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路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1 22:23:08

準确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鄉村振興戰略與城市化戰略的關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針的科學内涵及其内在關系,再次是協調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路徑(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路徑)1

一、“五個激活”的驅動路徑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激活市場、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政策、激活組織。這“五個激活”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實現。換言之,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靠改革來驅動,這是鄉村振興戰略最重要的推進路徑。

1、激活市場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尤其是在實現産業興旺中的作用。激活市場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的改革。一是推進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功能的改革。即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為重點,實現産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争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二是推進政府職能轉換的改革。即改變政府幹預與包辦過多,進而替代市場的狀況,以實現政府和市場的合理分工。就鄉村振興的諸多建設任務而言,如果沒有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單純靠各級政府主導和投入,鄉村振興所采取的舉措充其量隻是在短期内可行,長期不一定可持續。

2、激活主體就是要激活鄉村振興中的經營主體

首先,經營主體能否被激活取決于它是否是市場的主體。從這一意義上講,激活市場是激活主體的前提,市場不活,主體一定不活。其次,激活主體還必須賦權于主體。換言之,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通過産權制度和經營制度的改革,賦予廣大農民更多的财産權益和經營權利,使其能在市場競争中擁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主體權利。

3、激活要素就是要激活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這些基本生産要素

激活要素實際上是市場能否被激活和要素所有者能否被激活的基礎與關鍵。因此,還是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路徑(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路徑)2

4、激活政策實質上仍要通過激活政府的途徑來實現

這并不是要求政府無所不能,而是要求政府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有為的政府應該既能在“市場失靈”時替代市場,又能在“市場有效”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也就是說,政府的政策應該既能及時彌補“市場失靈”,又能有效發揮“市場作用”。

5、激活組織既與主體有關,又與制度有關

組織本身就是主體,不同的組織代表着不同的主體;同時,組織也是一種制度,不同的組織代表着不同的組織制度安排。在鄉村振興中,激活組織的重點是通過組織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促進農戶家庭組織、農民合作組織、農業企業組織、農業行業組織等多種産業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協同發展,以激活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和經營機制,實現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與經營體系的有機契合。

二、“五位一體”的協同路徑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社會多主體、多力量、多機制的介入與協同,這種介入與協同的結構應該是農民主體、政府主導、企業引領、科技支撐、社會參與的“五位一體”。

1、“農民主體”就是讓廣大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而不是旁觀者和跟随者

要使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必須确立農民在鄉村的主體地位。首先,要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賦予農民主體權利和主體責任,強化村民的自主意識和自治功能。其次,作為鄉村振興主體的農民,必須是組織化的農民,而不是分散的農民,分散的農民難以适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難以擔當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因此,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如促進農民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鄉村社區集體組織的完善發展,應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作為鄉村振興主體的農民,一定是“老農人”和“新農人”并存、二者相互交融和融為一體的農民,這是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中人力資源變化的趨勢所在。因此,通過教育、社保、産權等體制的深化改革與“新農人”政策的完善,提升鄉村人力資源質量,優化農民主體結構,是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主體的重要環節。

2、“政府主導”是指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應主要發揮制導和引導的作用

所謂“制導”,首先是中央政府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推進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以清晰鄉村振興的科學内涵、推進思路、發展目标、階段任務等,确保鄉村振興戰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其次是各級政府根據頂層設計,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規劃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改革方案與工作計劃。

所謂“引導”,可以看成是政府制導作用的進一步體現和延伸。隻有将政府的制導作用和引導作用有效結合,才能充分體現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主導作用。政府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策引導,二是示範引導,三是投入引導。中國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應該說很重視,将“三農”工作置于各項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每年都發布與“三農”有關的“一号文件”,經常出台支農惠農政策,頻繁建立各種類型的試驗區、示範區,不斷加大農業農村投入。

但是,從政府引導的作用效果來看,仍存在政策之間協同性不夠、精準引導作用發揮不夠,不少改革試驗區和發展示範區流于形式、實際的示範引導作用發揮不夠,政府投入面廣量大、但“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這表明,有效發揮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導作用,還有很大的提升與優化空間。

3、“企業引領”是指各類企業,尤其是涉農類企業,應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龍頭引領的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路徑(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路徑)3

這種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投資農業的引領。農業不僅是一個投資回報期較長的産業,也是一個集經濟再生産和自然再生産于一體、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較高的産業。對于這樣的産業,單純依靠農民的投資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鼓勵和引導企業和工商資本投資農業,使其對農業投資起引領作用,并且支持企業進入農業的适宜領域,與農民共同推進産業興旺發展。

