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說,能了解、認識别人的人确實聰明,而能認識、了 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有智慧。
孩子也需要自我認識的能力,因為隻有清楚地認識自己,才能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才能不斷進步。但是我們發現,現在的很多孩子根本不能正确地認識自己,更别提悅納自己了。
霍霍回到家後有點失落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班上競選班委了。”媽媽問:“結果怎麼樣?你參加了嗎?”
“沒。”霍霍有點後悔的樣子。
“怎麼不去試一試呢?這是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呀。”
“其實我想參加,可是競選班委要上台發言,還要說出自己的優點、能勝任的理由之類的,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哪些優缺點,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說....”
聽完霍霍的苦惱後,媽媽拿出一張紙,從中間對折了一下,對霍霍說:“現在你來思考,把自己的優點寫在左邊,缺點寫在右邊。”
霍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所以大約20分鐘後,霍霍才完成了對自己的審視,看着滿滿一張紙都是自己的優缺點,霍霍不禁說:“原來我有這麼多優缺點啊。”媽媽說:“對啊,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優缺點,隻是大多數人不去了解自己,現在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知道了,我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改掉缺點,争取下學期當班長。”霍霍信誓旦旦地說。
媽媽點點頭,給了霍霍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競選班委的時候,霍霍不知道該說什麼,原因是他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和缺點,事後在媽媽的幫助下,霍霍才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人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過程,孩子學會正确地認識自己,意味着孩子能發現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同時也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不足,進而對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當然,在教孩子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讓孩子悅納自己,比如我們要告訴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存在,不要為了自身的缺點而妄自菲薄,也不要因為自身的優勢而驕傲自大。那麼具體來說,該怎樣讓孩子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呢?
1.讓孩子通過反省來認識自己
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這是認識自己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花一點時間來思考自己這一天做了什麼,其中哪些事是值得做的,哪些事做錯了,通過這樣的思考可以加深孩子對自己的認識,逐漸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審視的習慣。
2.讓孩子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
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認識不足的典型表現之一,比如有的孩子因為在一次比賽中失利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直被自卑情緒所困擾;有的孩子因為運氣好,在考試中蒙對了幾道題就飄飄然,覺得自己進步了很多。這些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要不得。
我們常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要讓孩子客觀地評價自己,可以教孩子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即用旁觀者的态度來審視自己、評價自己,這樣對于孩子認識自己,特别是認識自身的缺點很有幫助。
3.用提問法增加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平時,家長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或是讓孩子以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增加對自身的關注和認識。比如父母可以問孩子:“這件事你能做好嗎?”或是問:“你知道你有什麼優點嗎?”或是讓孩子自己問自己“我能做什麼”“我會做什麼”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