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篇》
感恩孩子的到來,成全了為人父母者,在世間修行道路上的自我救贖與成長。
1、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
從孩子哇哇墜地來到人世間的那一刻,父母這個稱謂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都知道勝任一份崗位,前期需要崗前培訓,通過考核才能順利拿到符合工作需求的證書,勉強算是對就任崗位的一份基本職業操守和責任擔當。
唯獨在父母這個角色崗位上,大多數都沒有經過心理調适及思維觀念更新叠代的準備,就匆匆上崗就任了。
以緻後期在面臨一系列的親子沖突不能得到緩解助援時,就會産生身心俱疲的無力感。
2、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少問題,來源于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正确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不能卸任的老師。
試問:如果老師的教導方針沒有一個清晰明了的目标性去規劃執行,何以能引領孩子的思維價值觀往正确的道路上前進呢?!
正确引導的根基,一定是建立在父母人格完整的基礎上,具有明辨是非的甄别能力,以及洞察本質的覺悟思維。
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面對事物處理的表現和态度上,及時引向正面積極的思想結果。而現實生活中,常常聽到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抱怨和指責,卻從來不去反省在親子關系的溝通過程中,真正用心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呼喚。
導緻孩子的内心世界與父母的片面解讀,經常形成一種水火不容的理解差異。
父母的認知水平取決于成長環境、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的差異化,體現在維系親子關系的處理方式上也各顯神通。
傳統教育采取手段:體罰式、唠叨式、放養式。
民主教育采取手段:獎罰式、理解式、包容式。
其實并不是說選取哪種教育方式,就否認了其他教育方式的合理性。
關鍵還是在于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适合的教育方式,進行因材施教,最見成效。
3、孩子存在問題的折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自身存在的問題。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是天使!
他(她)們身上獨具的個性色彩,經由父母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描繪而成。
于是,父母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就在一定程度上,傳導給孩子模仿、想象的空間。
要想跟孩子建立和睦的親近關系,父母要學會審視自身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親子關系中存在的矛盾。
1、端正心态。
以“尊重、理解、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孩子所處階段的行為處事,父母将會收獲孩子的感激。
父母不要抱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換位思考的共情能力,站在孩子視角看待問題的形成,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言行一緻。
父母首先要對自我管理有一定的要求。
說到就要做到,嚴格執行許下的承諾。對于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對孩子輕易許諾。
以身作則的好處,就是讓孩子的模仿,都朝着積極正面的方向邁進。
3、情緒穩定。
平時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保持情緒管理的能力,讓孩子感受到平和的強大力量。
父母情緒表現越穩定,孩子内心越有能量。
心态改變行為,行為影響結果,結果産生成效。
父母時不時對自我的檢視并重新梳理,有助于思維認識的成長進步,也能給予孩子一個清晰可見的影響變化。
喜歡本文觀點内容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留言,一起分享成長。
我是謙言海語,歡迎點擊【關注】,将第一時間呈現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