二是産業融合的引領。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農業産業化經營和縱向一體化發展的必然,是農業多功能發展的要求。産業融合程度既取決于産業鍊相關主體利益機制的建構,又取決于産業鍊中核心主體的引領作用。盡管中國農業産業的基本主體是農戶和以農戶為基本成員的農民合作社,但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和農業産業化經營的現實看,卻基本是企業主導的格局。因此,在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除了重視廣大農民主體和合作組織的培育外,更應重視企業在産業融合中的龍頭引領作用和企業與農民之間利益機制的完善,以形成産業融合的共赢格局。

三是帶動小農的引領。企業對小農的引領不僅體現在發展理念、技術應用、市場開拓這些方面,還應該體現在引領小農融入現代農業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是着眼于“大國小農”這一中國基本國情的發展要點。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既取決于小農自身能力的提升、小農的組織化以及适合于小農的現代農業模式的選擇,又取決于有助于克服小農局限性的體制機制的建構,如面向小農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和社保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政府産業政策對小農的惠及和惠及方式的創新等。在這些方面,企業有很大的引領空間,如組織小農、建立基地、提供培訓;建立面向小農的服務體系;通過小農生産要素的資産化、股份化,與小農建立長期的互利共赢關系,等等。

4、“科技支撐”就是要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力量

首先是發揮農業技術對現代農業的支撐作用。現代農業是“接二連三”、功能多樣的農業産業,要支撐這樣的農業産業發展,必須拓寬農業技術的範疇,建立現代農業技術體系。也就是說,不僅要重視提高土地産出率和勞動生産率的技術進步,而且要重視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質量安全的技術進步;不僅要重視“一産農業”的技術進步,而且要重視“二三産農業”的技術進步;不僅要重視單項技術應用的效率,而且要重視技術集成與組合應用的效率。其次是發揮互聯網技術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短期看,互聯網技術對農業農村發展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主要表現為不少分散化、小規模、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小農不适應代表高科技、由精英主導的互聯網技術及其業态的滲透和沖擊。這說明,要發揮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不僅取決于科學技術本身的應用效率及其對農業農村的适用性,還取決于科技應用主體對技術進步的适應能力,以及與技術進步、推廣應用相關的體制機制的變革,如小農的組織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構、線上與線下的協同和互聯網的規制完善等,都應加快跟進。

5、“社會參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和關鍵

這種社會力量既内涵于鄉村社會,更來自于城市社會。社會參與的主要力量包括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與志願者;社會參與的主要方式包括自主參與、合作參與、協同參與等;社會參與的主要内容包括創業參與、服務參與、援助參與、投資參與等。高校與科研機構具有人才和科技的優勢,應成為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具有鄉村情懷的能人賢達是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力量,應予以積極鼓勵和引導。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社會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體制機制。例如,出台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鄉村建立研發基地、科技平台的相關政策;建立鄉村振興信息平台;建立大學生到鄉村就業和志願服務的激勵機制并出台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人員、新鄉賢和志願者提供對接平台;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梳理和完善各種形式的社會幫扶鄉村振興的項目與激勵措施等。

三、“五對關系”的把控路徑

同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還需把控“五對關系”,即鄉村與城市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人口與流動的關系、表象與内涵的關系、短期與長期的關系。

1、把控鄉村與城市的關系

城市化離不開鄉村要素的支撐,鄉村振興離不開城市化的帶動,鄉村振興戰略與城市化戰略是相互依存與互動的關系,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再者,從中國現階段三次産業結構的演進趨勢以及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這“三化”的關系看,中國仍存在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均滞後的問題。其中,農業現代化滞後的一個重要成因是産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不協調,即全社會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重依然大大高于農業在國内生産總值中的比重。通過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不斷減少農業勞動力,是解決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雙重滞後的基本途徑。這表明,城市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雙輪驅動,而且要有機銜接。現實的難點在于,中國仍然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因此,要實現這兩大戰略的雙輪驅動和有機銜接,還是要在消除城鄉二元結構這一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最大制約因素的同時,以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引領,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實現兩大戰略的互促共進和有機銜接。

