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實習生 楊悅 整理
春節過後,年味漸淡,不少特展大展宣布延期。其中,遼甯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延展至3月28日,并新換展中國美術館藏《潇湘竹石圖》(傳蘇轼)等,雖然《潇湘竹石圖》是否為蘇轼真迹仍存疑,但遠山煙水,風雨瘦竹,讓人在窄窄畫幅内如閱千裡江山。 上海博物館曆代繪畫館新增的南宋《鹌鹑圖頁》、明代陳洪绶《春風蛱蝶圖卷》等書畫精品仍在正常對外展出。安徽博物院“家在黃山白嶽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将延續至3月28日。
上海
金石力·草木心——吳昌碩與上海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1年2月10日—5月5日
展覽通過梳理吳昌碩的作品與經曆,尤其是他臨習古法、互題書畫、以畫會友、結社談藝等“交遊”活動以及藝術上的暮年變法,折射出吳昌碩在上海放射的藝術光芒,進而凸顯海派繪畫暨海派文化所蘊含的兼收并蓄、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上海博物館曆代繪畫館換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常設
年前,上海博物館完成了曆代繪畫館本年度第一次常設展覽的策劃與陳列。展覽沿襲書畫常設展将首次亮相、久未露面,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的思路,新增南宋《鹌鹑圖頁》、明代陳洪绶《春風蛱蝶圖卷》等9件書畫精品。
卓荦迎新:中韓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1年2月2日—3月7日
時逢中國農曆辛醜牛年,上海博物館與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聯手奉上跨越國界的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大堂呈現的四件展品,分别是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鑲嵌高麗青瓷、嵌銀絲鐵器,以及上海博物館館藏的青銅犧觥和康熙五彩碗,從不同層面體現傳統社會中的兩大重要牛事主題:祭祀與農耕。此外,繪畫館、印章館和玉器館亦特别展出相應材質的牛年生肖文物。
劉海粟和他的黃山寫生&劉海粟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紀實文獻展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1年1月15日—3月16日
從“十上黃山”到晚年赴美寫生,展覽以“寫生”為寫生為線索,展出劉海粟《黃山雲海奇觀冊頁》、《黃山圖冊頁》及黃山主題繪畫作品超過30件,以及95歲在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紀實文獻,以此反思百年前的“美術革命”和“新美術運動”,以及給當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帶來的啟示。
春又芳菲——2021海派民間藝術新春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1年2月9日—3月31日
展覽由18種工藝門類組成,包括海派剪紙、金山農民畫、松江絲網版畫、嘉定竹刻、琺琅工藝、漆器、金山絲毯、顧繡、海派絨繡、海派面塑、海派燈彩、傳統金銀首飾工藝、民族樂器、玻璃工藝、立體紙藝、海派石雕、微縮工藝、紫砂陶刻等代表性項目。
我愛藝術勝過生命——劉岘木刻藝術展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專題展廳)
展期:2021年1月23日—3月7日
展覽精選了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藏劉岘藝術作品和相關文物百餘件(組),其中包括木刻作品、劉岘用過的木刻刀、魯迅緻劉岘信、劉岘刻《<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等,講述劉岘與魯迅的故事,以及劉岘現實題材的藝術創作。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1年1月1日—4月7日
安迪·沃霍爾是如何将消費的、日常的變為藝術?展覽包括《奶牛》系列,最著名的《瑪麗蓮》系列等,呈現其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其中的《奶牛》創作背景是沃霍爾1960年代時認為自己已經才思枯竭,并被畫廊建議創作母性的題材。
史國威個展:重·現
地點:SCoP 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1年2月6日—5月30日
彙聚了攝影藝術家史國威從2006年至今創作的21幅作品。本次展覽是史國威的首次大型回顧展,也是他迄今為止在國内舉辦的最大規模展覽。
沒有足夠的距離——跨界潮流藝術展
地點:明珠美術館
展期:2021年1月30日—5月5日
展覽呈現30餘位“新潮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藝術創作脫胎于這個被互聯網、科技、商業不斷重塑的世界,又揉雜着迥然各異的趣味、生活經驗與生命曆程,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
大美之頌——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
展期:2020年12月26日—2021年3月28日
展覽帶來120件雲岡臻品文物,以及10位藝術家根據雲岡文化再創作,通過繪畫、影像、裝置、雕塑、行為、攝影、聲音等作品26件。其中全球單體最大複原石窟首次公開亮相上海。
