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8:53:26

最近幾天,關于華為要自研浏覽器内核的消息可謂是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有微博大V援引華為浏覽器資深經理的話,“大概再過兩年我們就可以看到更好的華為浏覽器問世”,并表示現在的浏覽器四大内核都是美國技術,我們在這方面還是盲區,期待華為能夠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華為浏覽器。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1

如此暧昧的表述,字裡行間幾乎都透露着華為打算研發浏覽器内核的意思。然而在經過了數天的發酵後,近日根據新浪科技的相關報道顯示,來自接近華為的消息人士透露,“華為并沒有在自研浏覽器内核,隻是在原來的浏覽器基礎上做了一些算法創新和修正,後續還會在安全、可信、用戶隐私保護等方面加強”。

事實上,無論華為是否對外公開回應,如今研發浏覽器内核其實都是一件收益與成本完全不成比例的事情。做浏覽器這件事,對于華為乃至其他企業來說,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用難如登天來形容都絲毫不過分。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2

開發浏覽器、而不是浏覽器内核有多難呢?此前360方面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自主研發的浏覽器内核?》一文中,透露了幾個原因。其中,此前谷歌在開發Chromium内核時調集了超過千名程序員,一年的工資近3億美元;其次,僅一套浏覽器内核的代碼就已接近2400萬行,從項目規模來說,已經達到了半個Windows操作系統的量級。

為什麼浏覽器需要如此大規模的代碼來支持,原因就在于浏覽器内核或者說渲染引擎是負責對網頁語法的解釋并渲染網頁,既需要兼容各種網絡協議和網絡組件,同時還要保證性能。

更為重要的是,在經過了将近30年的發展後,浏覽器早已走向了操作系統化,其中谷歌的ChromeOS就是典型,浏覽器的底層結構也已往操作系統架構的方向在不斷發展。如今的浏覽器已經極度複雜化,一個函數執行棧、一個事件隊列、一個微任務隊列是标配,同時還需要引入多種編程語言的支持、簡化渲染流程,使得渲染過程更加高效。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3

所謂的四大浏覽器内核Trident、Gecko、Webkit、Blink,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隻有兩個源流,而且也不都是美國的技術。Trident内核的代表是微軟的IE、Gecko的代表是Firefox,但兩者其實都是Netscape(網景公司)技術的産物。

Trident内核是在1997年的IE4中首次被采用,同時也是微軟在Mosaic代碼的基礎上修改而來。而在1993年問世的Mosaic浏覽器,則是Netscape創始人在伊利諾伊大學NCSA(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時期的作品。Gecko内核則是Netscape的遺作,并且推出Firefox的Mozilla也是一批Netscape前員工建立的。

由谷歌與Opera共同開發的Blink内核,則是Webkit内核的硬分叉産物,而Webkit内核的前身是KHTML。開發于1998年的KHTML,則要追溯到挪威公司Trolltech的QT項目。在Trolltech公司的樓上則是推出Presto内核、發明CSS的Opera,并且兩家公司的聯系十分緊密,甚至KTHML與Presto的代碼都有部分是共享的。

所以無論Mosaic還是KHTML,其實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産物。而彼時正是互聯網的早期,這些浏覽器内核同時也是如今網頁标準的定義者。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4

即便如此,技術原因也隻是阻撓商業公司開發浏覽器内核的次要因素。浏覽器内核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最大的難點就是其所承載的網頁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斷地測試各種環境、各種情況,是一個需要時間的水磨功夫,但隻要有錢、有人、有時間,做出一款浏覽器内核也是可行的。

然而問題就是,現在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方向是萬物互聯、乃至重構互聯網控制權的web3,或是沉浸式的元宇宙,抑或是是務實的産業互聯網,看上去浏覽器内核幾乎那一塊都沾不上邊。

當浏覽器内核并不是未來的情況下,也就意味着花費了巨大的資源研發後,将面臨問世即落後的局面,所以這種明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顯然沒有商業公司會做。并且浏覽器内核不僅僅不代表互聯網的未來,更加不是現在。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在2021年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或者是更早之前來着手研發浏覽器内核,也幾乎是完全沒有商業價值的一件事,因為有了Chromium這座大山橫亘面前,新玩家可以說完全沒有了機會。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5

目前,全世界範圍真正在維護主流浏覽器内核的,大緻隻有谷歌、蘋果和Mozilla。但前兩者都是同時在做操作系統的,所以他們的浏覽器内核本質上是為了服務于操作系統,而Mozilla則早已岌岌可危,如今市占率甚至已經跌到了個位數的水平。在微軟放棄自家的Trident内核,将新Edge轉向Chromium生态時,其實就已經注定了浏覽器市場将是Webkit内核一家獨大了。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6

更加不妙的是,Webkit乃至Chromium都是開源的,開放的生态也讓Chromium的标準成為了全球開發者都在遵循的行業标準。對于想要開發浏覽器的企業來說,與其自己研發一款浏覽器内核,并且從無到有建立一套生态體系,為何不直接使用開源的Chromium呢。更何況Chromium使用的BSD許可允許修改源代碼後不再開源,所以在這一思路下,誕生的就是360、UC、QQ、搜狗等一衆“基于Chromium”的浏覽器。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7

換句話來說,在Chromium生态已經事實上壟斷了幾乎整個浏覽器市場的情況下,另起爐竈研發一個新的浏覽器内核不僅技術難度大,而且在商業上也毫無成功的機會。至于說所謂的谷歌将Chromium“斷供”,則更是天方夜譚,因為開源軟件是全球開發者共同遵循的規則,谷歌作為開源軟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去掀桌子也就等于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了。

國内衆多浏覽器内核(自研浏覽器内核)8

所以說,在2022年的今天,當元宇宙、web3都已經被視作是未來之時,顯然已經不會再有廠商再去開發浏覽器内核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