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意料之中符合情理

意料之中符合情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2 12:45:20

文/周琪 編/齊向宇

本文首發自《人力資源》雜志,文章内容有删改,

詳細内容請翻閱《人力資源》雜志2019年11月刊

“甯珊珊居然和主管吵起來了?居然摔門辭職了?”

“這可是公司今天的大新聞啊!”

“雖然有點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她們那個主管也有點太欺負人了。”

茶歇期間,幾個女同事坐在一起聊起了剛剛發生的“大新聞”。甯珊珊在公司裡是出了名的老實人,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可惜柔弱女偏偏遇上個霸道主管,主管總愛訓斥下屬。據說,已經有好幾個下屬因受不了主管的強勢先後離職,但是誰也沒想到,這一次竟是那個連大氣都不敢喘的甯珊珊。

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經常會發生在我們身邊,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究竟何時發生意料之外的事,又為何情理之中。

意料之中符合情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1

近幾十年來,許多心理學家對人的兩種思維模式一直保持着濃厚的興趣,這兩種思維模式是由一張憤怒女性的照片和一道乘法題所引發的,他們還指出了兩種模式的許多特征。

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和理查德·韋斯特率先提出一個術語,用以說明大腦中的兩套系統,即系統1和系統2。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态。系統2将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運算。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從驚喜到習以為常

系統1的主要功能是維護并更新個人世界的模式,它呈現的都是常态下的思維模式。這個模式由許多聯想和結果共同構成,這些聯想由情境、事件、行為等概念引發,而結果則總是伴随某種規律出現,有可能是兩者同時出現,也有可能出現時間隻差那麼一點點。随着這些聯系的形成和加強,聯想概念的模式逐漸展現出發生在你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的結構,這一模式還将決定你對當下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期望。

對驚喜的承受能力是你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驚喜本身也是最敏感的指示,它可以表明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我們希望從這個世界中得到什麼。

一個插曲如果反複出現就可能不那麼令人驚喜了。

意料之中符合情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

去年大年初一,我在北京地壇公園逛廟會。當天,可能全北京的市民全都跑來湊熱鬧,一個人踩着一個人的腳趾頭。我在B區觀賞表演時,一回頭,竟看見我的同事在我身後,也正在看表演。這簡直是幾十萬之一的概率,于是我們拍照合影發朋友圈,想告訴全天下我們的驚喜。後來到了正月十五,我和家人去公園看燈會,竟再一次遇到這位同事。後來和同事談論起這兩次相遇之事時,我們都達成一個共識:第二次偶遇的感受不如第一次驚訝。顯然,第一次碰面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彼此在大腦中的印象,他現在是“隻要我們出門便會偶遇的同事”。我們(系統2)知道這樣想很可笑,但系統1卻使大腦認為在陌生的地方偶遇其他人的概率都很小,但遇到那位同事卻似乎更正常。

你的錢包是怎麼丢的

“這個應聘者怎麼還不來?面試官都快到了。”組織面試流程的HR很生氣。這裡我們分析一下,這位HR為什麼會生氣,他生氣的原因一定不是因為面試官快到了,而是因為應聘者沒有來。在你的聯想網絡中,生氣和不準時被看成是可能的因果關系,但生氣和盼望面試官來的想法卻沒有這種聯系,作為面試者,才是那個應該準時的人。在我們讀到這句話時,腦海中馬上就形成了一個連貫的故事,你立即知道了這位HR生氣的原因。找到這種因果聯系是理解一個故事的一部分,也是系統1的一種無意識行為。而系統2——有意識的自我——在接收到這個主觀理解後,也接受了這種因果關系。

納西姆·塔勒布所著的《黑天鵝》一書中,有一個故事闡明了對因果關系的自主研究。他指出,一件大事必然會帶來一些後果,而這些後果也需要一些原因對其作出解釋。

請讀這個句子:在紐約擁擠的大街上逛了一天,欣賞完美景後,小明發現自己的錢包丢了。

研究人員對讀過這個句子的人(這些人同時也讀過許多其他故事)進行了一次突擊性的回想實驗,發現這些讀者認為“扒手”這個詞比“景色”一詞與該句子聯系更緊密,盡管後者在句子中出現了而前者卻沒有。聯想連貫性原則告訴我們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丢錢包這件事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錢包從口袋裡掉了出去,或者落在了餐廳等。但是,丢錢包、紐約以及擁擠的街道三種想法同時存在時,這些讀者都把丢錢包的原因指向扒手。

意料之中符合情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3

毫無疑問,每個人對意圖和情感都有很強的洞察力;隻有患孤獨症的人才體驗不到這一點。當然,所有這一切全部在你的大腦中。你的大腦願意甚至急切地想要辨别一些因素,确定這些因素的特點和特殊意圖,并将其活動視為表達個人偏愛的舉動。再次說明一下,我們生來就長于意向性歸因:一歲以下的嬰兒能辨别欺淩弱小的人和受害者;不管他們去抓什麼東西,都知道要走最近的那條路。

人們有時将系統1比喻成有着某些特性和偏好的媒介,有時又将其看作通過一個環環相扣的複雜模式來表現現實的聯想工具。這個系統和工具是虛拟的,之所以用“媒介”和“工具”這兩個喻體,是因為它們符合我們對原因的看法。

行為在角色中被定位

再回到那個應聘者的例子中,HR之所以如此生氣,也是有意向性歸因的。你是應聘者,就應該提前到達目的地,而不是晚于面試官。如果面試官到了,應聘者還沒有到,面試官不會責備應聘者,而會責備HR。因為在面試官的系統2思維中,HR應該提前做好時間安排,不應出現爽約等意外狀況。HR對應聘者的要求,面試官對HR的要求,都是由于各自的角色而定位的。

意料之中符合情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4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一個團隊中,有年輕人,有年長者,作為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他會有意識地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多承擔一些工作,盡管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甚至是幫助年長者分擔一些工作。因為你是年輕人。這就會導緻一些年輕人心理不平衡,同樣的待遇,為何我要多幹活。

一旦年輕人拒絕承擔分内工作,作為負責人就會認為年輕員工不思進取,不配合領導工作。即使年輕人将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很好,負責人也會忽視這一項。就像剛才丢錢包的案例。人們會自動忽視景色是否優美,街道是否擁擠,人們在意的往往是與自己需求有關的。

因此職場上才會盛行一句:“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這種情理之中的常态,有時并不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因為領導隻會從自身的立場出發,認為他認為是情理之中的常态。員工服從領導安排,年輕員工多承擔工作,這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這很容易導緻領導忽視員工的優點和長處,忽視員工已經取得的工作成就。由于意料之外的事情而失去了一個值得培養的員工,這可能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容易忽視的錯誤。

當員工提出反抗甚至辭職時,作為領導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甚至還會認為,讓年輕人多分擔工作有錯嗎?哪個單位不是這樣做的呢?這是情理之中的想法,因此,作為管理者,不要為員工的角色設限,認為他“應該做什麼”,而是發掘他“能做什麼”。

往期好文推薦

加班也有「冷」知識

故事力,透視商業價值能見度

“職場沒有真感情?”——職場社交指南

别讓興趣誤了職業!

關于我們

《人力資源》以關注人與組織協同發展為辦刊宗旨,力推“如何思考(看法)、如何操作(幹法)、如何生活(活法)”三大主題欄目,竭誠為有品質的HR經理人服務,用心打造職場管理者的心靈讀本。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期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