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唐代中晚期最富盛名的詩人之一,其流傳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衆多。他與李商隐并稱為“小李杜”,詩作明麗隽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贊。
杜牧
公元844年9月,42歲的杜牧任職池州刺史,池州府所在地為秋浦縣(今安徽貴池)。杜牧作為政府官員,又是詩人,自然會到池州各地視察遊覽。在春雨綿綿的這個清明節,他因為行路疲乏想喝點酒,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酒罷之後頗有感慨,于是提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七絕《清明》。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直譯:
第一二兩句:正是江南的清明時節,春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路上行人在疾風苦雨中行進,又恰逢清明祭奠日子,心中不免斷魂落魄。
第三四兩句:詩人行路困乏,詢問一個牧童哪裡有酒家?牧童指着遠方回答,那個開滿杏花的村莊就有酒家。
賞析:
清明節正是舉家踏青掃墓的時節,也正是春雨霏霏的季節。詩人杜牧正行進在路上,紛紛揚揚的細雨打濕了他的衣衫,也把周身的濕氣和郁悶植入了他的心底。
雨中行路自然艱難,困頓疲勞一直追随着他。于是他想喝點酒解解乏再上路。他問一位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哪裡有酒家,牧童指着遠方開滿杏花的村莊說,那裡有很多酒家。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清新典雅,自然質樸。讀罷此詩,我們面前不由得出現了一幅清爽淡雅的水墨畫。江南的蒙蒙春雨,下在了我們的心頭,這個杏花盛開的村莊,進入了我們的心扉。
杜牧這首詩,作為描寫清明節的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一直廣為傳誦,幾乎婦孺皆知無人不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