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起
西安全域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全市恢複正常出行
有序複工複産
改擴建後的西安站
也以全新面貌迎戰春運大考
宏偉的大明宮遺址公園丹鳳門和西安站北站房。
西安站改擴建工程完成投用,高架候車室整潔明亮。
築牢疫情防線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按照屬地防疫部門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要求,精心做好鐵路站車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确保春運期間旅客平安、健康出行。
西安站引入智能霧化消毒機器人,每隔半小時對進出站通道、候車室、檢票口展開定時、定點、無死角消殺;在安檢行李出口增設光波消毒儀,對旅客攜帶行李全覆蓋消殺,利用高科技構築多重消殺屏障,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他們還增加車站自助設備的數量,優化自助設備布局,大力推廣無接觸式自助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疫情交叉感染風險。
各進站口均設置核酸報告查驗和體溫監測點,按規定做好進站測溫驗碼等工作,引導旅客有序進站、分散候車;積極做好站車防疫宣傳,及時提醒旅客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同時,他們還加強職工健康管理,保證在崗人員每48小時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對客運、行車等關鍵崗位集中管理,營造健康出行環境。
春運大幕開啟後,放寒假的學生也開始分批次錯峰有序回家,西安站主動對接高校了解出行需求,通過增開專列、加挂重聯等方式增加運輸能力,開辟“綠色通道”,為返程學生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已有20多萬名學生旅客從西安站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全新亮相的西安站
變成了什麼樣?一起去看看吧!
↓ ↓ ↓
運輸能力提升2.4倍
西安站位于中國鐵路網中縱貫南北、橫跨東西的咽喉要道,擔當着隴海鐵路、西康鐵路、甯西鐵路、包西鐵路等旅客列車運輸任務,是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朝陽下的丹鳳門和西安站。
從2007年車站圖定辦理80對旅客列車,逐步發展到2016年120對,車站旅客列車辦理能力逐漸飽和。
此次改擴建工程完工後,站線規模由原來的6台11線增加到9台18線,年旅客發送量預計将達到4800萬人次,運輸能力提升2.4倍,成為擁有高架候車室、南北雙廣場、雙站房的多通道、立體化、零換乘綜合交通樞紐,客運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千年古都的新地标
2021年5月31日,西安站北站房建成投用。站房建築高度24米,主體分為地下三層,地上兩層。以“大唐盛世 古韻長安”為設計理念,以中國傳統建築的木構元素為主線,為旅客帶來“古而新,中而新”的感官體驗。此外,北廣場出站中庭安裝了玻璃頂棚,從北側出站的旅客可通過玻璃幕牆看到丹鳳門遺址風貌。
2021年5月,建成投用的西安站北站房。
2021年9月1日,經過全新改造的西安站南站房和新建成的南側高架候車室正式投用,形成了西安站“南北貫通”新格局,助力第十四屆全運會在陝西順利舉辦。
傍晚的西安站南站房和明城牆相映生輝。
西安站承載了無數旅客難忘的記憶。西安局集團公司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在南站房将具有時代記憶的“西安”标識和立面大鐘進行重點保留,翻新了中庭空間内飽含幾代西安人記憶的吊頂和吊燈。
夜晚的西安站标志——旅客心中的“面皮”站名。
同時,車站充分利用一二層東西4個廳的空間,設計蒸汽機車、内燃機車、電氣機車、高鐵4個火車文化主題展示區,實現人流通行、火車文化展示及商業運營三種功能。讓旅客在候車等待過程中,仿佛置身過去與未來,成為了全新的車站網紅打卡地。
火車文化主題展示區訴說中國鐵路的曆史發展變遷。
大量的古都曆史遺迹元素被融入到了室内設計中:牆面、柱子、玻璃欄闆、衛生間吊頂等部位應用了回形紋元素,南站房壁畫《絲路百景》展現了古今絲綢之路的文化延續,北站房噴繪長卷壁畫《晉陝黃河八百裡》能一覽晉陝大美景觀。
充滿唐風古韻文化氣息的候車大廳。
俯瞰西安站,南北雙站房宏偉壯觀,貫通的南北高架候車室氣勢如虹,西安站與北邊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南邊的明城牆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站·宮·城”結構,俨然成為了千年古都的新地标。
南北站房雙進雙出
西安站改擴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後,1A 、2A 、1B 、2B、 3B檢票口同步開通,真正實現南北兩站房雙進雙出的格局。
南進站流線:旅客進行實名制驗證、安檢查危後,由南進站大廳的扶梯進入高架候車室;重點旅客由一樓進站廳無障礙直梯進入高架候車室。
北進站流線:旅客進行實名制驗證、安檢查危後,由北進站大廳的扶梯進入高架候車室;重點旅客由一樓進站廳西側無障礙直梯進入高架候車室。
出站流線:出站旅客經各站台東、西出站通道下行至出站層,由1、2出站口進入市政通廊,自南、北廣場出站。
氣勢恢弘的古城牆下
是愈加壯觀的火車站
千年古都,長安常安!
供稿:《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陝西記者站(西安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字:焦鍵 宋丹 吳賢昆 曹琳琳
圖片:胡大鵬 張超 劉翔 唐振江 楊靜龍 楊精铨 李子宇 潘磊
編輯:謝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