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經曆大轉折負增長該如何應對?2022年8月1日,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志刊文指出,随着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中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将進入負增長階段“十四五”是2021-2025年,已經過了一年半,很快就可以見分曉,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口經曆大轉折負增長該如何應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022年8月1日,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志刊文指出,随着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中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将進入負增長階段。“十四五”是2021-2025年,已經過了一年半,很快就可以見分曉。
對于終将到來的這一天,相信大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意外。畢竟,2000年五普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22,2010年六普為1.18,有全面二孩政策加持的2020年七普也僅為1.3。這個最大的基本面決定了人口負增長一定會到來,而且會很快到來。根據官方數據,2021年全國人口淨增長僅48萬,超過一半省份常住人口負增長。我們正在跨過這一門檻。
為此,我們需要做各方面的準備,尤其是心理與觀念上的準備。人口是長期變量,對現實世界施加作用有較長的時滞,但一旦顯示作用,将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要奢望有任何短期、立竿見影的政策工具,讓問題立馬煙消雲散。所以,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意味着我們将在相當時段内與這一态勢共生。
或有人說,人口規模減少不是好事嗎?人均占有資源、人均占有财富不就增加了嗎?大家也就無需那麼卷,工作也就好找了。這是常見的誤解。
在一個經濟體中,物質性的資源或财富隻占很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資源或财富是在人與人編織的互動、信用網絡中的一種“結構湧現”。在不破壞任何物理形态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讓大比例的财富憑空蒸發。
舉個例子,成長性好的頭部企業,市盈率特别高,股價中絕大部分是看好未來前景的溢價,一旦預期改變,股價會腰斬甚至腳踝斬。一個經濟體中,如果創造财富的工作者及未來能夠創造财富的孩子急劇減少,資源或财富作為“結構湧現”就會大比例消散掉,自然而然會導緻需求下降因而工作機會急劇消失。所以人口規模減少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那大事鼓勵生育不就得了?當然應該想辦法提振生育率。不過,得明白兩點。
第一,生育不是水龍頭,一打開水就湧出來,一關上水就停了。正如上文所述,人口是長期變量,生育意願下去了,不是打個雞血就可以滿血複活的。必須持有長期主義心态,方能久久為功。
第二,目前,全世界對低生育率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有些辦法有用,但見效慢,如重建婚姻家庭、重振生育文化,以提升生育的精神收益。有些辦法看起來有用,但實際效果有待觀察,如對生育進行補貼,畢竟提振生育的目的是為了再生産出未來的财富生産者,高補貼可能會激勵以福利為生者大生特生,或再産生出來更多的未來福利消費者。就如何提振生育率,應該有充分的公共讨論,以最大程度凝聚共識。
至此,有一個問題回避不了,那就是:與人口負增長長期共生意味着什麼?
首先,意味着人工與人工占比高的商品相對于其他商品會越來越貴;人力資産相對于其他資産會越來越貴。當然這個趨勢也蘊含着“生小孩的回報會越來越大”,長遠或有助于對人口負增長産生一個抑制性的作用或曰負反饋,或有助于提升生育率。
對這一效應存在的強度,應該持續觀察與研判,并考慮如何排除障礙、創造條件,讓這一負反饋的效能發揮至最大,有力提升生育率,從而縮短我們走出人口負增長的時間。
其次,意味着一線或頭部城市與其他城市的分化會越來越厲害。現在大家都看到了人口淨流入對房市的提升作用。反過來,一個城市或其某個區位的房産價格水平,可以視為當地總人力資産價值的映射。你持有的某個城市某個區位的房産,則可以視為持有當地總人力資産的一定比例的股權。在人口負增長的前提下,一線或頭部城市吸引人才的優勢就會誘導出一個持續的正反饋。因為人才來了,會吸引更多的人才過來,由此不斷反饋與加強,這也會達緻工作機會與商業機會向這類城市聚集。
最後,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哲學家會問。保安會問。在人口負增長的背景下,你也應該自問。
陳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