2、把控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政府主要起主導作用。但政府要發揮好主導作用,關鍵還是要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本質上不是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而是不同機制或制度之間的關系,兩者構成經濟社會最重要的治理架構。政府運行機制的主要優勢在于通過科層體系的制度安排,降低市場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而市場運行機制的主要優勢在于通過競争體系的制度安排,提高競争效率,并且降低科層體系下的組織控制成本。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實現政府和市場的合理分工、優勢互補,要求政府除了發揮制導和引導的作用外,還應對非競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資源配置以及類似公共産品的供給,提供制度安排和發揮主導性作用。在除此之外的資源配置以及産品與物品的供給方面,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和供給。實踐中,還應注重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如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産品,然後由市場來具體運營。此外,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需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制度的作用,以克服政府和市場都低效情況下的不足,形成政府、市場、行業組織“三位一體”的經濟治理結構。

3、把控人口與流動的關系

在鄉村振興中把握人口和流動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要把控好鄉村“留守人口”與“流動人口”的關系,這與對鄉村振興内涵的認識有關,與對鄉村振興與城市化關系的把握有關。改革開放40年來,随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大量鄉村人口實現了非農化和向城市的轉移。但與此同時,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中國鄉村人口的非農化和向城市的轉移又很不徹底。這集中表現為:鄉村年輕人流向城市的多,舉家流向城市的少;非遷移性質的流動人口多,遷移進城定居的人口少。這種鄉村人口的流動性狀導緻了鄉村“三留”人口(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的常态化和村落人口經常性(除春節、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外)的“空心化”或村莊人氣不旺。這不僅給鄉村家庭的穩定性與和諧性帶來了隐患,而且也給鄉村社區的治理和建設帶來了“缺人”的挑戰。面對如此性狀的鄉村人口,出路并不是簡單地通過鄉村建設吸引鄉村外出人口回歸鄉村或“返鄉創業”,而是要通過城鄉二元體制的破解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實現鄉村人口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和擇業。與此同時,要結合鄉村村落的差異化發展,不斷優化鄉村人口在鄉村空間的分布。毫無疑問,振興的鄉村應該是有“人氣”的鄉村,但這種“人氣”一定是在城鄉人口分布優化和鄉村繁榮發展基礎上所形成的“人氣”,而不是單純依靠鄉村人口增加所産生的“人氣”。從城市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内在關系看,鄉村振興的過程應該是鄉村本土人口減少、但空間分布優化的過程。鄉村振興中鄉村的“人氣”,很大程度上将取決于城市化的充分發展和城市人口對鄉村的向往與流動。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路徑(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路徑)4

4、把控表象與内涵的關系

鄉村振興應體現在表象與内涵兩個層面。表象是鄉村振興的外在形态,内涵是鄉村振興的内在本質。鄉村振興的外在形态因不同村落自然生态與資源禀賦的不同,會呈現不同的形态風貌。在實施振興鄉村戰略的過程中,首先要從區域鄉村自然生态的特點出發,進行鄉村形态和風貌的規劃設計,不宜脫離自身實際,簡單照搬其它自然生态不同地區的鄉村外在形态和風貌。鄉村振興的外在形态和風貌,既取決于鄉村的自然生态特點與資源禀賦,更取決于鄉村振興的内涵,即其内在的本質。換句話說,決定或衡量一個地區的鄉村是否振興的,不是它的外在形态,而是它的内在本質。這主要體現為鄉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如治理有效的鄉村自治制度,激勵與約束相融的鄉村生态環境保護與利用機制,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産權界定清晰并且具有活力的村集體産權制度,完善的鄉村社保制度和農民财産權益制度,等等。因此,鄉村振興中應高度重視内涵建設,要内涵建設和表象建設兩手抓,并且以内涵建設促進表象建設。

5、把控短期與長期的關系

把控鄉村振興戰略的長短期關系,有利于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做到分清輕重緩急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是個需要長期實施的戰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切忌操之過急,更不能搞形象工程或單純追求鄉村外在形态的變化。要按照中央有關鄉村振興戰略的三階段發展要求,制定短期與長期相結合、内在與外在相結合的規劃與行動計劃。此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對于長短期關系的把控,不僅要考慮戰略目标和建設項目的長短期結合,還要考慮體制機制改革與建構的長短期結合。要突出改革先行和重點突破,注重改革措施的配套和落地。對于國家已經明确的改革思路和舉措,力求在短期内抓落實,大膽推進,力争取得成效并有所創新;對于國家沒有完全明确、但有原則性指導意見的改革,應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與條件,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大膽的試驗,争取為國家提供經驗與思路。

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所體現的五大具體目标任務具有相互聯系性,因此,既要準确把握“二十字”方針的科學内涵,又要把握好這“二十字”方針中五大目标任務的相互關系。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應重視“三條路徑”的協調推進,即“五個激活”驅動、“五位一體”協同和“五對關系”把控的協調推進。

一諾農旅規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