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第一天,來分享一個“辦公咖啡”樣本。
成都有個叫COFFICE G1的品牌,沒有手沖,不主推創意咖啡,瞄準白領群體,48元就能得到一個“工位”,以及一杯咖啡。
把咖啡館變成“共享工位”,複購率超30%,COFFICE G1的9家門店基本都能盈利。
“工位咖啡”到底是一種什麼新模式?這種模式能走多遠?我和COFFICE G1創始人李姜春聊了聊。
單店最高日出1500杯
“工位咖啡”成為熱門
賣咖啡的姿勢越來越多後,人群細分趨勢逐漸明顯。
作為剛需人群的白領,是首先被盯上的群體。
成都COFFICE G1(下文簡稱G1)的“工位咖啡”模式,引起了我的注意:
走進G1的門店,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沒人悠閑地對着咖啡發呆,也沒有拍個不停的小姐姐,都是素不相識的打工人,有秩序地相鄰而坐,飛快敲擊鍵盤,宛如大型辦公現場。
而在G1的門口和杯子上,都寫着“NO COFFEE NO WORK”,還有“有好咖啡,請進來工作”的海報。
在G1,花費48元,就能買到一個工位4小時使用權,以及一杯意式咖啡,續杯享受半價,算下來,68元就能使用工位一整天。
而今年9月份成都疫情管控期間,G1還能營業的天府三街店,為居家辦公白領們提供了大量“續命水”,純靠外賣,一天的業績比往常的平均業績爆增300%,出杯量超過了1500杯(高峰期前提前預萃)。
G1天府三街店
李姜春告訴我,G1在成都深耕多年,去年看到辦公咖啡趨勢後,她在成都玉林區開出首家共享辦公咖啡,沒想到,這家店日出杯量從開始就很穩定,月營業額15萬以上,減去不到2萬的員工和房租成本,僅用5個月就收回成本。
這家店讓李姜春确定了“工位咖啡”的市場需求,也跑通了門店模型。
如今G1已經在成都開出10家門店(1家在裝修中),9家都是辦公模式,主力店型集中在100平以内店,好的門店日出杯量在300-500杯,普通店門店在150~250杯之間,除了個别選址失誤門店,大部分門店店盈利狀況良好。
瞄準辦公群體,G1是怎麼做的?
下架手沖,80%是意式
産品為白領量身定制
确定辦公咖啡模式後,G1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産品升級,為白領量身定制。
“我們先是在各家店下架了手沖咖啡,因為對白領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出品穩定、口感過關、杯量大,并沒有時間靜靜等待一杯手沖。”李姜春表示。
其次是在創意、鮮果咖啡流行的當下,把意式咖啡和創意咖啡的售賣比例穩定在8:2,門店基本以拿鐵和意式的銷售為主。
而且,在杯量上增加了500毫升的大杯,直接放60毫升濃縮液,杯量和咖啡因含量都更高,咖啡味更足,滿足白領們對大杯量的需求。
事實上,創意咖啡的流行,對很多門店來說,會面臨2個壓力。
一是上新,像茶飲一樣高頻的上新,研發和供應鍊整合都很難;二是運營,創意咖啡制作流程複雜,原料多、穩定性低,特别是一些涉及鮮果的産品,對門店的管理是很大挑戰。
盡管G1也有很多表現出色的創意咖啡,但是在新定位下,他們仍然在菜單上主打黑咖啡和牛奶咖啡,以及一個“家庭外帶套裝”(包含5份濃縮和2瓶牛奶),這樣就保障的産品穩定性,降低了運營負擔,更适配白領需求。
第三是為白領“量身定制”産品。
針對白領提神、飽腹等需求,G1專門研發了防彈咖啡系列,且把防彈咖啡做出了傳統中國風味,比如黑糖肉桂,燕麥黑芝麻、開心果等,在秋冬季節,成為僅次于美式和拿鐵的Top3産品。