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産保護修繕特展
地點:闵行區博物館
展期:2020年12月19日—2021年4月20日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曆史建築就是時間譜上的音符。展覽以曆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的形式,帶領參觀者以一個“文物修複者”的身份,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了解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等。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
地點:韓天衡美術館
展期:2020年12月18日—2021年3月30日
展覽以中國印章發展曆史為主線,彙集西泠印社藏我國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彙錄《顧氏集古印譜》、明代文彭“琴罷倚松玩鶴”青田石章,“關中侯印”龜鈕金印等中國曆代玺印與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來集古印譜和篆刻家印譜,以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為首次公開展出。
張恩利個展:會動的房間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11月7日—2021年3月7日
展覽以“會動的房間”為主題,展出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近30年來的超過100件繪畫作品,以及他根據展廳空間全新創作的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 “空間繪畫”。
“浩瀚史——尹朝陽”“生長——陳彧君個展”“震蕩的高光——李姝睿個展”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1年1月31日起
尹朝陽、陳彧君、李姝睿在各自的領域分别探索了山水風景、水墨拼貼、光與色彩的無限可能性,是國内中生代、新生代的當代藝術家。此次展覽也是他們對近期創作與思考的階段性展示。
陳飛:早集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期:2021年2月27日—5月9日
展覽以“館中館”的形式,梳理藝術家2017年至今的靜物創作,在原展廳内重喚一個傳統美術館的陳列空間。通過重訪布列遜筆下“趨小的描繪”,陳飛将地緣關系、文化博弈與身份歸屬等宏大命題揉雜于人間煙火中,汲古探新地構建了一幅本土生活的全景畫。
守歲——海上油畫六人展
地點:右行藝術空間
展期:2021年2月27日—4月26日
本次展覽展出劉曼文、李會、石至瑩、馮玮、魯丹、馬佳慧六位藝術家的油畫作品,探尋不同年齡、教育背景各異的藝術家們的生活體驗。
北京
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1年2月10日—5月9日
故宮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時期的如意,材質涵蓋玉石、竹木、金屬、牙骨、瓷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明、清工藝的盛況。為慶祝辛醜年春節,故宮在神武門展廳舉辦該展,從院藏遴選158件(套)進行展示。
中國古代錢币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1年2月9日起
展覽從中國國家博物館二十餘萬枚館藏錢币中精選出一千八百餘件珍品,輔以其他類别文物二百餘件,分“序廳”“泉林漫步”與“圜宇方圓”三部分進行展示,系統呈現了中國古代錢币發展體系及其所承載和反映的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藝術、科技等方面的豐富内涵。
中國古代書畫(更新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1年2月8日起
為迎新春,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展品已全部更新,多件一級館藏領銜展出,更新後的“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展覽架構不變,以時間為主線,用50餘件珍稀名作分三個單元系統展示宋元以降中國書畫的發展脈絡。繪畫方面既有宋人《雪窗讀書圖頁》《狩獵圖頁》等,書法方面則有姚燧《草書詩卷》、福德《行書跋閻立本白馬馱經圖卷》等,同時還展出了一批造型獨特、制作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喬治·莫蘭迪:桌子上的風景
地點:木木美術館798館
展期:2020年12月8日—2021年4月5日
展覽回顧莫蘭迪五十年的藝術生涯——從1914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亞舉辦首展,至1930-1956年間任教于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版畫系,再到1960年代的晚期創作。呈現藝術家包括油畫、蝕刻版畫和紙上作品在内的逾八十件作品,并在其對形式的沉靜探究、對靜物冥思式的反複描摹以及内省的畫面構圖與東西方哲學思想中有關永恒的概念之間建立起聯系,探尋其作品的深層内涵。
遼甯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地點:遼甯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12月2日—2021年3月28日
