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古詩講解?經過了多日的陰雨,天氣逐漸放晴入秋已經快十天了,天氣晴好的日子寥寥無幾除了早晚有些清涼,白天的時間,盡管有陽光,但是灰蒙蒙的,走到室外,整個人仿佛瞬間被關進了蒸籠,熱浪襲人,喘不動氣,渾身猶如塗抹了膠水,空氣都能擠出水一樣大概是秋老虎下山了至于真正意義上的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也很少見到至于說秋天的靜美、娴靜、成熟、風韻,以及斑斓、絢麗,也未曾留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初秋古詩講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經過了多日的陰雨,天氣逐漸放晴。入秋已經快十天了,天氣晴好的日子寥寥無幾。除了早晚有些清涼,白天的時間,盡管有陽光,但是灰蒙蒙的,走到室外,整個人仿佛瞬間被關進了蒸籠,熱浪襲人,喘不動氣,渾身猶如塗抹了膠水,空氣都能擠出水一樣。大概是秋老虎下山了。至于真正意義上的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也很少見到。至于說秋天的靜美、娴靜、成熟、風韻,以及斑斓、絢麗,也未曾留意。
其實,說起秋天,真的有說不完的話題,也難怪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關于秋天的詩詞歌賦,每每讀來别有一番滋味,上一篇随筆也曾提起。關于秋天,最期待的恐怕是桂花,畢竟花好月圓的日子确實非常令人期待。最持久的恐怕當屬菊花,一直會延續到深秋,乃至初冬。你看:“桂子日中落,天香雲外飄”,“此花開盡更無花”,就是對二者最好的寫照。無論花開時間長短,最終都會謝幕,掉落枝頭也好,埋入泥土也罷,因為那是無法掙脫的歸宿,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泥土更護花吧。
秋天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也是一個充滿情懷的季節。俗話說“秋雲不雨常陰”“巴山夜雨漲秋池”“秋風吹紅楓葉”,每每讀起都會讓人不由自主觸景生情。因此,蘆花入秋便白頭,心思入秋愁更愁,也就自然而然,情理之中。品讀初秋,不得不提“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志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寥寥28個字,把自己對秋季的感受表達到了極緻,确實是脍炙人口,可想而知作者當時心中是何等孤獨、傷悲。
秋天的古詩,秋天的故事,還有很多。《紅樓夢》中林黛玉也曾賦詩一首:“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體現出那個時代,人們對秋天的感歎、感懷。“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輕歎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感慨,則反應了那個年代多愁善感、兒女情長的“小資”情調。
秋天,是厚重的,是一個凋零的季節,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同樣擺脫不了輪回的宿命,也會漸漸頹廢、沒落。所以,秋天有一份壯美,一份凄美,一份深沉的美。與初秋相比,其實我喜歡深秋的清遠、透徹,深秋的靜美、深美,深秋的壯觀、大氣,尤其是夕陽西下時分,殘陽如血,那一刻的雄渾、蒼涼。
圖片
與秋天的橘紅柚黃相比,秋葉的美毫不遜色。遠遠望去,落葉慢慢開始發黃,也會慢慢片片飄零,好像是天高雲淡下清冷裡燃燒的火焰,蔚為壯觀。秋雨過後,秋風拂過,陣陣微涼,有些蕭瑟,心卻格外靜了。漫步在樹林下,行走在落葉上,那一份獨處的靜美,你會體會到,秋天的确是一本禅意深遠的經,是一首浪漫高遠的詩。無言,無語,就是一種禅境。靜看一潭秋水,一山秋色,靈魂也随之顫動了,空靈了,慢慢飛到了高處、遠處。
秋天,還是不錯的垂釣季節。一個人,一根竿,靜坐河邊,置身于秋天的曠野、于無際的天空,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盡收眼底,盡入心懷,仿佛整個人都融入到自然裡了,不急不躁,悠閑自得。也情不自禁想起一個小故事。一個富翁背着許多金銀财寶,到遠處尋找快樂,曆經千山萬水,也沒找到。一天,正在沮喪的時候,遇到一個農夫背着柴草從山上走下來,他問農夫,“為什麼我沒有快樂呢?”農夫放下柴草,擦着汗說:“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最後把财寶做慈善,捐贈給窮人,終于嘗到了快樂的味道。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品讀初秋,站在初秋的風口,流年已經走遠,留不住歲月的腳步,唯有乘風而去。落葉知道,葉落歸根,是生命的循環,是自己的使命,天地萬物,都在舍得,那是随緣,自在。得失生死,看淡看開。心無旁骛,萬象皆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人生唯一能預知的,就是世事難料。珍惜現在,多一些成熟,少一些煩惱,多一份淡泊,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自己永遠都是自己的主角,不能總在别人的戲劇裡充當着配角。留一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就像這款款而來的初秋,就像這初秋雨後的天空。
這世界上有一千種等待,最好的那一種,叫做來日可期。初秋之後,深秋将至。借用老舍先生在《小病》的一句話“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結束今天的随筆。
日照大詩兄 原創于2020年8月17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