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特殊的二月二龍擡頭

特殊的二月二龍擡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3:40:22

特殊的二月二龍擡頭?二月二,龍擡頭撰稿:成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特殊的二月二龍擡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特殊的二月二龍擡頭(二月二龍擡頭)1

特殊的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擡頭

撰稿:成宇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态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鹂語,麥垅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您知道上面這首詩描寫的是哪一天的場景嗎?這是宋代詩人王庭珪的《二月二日出郊》。詩中描寫了農曆二月二日郊遊時煙雨蒙蒙、鳥兒翩跹、牧童橫笛的鄉村景象。

農曆二月二日,又稱“青龍節”“春龍節”。其得名起于古人對天象的觀測。古人把二十八星宿分成四個區域,其中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于二月二日在地平線上升起。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因此俗稱“龍擡頭”。

關于這一天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唐朝武則天稱帝,玉帝極為震怒,令司雨龍王三年不雨,龍王悲憫百姓生靈,于是私自行雲布雨,拯救萬民。因其違背玉帝的谕旨,将其壓在大山之下。百姓感激龍王的恩德,祈求玉帝赦免龍王,終于在二月二日這一天玉帝赦免了龍王,龍王沖出大山,飛升天空。這就是“龍擡頭”。

“龍擡頭”一般在驚蟄之後。自驚蟄起,大地回暖,百蟲複出。蟲害對于農業危害嚴重,而龍為鱗蟲(昆蟲和魚類)之長,青龍出則百蟲伏藏。于是古人采用撒灰的方式引龍降伏毒蟲。自家門口始以草木灰逶迤抛撒成龍形直到河邊,再以谷糠撒一條龍引到自家廚房,并繞水缸一周,意為送懶龍、引錢龍,以保佑人财興旺;同時将草木灰或石灰撒于門口,亦成龍形,以避蟲害。

二月二,還是春耕之始,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先民極為重視這一天,我國北方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自驚蟄至雨水節氣,雖然大地回春,雨水漸多;但我國北方春季幹旱少雨。“春雨貴如油”,為了甘霖普降,人們往往于這日祭祀龍王,以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一天人們對龍王尤為敬畏,《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擡頭……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

民間祭祀龍王熱鬧非凡,帝王也率領王公大臣種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來全民農桑。這一習俗據說始自周武王,每一年二月二,武王都會舉行春耕儀式。清雍正皇帝更是将這個儀式發揮到極緻,他給自己劃出了一畝三分地,稱之為“演耕田”,也稱“一畝園”,到了龍擡頭這天,他親自下地耕種,來顯示其對農業生産的重視。

龍擡頭這一天的所有活動,幾乎都與龍有關。舊俗正月不剃頭,二月二這一禁忌宣告結束。人們大多在這一天剃頭,謂之“剃龍頭”。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不僅如此,這一天幾乎所有食物都以“龍”命名:吃餃子,叫吃“龍耳”;吃面條,叫吃“龍須”;吃春餅,叫吃“龍鱗”;吃米飯,叫吃“龍籽”;吃燒餅,叫吃“龍舌”……

在北方,還有二月二吃焖子的習俗,焖子以澱粉(土豆粉、山芋粉等)熬制而成。每年正月最後幾天開始,市場上到處可見賣焖子的攤位,買回家後,把焖子切成兩厘米左右的塊狀,在餅铛上煎制(謂之煎龍鱗),煎至四面金黃,然後以芝麻醬、蒜末為調料拌勻,即可食用。吃的時候,佐以春餅、合菜、醬肉、攤黃菜(炒雞蛋),味道鮮美至極。去年疫情期間宅家避疫,不便去市場買焖子,我隻得自制焖子,曾戲作打油詩一首:“龍鱗大餅圓如月,玉潤晶瑩焖子香。潛力激發源疫疠,樂天安命慶吉祥”。

傳說二月二還是百花生日,在宋朝稱之為“花朝節”,元朝稱“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郊遊踏青。中國人過年,自臘月初八就正式開始,直到二月二龍擡頭才算真正結束。這一天是男女老幼春節期間最後的狂歡日,又恰逢仲春時節,惠風和暢,人們紛紛出門踏青郊遊,孩子們則放起紙鸢,這一派春光美景正如白居易所言“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初二日,是春節的結束,也是農耕的開始,人們無論是祈求風調雨順,還是吃美食犒勞自己,都是表達了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因為人們深知隻有“莫惜終年筋骨勞”,才能有“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聲”的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