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角尖
8.0。
這是《慶餘年》當前的豆瓣評分。實際上,從2017年《慶餘年》放出開拍消息,到進入選角階段,再到上線當天臨時官宣.......有關《慶餘年》的一舉一動,始終牽絆着觀衆。
一來,這主要得益于原著龐大的IP影響力。原著曾入圍《2017貓片 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在起點網上擁有超高人氣;二來,主要是基于影視化後的龐大陣容,張若昀、李沁、宋轶、陳道明、吳剛、辛芷蕾、李小冉、袁泉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同堂,在演藝界占據一定份量。
從當前已播情況來看,《慶餘年》的表現,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熱度上,都未令人失望。目前,其熱度已位列劇集榜首位,比同期在播的《鶴唳華亭》略高一籌。而其首周交出的的8.0口碑成績單,基本已入圍年度口碑劇前三,是不折不扣的口碑劇。
《慶餘年》當前的成功表現,一方面主要體現在對于原著改編的精準把控;另一方面則是在于劇中演員的精湛演技。而這兩點,恰好是當下諸多男頻IP劇改編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瓶頸。《慶餘年》的成功,也将為其帶去一定啟發。
改編獲贊、演技在線...《慶餘年》迎來“首播”肯定實際上,在《慶餘年》開播之前,觀衆對其的擔憂也不在少數。“穿越小說如何過審”“這麼大體量的男頻劇,能不能改好”“厚重題材會不會無聊”等諸多問題,充斥在該劇開播之前。
然而,播出之後的《慶餘年》,可謂是針對網友的“擔憂”,逐個擊破。首先是觀衆最為擔心的“穿越題材”,原著中主人公範閑是一位身着古代服裝,卻立志于将工業文明代入舊時代的現代人。這樣的背景設定,放置于五年前播出,并無太大問題。但随着“限古令”的一紙令下,穿越題材早已成古裝劇雷區。
如何巧妙“避雷”是《慶餘年》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就目前播出情況來看,《慶餘年》做到了。其采用某大學生為了讓教授認同自己用現代觀念剖析古代文學史的論文命題,以寫小說的方式展開“古代篇”。這樣的做法一來完全規避了“穿越”元素;二來也在戲劇結構上,給觀衆營造了“戲中戲”的氛圍。
其次,便是觀衆較為擔心的改編問題。原著中,《慶餘年》的小說體量長達400萬字,且主要講述古代文明與現代工業思想觀相互碰撞的故事。從體量及世界觀來看,這并不是一部“好改”的文學作品。出品方騰訊影業也針對其做了特殊處理,采用五年三季的模式進行改編,目前觀衆看到的是《慶餘年》的第一季,後續還将會有兩季,陸續上線。
雖然體量較大,但其叙事結構與風格卻并不無趣。首集中講述的範閑在澹州城的成長經曆,在原著小說中,光體量就占據總體的1/7。改編之後的《慶餘年》,卻隻用了一集的長度,就将故事背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交代清楚。
不僅如此,在叙事風格上,《慶餘年》也不如觀衆想象般沉悶,而是采取“輕喜劇”的方式,将觀衆代入劇情。劇中随處可見的“網感台詞”、“人物性格的反差萌”,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劇集的趣味性。與當下熱播的《從前有座靈劍山》一般,走“輕喜劇”路線。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劇中的一衆“主創”。張若昀雖在開播前期,“造型”、“顔值”遭網友抨擊,但其中規中矩的演技呈現,依舊是這一批青年演員中的演技擔當;李沁目前出場次數不多,但其“顔值擔當”的身份,獲得網友肯定。相比之下,“開口及演技”的陳道明、吳剛飾演的陳萍萍,都備受網友喜愛。“全劇組演技在線”,也是這部劇當前備受贊揚的原因之一。
其實,若從服化道層面剖析,該劇在細節設定上,顯然不如以往的品質大劇更為精美,甚至劇中打光、演員服化道等問題還一度被網友“噴”上熱搜。但好在劇集改編合理、演員演技在線,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制作層面的不足。
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當下的觀衆在劇集關注點上依舊是以“劇情”為看點,這也是當下男頻IP劇行至今日,卻依舊“爆款”稀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男頻IP劇的破與立:“去蕪存精”是其方法論?與過往較為成功的女頻劇略顯不同,男頻向劇集,或者說是以IP為首的男頻改編劇,在口碑、收視上基本無過多成功之作。印象中,上一部備受市場熱議的男頻IP劇,還是胡歌、王凱、靳東領銜主演的《琅琊榜》。在正午陽光的大力加持下,這部網文級小說才有了“正劇”的光輝、且在服化道層面,都較以往古裝劇拉開距離。
除此之外,市面上再無過多成功案例。大部分男頻IP劇,都猶如“九州”系列般雷聲大雨點小,不少更是直接淪為“撲街”案例。比如同為貓膩的兩部影視化之作——《擇天記》和《将夜》,一部基本淪為“古裝IP 流量明星”作品翻車的典型案例;另一部則直接在演員演技上翻車。
從這也可以看出,男頻IP劇的創作關鍵在于小說合理化的影視改編,以及演員由内到外的氣質合理化。可當下的男頻IP劇,絕大部分出品方還是将其重心放置在了“大制作”層面。比如,上文提到的《擇天記》,當年是由鹿晗、古力娜紮兩大流量明星主演,在演員片酬上鹿晗一人就拿走将近1億,該劇的總投資成本也高達4億,是當之無愧的大體量投資男頻IP劇。
不僅如此,前年市場中上映的《九州·海上牧雲記》、楊洋領銜主演的《武動乾坤》,在投資體量上都達到億元級别,這些男頻IP劇在具體呈現上,基本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即一味追求精緻服化道,忽略了内容創作本身,不僅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有些本末倒置。
《慶餘年》是這批男頻IP劇中,為數不多得到大批原著粉肯定的作品之一。一來,在于其巧妙的将原著小說中塑造的龐大世界觀保存完好;二來,也是因為其真正做到了“去蕪存精”的創作手法。好比上文中筆者提到的“澹州城篇”,編劇隻用了一集就交代清楚了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這與此前以“先導片”、說明文模式開篇的男頻IP劇,有着本質上的區别。
其實,男頻IP劇長久以來在市場中一直有個“誤區”,即女性觀衆的天下,女頻劇更受歡迎。不可否認,女頻劇在人物情感、故事趣味性上,确實更勝一籌——更能抓住市場觀衆口味;但在出精品層面,卻遠遠高于女性。《琅琊榜》就是最好的案例,該劇雖為典型的男頻文,但其無論是從此傳播度、還是口碑評論層面,都較《楚喬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樣的女頻劇更有意義,這便是男頻劇最大的可取之處。
但“可取”卻并非一定奏效。《将夜》《九州缥缈錄》等部分“及格生”的前車之鑒,就是大部分男頻劇的真實寫照——不一定制作質量有多差,但就是得不到觀衆“擡愛”。究其原因主要出在了趣味性上,《慶餘年》中采用的“輕喜劇 宏大價值觀傳播”就是較為可行的方法之一。它的方法論不一定适合所有,但其懂得“變通”的方法,顯然已經奏效。
這是一個“去蕪存精”的時代,同樣也是一個需要懂得“變通”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