他們還研發了真谷粒燕麥拿鐵,裡面有超過50g的小料添加,飽腹感明顯,也深受白領喜愛。
考慮到白領的外賣需求,G1經過多次測試,反複調整打奶方式,以及包裝形式,盡量保證拿鐵的奶泡消散的更慢,外賣的撒漏率控制在千分之一。
空間主打辦公場景
投影儀、會議室都有
除了産品上為白領量身定制,G1更大的特色,體現在空間上。
每一家門店,從門口就能感受到濃濃的“辦公感”,玉林店的門口就寫着“辦公請敲門”,門店的廣告語是“好咖啡,安心工作”。
在菜單上,可以分小時租賃工位,也可以單日租賃,還可以整租會議室或者辦公室。
在室内場景上,以天府三街店為例,門店打造了超大辦公區域,配備了共享工位、有充足的插座和高速的Wi-Fi,甚至還有打印機等用品,如果需要臨時開個會,還能使用投影儀和白闆,将辦公場景“複刻”到咖啡店裡。
在細節上,也充分照顧到了白領的需求,比如沒有沙發,全是專業辦公椅,桌椅大小、高度,以及靠背的舒适度,都為适配辦公準備;還專門配備護眼燈、辦公用具自助區,便簽紙、膠帶、訂書機都有,比辦公室還齊全。
同時在服務上,也保持适度的距離。G1對咖啡師的要求,是“不要刻意和客人聊天”,确定顧客需求得到滿足後,不主動打擾顧客,保持克制。
全自動設備出品
2人顧好一家店
從去年開始,李姜春把所有門店的咖啡機,從半自動換成了全自動咖啡機,也因為這個決定,G1曾經被同行質疑,甚至有員工要因此辭職。
但先在1家店測試幾個月後,李姜春發現,她的顧客,真正在乎的并不是用什麼咖啡機出品,而是能不能快速、高效地得到一杯口感穩定的咖啡。
測試全自動咖啡機幾個月,并沒有出現過顧客投訴,反而人力成本大幅降低。
李姜春說,使用全自動咖啡機後,100平以内、日出杯在200左右的門店,配置2個人就足夠,每3~5家店再配一個機動人員,在有員工調休請假時替補,超過200杯的門店,配3個人就夠。
G1 還有個預萃的做法,在每天的高峰期來臨前,提前預萃出多份濃縮,在高峰期時,直接加入乳制品就能出杯。
比使用半自動咖啡機,人力成本綜合降低接近50%,這就讓門店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
而在門店模型上,G1并沒有采取現在更流行的小店模式,盡管這種模式更适合擴張。
李姜春有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沒有空間的檔口小店,對位置要求很高,而且必然需要更大程度依賴外賣,需要前期大量投入,換得以量取勝。
“我們在多處選址時測試過,30平米和50~60平米的門店,租金相差不會有一倍以上,因此小店的平效不一定會很高,因為沒有空間,還會被動地在線上卷起來。就價格來說,誰也卷不過幸運咖呀。”
因此在運營了近10家店後,李姜春給G1的門店定位是50~100平,帶空間的門店,把外賣/外帶和堂食的比例控制在6:4,讓營收渠道更為均衡,少受牽制。
G1寬窄店
任何一個行業,發展成熟,就意味着市場會走向細分。
就像茶飲經曆了如火如荼的發展後,各種細分品類湧現,比如主打果茶/奶茶,還有主打桃子、椰子、檸檬茶、豆沙牛乳等,甚至還出現了主打姨媽熱飲等人群細分門店。
咖啡在經曆了高速發展後,在一些成熟的市場,比如上海、深圳、成都等,都已經出現了細分趨勢。
今天的主角G1是典型的人群細分品牌,還有一些鮮果咖啡、隻做美式等品類細分模式,也在各地湧現。
無論以品類細分,還是人群細分,隻要能找準需求,都有機會做出品牌。
參照茶飲發展路徑,或許咖啡的市場細分,會在接下來的1~2年成為一個可把握的趨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