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該展覽将延展至3月底,但《東晉佚名曹娥诔辭卷》、《北宋李成遠岫圖》原件僅展至2月28日,《北宋佚名摹顧恺之洛神賦圖》、《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展至3月14日,此後展出高仿複制品;上海博物館藏北宋蘇轼、文同(傳)《古木怪石圖、墨竹圖》将替換為中國美術館藏蘇轼《潇湘竹石圖》展出;《元趙孟頫行書蘇轼煙江疊嶂圖詩沈周文徵明補圖》延展期間将替換此卷後半部分的沈周《煙江疊嶂圖》。
江蘇
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26日—2021年3月28日
展覽展出宋徽宗《鸲鹆圖》等宋、元、明、清及至近現代花鳥名家作品。包括元代李衎、倪瓒,明代沈周、文徵明、陳淳、徐渭,清代“揚州八怪”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國花鳥畫史,構成南博展覽史上最強大的花鳥畫陣容。
吳地風雅 落筆成畫——明代吳門繪畫藝術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30日—2021年6月30日
展覽遴選六十餘件(套)精品,集中展示院藏明代蘇州畫家及受吳門畫派影響的周邊地區畫家作品,以展示吳門畫派的藝術成就與江南文人的風骨。
以碑破帖 尚古出新——清代碑學書法作品展(上)
書法史意義上的“碑學”指重視漢、魏、南北朝碑版石刻的書法史觀、審美主張以及主要以碑刻為取法對象的創作風氣。展覽以清代碑學書法的發展演變為依據,精選數十位碑學書家的精品力作予以展示,客觀呈現清代碑學的發展曆程與藝術成就。
大元處士——吳越王後裔錢裕的故事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2021年1月28日起
展覽讓觀衆從錢裕所處的時代、他的生活、他生平的點滴來了解這位吳越王的後裔,描摹出一個身處宋元兩代的江南富戶勤逸安樂的尚德之家形象,用更豐富的圖文充實展覽細節,讓思維沉浸代替感官沉浸體驗。
海棠獨香——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30日—5月5日
本次展覽将從大足石刻的發現之旅出發,帶領大家一同去探尋其獨特魅力,感受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成果。
穆穆曾侯——曾國出土青銅器特展
地點:吳中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3日—4月22日
此次特展共展出湖北随州、棗陽等地出土的曆代曾侯青銅器116件,勾勒出曾國從周初始封屏衛周朝,到戰國中晚期被楚所滅,約700年間的曆史畫卷。
浙江
萬年浙江,從這裡開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
展期:2021年1月15日-3月14日
上山文化是浙江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期考古學文化,展覽旨在用考古實物資料介紹上山文化,展出的遺物包括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其中上山遺址發現了跨湖橋文化的遺存物,豐富了浙江新石器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
若榴花屋憶故人——紀念沙孟海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21日
展覽展出沙孟海先生家屬捐贈文物之精品159件,囊括字畫、印章、拓片、信劄、學習工作筆記等,通過這些物件全面回顧沙孟海先生的求學曆程、卓然成就、友朋交誼和文博點滴,以為紀念。
金石不朽:書寫、複制與文化衍生
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12日—6月30日
展覽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劄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牍、磚瓦、碑刻、墓志的實物,講述拓本作為一種承載古代文明的獨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國人的文化與心靈世界,金石因此成為真正的不朽之物。
湖北
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第二期)
地點:湖北省博物館
展期:2021年2月3日—5月30日
2020年9月,湖北省博物館舉辦了“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第一期)。展覽經過提升重新對公衆開放。此次提升較大幅度增加了展出文物數量,呈現了130餘件(套)曾國青銅器精品,全面反映了從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早期到距今2400年的戰國中期的曾國曆史文化面貌
山西
香魂——中國古代香文化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1年2月4日—5月9日
此次展覽精選了160件/組與香文化相關的藏品及其藝術品,展示了情緻宛然,意蘊綿長的古代文人雅士的風韻生活同時令觀者感悟中國古代香文化的氣韻和精髓。
霜滿龛紅——傅山的生平、思想與學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29日—2021年3月29日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清代學者全祖望盛贊其為“大江以北,無出其右”。展覽從生平、文學、思想、史學、醫學等不同維度解讀和展示傅山,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傅山形象。
