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醫生。三伏天濕熱,稍不注意我們就會被濕熱邪氣侵襲身體。今天醫生就教你黃金搭配的兩味藥,清一身之濕,除一身之熱,濕熱不再,一身輕松。快來點贊收藏吧!
“熱為陽邪”,熱邪侵襲我們的身體,我們就會出現上火的症狀,比如眼睛紅,嗓子疼,口幹口苦,牙龈腫,頭暈頭疼,紅腫熱痛等等
“濕邪黏滞”,大家想一想,我們濕氣很重的時候,是不是皮膚黏黏的,油油的,舌苔比較厚,肢體很困重,大便也容易沾在馬桶上?這就是濕邪黏膩的特點。
濕邪又喜歡停滞的我們身上,如果和火熱邪氣互結在一起,就會很難清除幹淨。時間久了,還會往我們的身體深部侵襲,比如關節啊,筋絡啊,到這個時候想要把濕熱趕出體外就更難了。
今天沈醫生就送你兩味藥,這是一個黃金搭配,分别是茯苓和地膚子,把久居身體的濕邪和熱邪,一起清掃出去,不給濕熱邪氣侵襲身體髒腑關節留機會。首先就是茯苓,茯苓可以健脾化濕。
“脾胃為水之中源”,在我們人體的水液運化過程中,起非常重的作用,所以用茯苓來健脾,增強身體化濕祛濕的作用,除了茯苓健脾的功能,茯苓還可以滲水利濕,讓濕無所聚,痰無由生。然後是地膚子,地膚子可以清熱利濕,主要歸腎和膀胱經。
中醫說,“治濕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意思就是說,如果要把身體裡的濕氣清出去,就必須要把濕氣跟随小便排出去,不然就不是好的辦法。
“腎為水之下源”,小便的生成和排洩靠的就是膀胱和腎,所以我們就選擇了,可以走膀胱經和腎經的地膚子,和茯苓一起祛濕,讓身上的邪氣從小便裡面排出去。地膚子藥性是苦寒的,苦味燥濕,寒性可以清熱,對于濕熱侵襲膀胱,導緻的小便短黃,或者尿急尿痛,也會有很好的清利濕熱,利尿通淋的作用。
茯苓走“水之中源”,地膚子走“水之下源”, 清熱和燥濕同用,又能通利小便,讓濕氣有通道排出去。身上的濕熱沒有了,既不會有火苗往上,導緻我們上火,也不會反反複複,治了又治還不好了。所以就說這兩味藥是黃金搭配,換了任何一個都不行。
這兩味藥,我們泡水喝就可以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地膚子比較苦寒,容易傷胃,我們“中病即止”就好,不要長期服用,以免傷害我們的身體正氣。你學會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