還原鮮綠,沖泡出的茶色清澈明亮,在茶香氤氲中,杜世斌開始講述他和蒲公英的故事。
“幾年前,我無意中看到CCTV4-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一檔節目,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王澤民教授,利用蒲公英輔助治療消化道腫瘤,在他的建議下,病人堅持每日食用新鮮蒲公英一斤,不知不知覺中,不僅吞咽困難的症狀消失了,食道上也檢測不到癌細胞。”蒲公英神奇的藥用功效一下子吸引了杜世斌的注意,自主創業的念頭也一發不可收。
随後的時間裡,杜世斌一心撲在了蒲公英事業上,全國各地拜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習,研究人工栽培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他和山西農業大學合作研發培育出的特大型多倍新品蒲公英首次試種成功。“這個新型品種的蒲公英,生長個體和營養成分藥效是普通蒲公英的4—8倍,所含微量元素、維生素、菊糖、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蒲公英膽堿也是同類産品無可比拟的。”每次說到自己研發的蒲公英品種,杜世斌的語氣裡滿是自豪。
兼備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中醫藥在國内,甚至國際上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具有增強免疫力、預防流感的中成藥銷量飙升,蓮花清瘟膠囊、雙黃連口服液、藿香正氣丸等更是一度售罄,處于無貨狀态。據行業專家分析,嚴峻的疫情過後,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中藥材種植行業将迎來“黃金期”。
《本草綱目》中記載:“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四月正是野菜生長的季節,不少市民都會趁着周末踏青,随手采挖些野菜回家嘗鮮。“以前隻是把蒲公英當成普通的野菜,然而它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被大家熟知後,需求量變得越來越大。”杜世斌說。
位于即墨靈山鎮的蒲公英基地共200畝,2019年總産量高達210萬斤,而當前,新鮮蒲公英的市場價格在每斤15—20元。“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周期很長,管理起來也非常容易,清明前後開始播種,一直長到十一月底,更重要的是種一年能管三年,一年收獲六七茬,平均一年畝産量1萬多斤。”杜世斌一邊介紹,一邊随手摘下一株蒲公英展示。
蒲公英分為葉、根、種子、花幾部分。綠褐色的葉子呈倒披針形,從端部到根部,葉片逐漸變窄,邊緣是鋸齒狀的。把蒲公英連根拔起,根部表皮處會有白色粘稠的漿液流出。“蒲公英基本上一個多月就一茬,隻要不挖根,要它上面的葉就長得非常快,我們平時就澆澆水肥、除除雜草,連農藥都不需要打,中草藥本身就有抗病蟲的能力。”基地裡一位負責蒲公英日常田間管理的工人說道。
盡管小小蒲公英食藥兼用,但因性寒味苦,并不适宜脾胃虛弱的人。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杜世斌開發出了蒲公英茶、蒲公英酒、蒲公英挂面等多款産品。基地的加工間裡,幾位工人們正在忙着對新鮮采摘的蒲公英進行初加工,現場清洗、篩選、殺青、烘幹、挑選……一道道制茶工序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杜世斌解釋:“經過科學炒制、嚴格發酵的蒲公英茶,七斤新鮮蒲公英才能出一斤茶,既保留了微量營養元素,又祛除了寒性,所有人群都可以放心飲用。”
特色産業散開脫貧“滿天星”
“三農”問題關系着國計民生的根本,即墨靈山鎮在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中,一改傳統的種植結構,确立了以發展特色農業為主的新思路。當杜世斌帶着蒲公英項目來到即墨尋求發展時,與立志帶領村民增收緻富的青島藍谷高新區管委副主任王仁建一拍即合,迅速與上級對接彙報,在考察項目的可行性後,最短時間内敲定合作。
“附近的村民大多種植土豆、西紅柿等普通季節性蔬菜,扣除成本、人工費這些,一畝地一年利潤隻有八百至一千塊,遇到自然條件惡劣或者市場價格波動還可能随時賠錢,收入主要靠政府給予補貼。”王仁建言簡意赅指出了當前初級農産品價低、賣難的困境,這無疑是農民緻富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與傳統農作物相比,蒲公英的種植和深加工顯然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緻富新途徑。蒲公英生命力頑強,喜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即墨靈山鎮吳家嶺村正好有大量含硒豐富的黑土地。“去年基地的淨利潤超過了二百萬元,蒲公英産品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政府正計劃将附近的土地都利用起來,給村民帶來更多收入。”眼看着蒲公英項目經濟效益這麼好,王仁建感到由衷的喜悅。
目前,即墨靈山鎮的蒲公英基地采取“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并不斷向周圍農戶推廣,由公司負責技術指導、蒲公英收購及産品加工。不僅如此,政府還計劃将附近九個村莊的藍莓基地、蓮藕基地、大棗基地等融為一體,打造農業産業園,發展農業觀光旅遊,通過一二三産融合,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