如銀歲月 美意延年——山西傳統銀飾展
地點:山西青銅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6日—4月20日
展覽精選600餘件各時期山西民間銀飾,其中院藏文物500餘件,山西地質博物館、晉國古都博物館及私人藏品100餘件,共同勾勒出山西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圖景。
河南
吉玉永年——随州、洛陽出土西周玉器精粹
地點:洛陽博物館(新館)
展期:2021年2月3日—2021年4月3日
展覽精選随州葉家山曾國墓地與洛陽北窯、唐城花園西周墓地出土玉器132件(套),将從禮儀、裝飾、喪葬三個維度去解讀西周玉器造型與功能的關系,展現中華玉文化之美。
山東
我從漢朝來——文物世界中的漢代濟南
地點:濟南市博物館
展期:2021年2月3日—6月15日
展覽将彙聚濟南地區七所文博單位的300餘件漢代文物,還原兩千多年前,大漢王朝時期濟南先民的生活,展示濟南地區的漢代雄風。這也是濟南市漢代精品文物的首次集結亮相。
安徽
家在黃山白嶽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25日—2021年3月28日
展覽精選清代四僧之漸江書畫珍品及漸江師友、學生等部分佳作,共100件(套),其中漸江作品85件(套),呈現漸江的藝術風貌和師友交往。這是繼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聯合故宮博物院于去年推出的八大山人大展之後,又一聚焦“清初四僧”的特展。展出的《仿倪山水圖》軸、《天都峰圖》軸等均為畫家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湖南
煙雲盡态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
地點:湖南省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2日—2021年3月28日
展覽分“晉唐”“兩宋”“元明”三個單元,将館藏《三希堂法帖》中名家135位、法書340件、題跋200多段、印章1600多枚,分編32卷分類展出。
清平樂——黃河流域漢唐宋元樂舞戲曲精品文物展
地點:長沙簡牍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5日—3月6日
展覽精選198件漢唐宋元時期樂舞戲曲主題的陶俑、磚雕等文物。從造型古拙的“漢代灰陶百戲俑”到惟妙惟肖的“魏晉南北朝歌舞俑”,從曼妙婆娑的“唐代彩繪伎樂俑”到靈動活潑的“宋代雜劇磚雕”,這批珍貴的戲曲文物,見證了絲綢之路開通後,絲路沿線國家在音樂、舞蹈方面的交流、融合與碰撞。
南張北溥——張大千、溥心畬早期書畫特展
地點:長沙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9日—4月18日
展覽分為“大千篇:化古為我法”“心畬篇:遠白末塵埃”“師友篇:與湘為徒矣”三大闆塊,展出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藏張大千與溥心畬作品74件,向觀衆揭示張大千、溥心畬早期繪畫風格的發展脈絡。又從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博物館精選何紹基、王闿運、曾熙、齊白石等人書畫作品10件(套),來探讨兩位藝術家與湖湘藝術的淵源關系。
四川
山高水長·物象千年——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與交流
地點:四川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29日—2021年3月20日
展覽展出了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和陝西曆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吐魯番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共計7家博物館的精品文物。展出文物共計294件(套),展現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與絲路魅力。
廣東
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2日—5月5日
2021年,适逢中秘建交五十周年。展彙集了秘魯11家知名博物館的157組文物與粵博相關展品,為觀衆呈現曆年安第斯文明的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
惠風和暢:明清春天題材繪畫展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30日
展覽由廣州藝術博物院和廣東省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兩家機構收藏中以“春天”為主題的明清時期繪畫作品,分三個部分呈現古人迎春祈福、詠春雅會、賞春騁懷的場景,迎接新春的到來。
源于自然的時尚
地點: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12月18日—2021年6月6日
展覽由設計互聯、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呈現,通過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紡織與服飾藏品,完成了一場跨越2300年曆史的東西方時尚對話。探究不同文化中的時尚如何從自然汲取靈感,又對自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福建
草原王朝——遼代文物精品展
地點:福建博物院
展期:2021年1月16日—3月28日
契丹族是公元10至12世紀活躍在中國北方的一支遊牧部族,公元916年建立遼王朝,曆時二百餘年,内蒙古地區是契丹民族的故鄉,留存有大量城市遺址與精美文物,這些文化遺産真實地再現了契丹民族的生産生活方式、特色鮮明的喪葬制度、兼容并蓄的文化風采。展覽分為三個單元“馬背上的民族”“ 絢麗多彩的文明”和“生命的遐想”講訴遼代風采。
台北
筆歌墨舞——台北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1年1月1日—4月6日
展覽選取曆代書畫三十餘件,包括(傳)唐韓幹 《猿馬》軸、宋李唐《乳牛圖》、馬遠《松泉雙鳥》、錢選《煙江待渡圖》、元代高克恭《畫春山晴雨》、倪瓒 《修竹圖》、明代戴進《畫山水》等。其中傳唐韓幹 《猿馬》舊題韓幹作,但徽宗題字和“禦書”一玺,及理宗“緝熙殿寶”玺皆存疑,或為南宋後人仿作;宋人《番騎出獵圖》與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同名長卷構圖相似。
筆墨見真章——台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
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12月26日-2021年3月29日
新一期展品展示東晉王羲之《奉橘帖》、蘇轼《楚頌帖》(拓本)、趙孟頫《柔毛帖》、董其昌行書卷《答徐孝穆書》等二十餘件古代書法珍品,揭示曆代書法發展的曆史脈絡。
海外
美國
“牛年”文物展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1月30日起
辛醜牛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以“牛”為主題的小規模展覽,共展出11件來自中國的曆史文物。重要展品包括一件18世紀大型“童子牧牛”玉雕、一套8世紀的十二生肖陶俑等。
工程師,煽動者,建造者:重塑的藝術家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展期:展至4月10日
面對戰争、革命,以及技術的發展,20世紀20、30年代的歐洲藝術家們在重塑世界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這場展覽以300餘件當時的海報、雜志等平面藝術展品給出了一份答案。這些展品來自世界上最大的先鋒藝術與平面藝術收藏之一——梅裡爾·C·伯曼收藏,并在不久前進入MoMA館藏。從前蘇聯時代的解構主義海報到波蘭、芬蘭等地的先鋒雜志,藝術家們将自己視為“工程師,煽動者,建造者”,在“平面”上構想新的世界。
新視角:自然光下的古典油畫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12月12日—2022年春季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于2018年啟動 “歐洲油畫自然采光計劃”(European Paintings Skylights Project),對多個歐洲油畫展廳進行重新布展和更換展品,呈現自然光線下的古典油畫。本展是該計劃第二階段,展出館藏重要歐洲古典油畫,輔以部分雕塑,嘗試在作品之間構建新的對話。
霍克尼與梵高:自然的歡愉
地點:美國休斯頓美術館
展期:2021年2月21日—2021年6月20日展覽呈現近50幅霍克尼的作品以及10幅梵高的繪畫,讓人看到兩位藝術家如何通過明亮而豐富的色彩來表達他們對于自然和世界的觀察與愛。通過兩人風景繪畫的對比,展覽還展現梵高對于霍克尼的藝術影響。
法國
世界的起源:19世紀的自然發明
地點:奧賽博物館(暫時閉館)
展期:2020年12月15日—2021年5月2日展覽由奧賽博物館與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合作舉辦,帶領參觀者發現藝術與科學的交彙點,回溯文藝複興時期以來六個世紀的藝術史,重溫人類“發現自我”的曆程:從上帝的創造到自然演化的結果,同時喚起參觀者尊重生命、保護自然的意識。
意大利
但丁逝世700周年線上展2021年是意大利詩人,文藝複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去年,意大利文化部便将每年3月25日設立為國家紀念日“Dantedì”以紀念但丁。近日,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推出線上展,呈現近百幅16世紀意大利文藝複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于1586年至1588年間為《神曲》創作的插圖。
英國
文藝複興時期的水彩畫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期:2020年12月2日—2021年4月18日(暫時閉館)展覽展出約200件文藝複興時期作品,按照主題分為風景、自然曆史和肖像三類,呈現15至17世紀水彩畫(Watercolour)藝術的發展,探索這一媒介如何幫助人們理解、诠釋和記錄世界。
阿爾泰米西娅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暫時閉館)
展期:持續至2021年4月21日
此次展覽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為女性藝術家舉辦的首個大型展覽,展出阿爾泰米西娅的30幅作品,其中包括重要的《自畫像:亞曆山大的加大肋納》。展覽關注阿爾泰米西娅的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在一個又一個展廳裡揭開阿爾泰米西娅從羅馬到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威尼斯和倫敦的旅程。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栾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