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張曼莉 李耀文 郭千千
智齒這個好像隻會發炎沒有一點用處的牙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很多被智齒折磨過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
但是,張先生卻因為嘴裡一顆沒拔的智齒而“走運”——在大牙爛掉了之後不用種牙,而是換上了自己的智齒。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患者檢查口腔情況 圖/受訪者提供
智齒長了沒拔竟然派上大用場“醫生,我牙齒斷了,是不是要種牙了?”“你不用!”醫生說完之後把他的智齒拔了……
這段對話發生在兩個月前,來自廣州的張先生因為牙齒崩掉了一塊,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越秀院區口腔颌面外科就診,“前段時間吃花生米硌到了牙,誰知道牙居然就掉了一塊。本來還以為沒什麼,結果這陣子每次咬東西都疼。”
周麗斌主任為他檢查後發現,崩掉的右下後牙是一顆“資深蛀牙”,已經“爛穿底部”了,再加上咬到硬物,牙齒劈裂一大半,無法通過治療挽救,隻能拔除。
幸運的是,周麗斌主任發現,張先生有一顆智齒與這顆爛牙形态匹配,可以做自體牙移植——把爛牙拔除後,将智齒移植到拔牙窩,替代原有磨牙,同次手術就可以修複缺牙。在聽完醫生詳細的介紹後,張先生決定進行自體牙移植手術。
據周麗斌主任介紹,一般智齒拔除後,就成了醫療垃圾被處理掉,而自體牙移植技術将智齒用作修複缺牙的天然的寶貴資源,實現了“變廢為寶”。
移植成功的牙齒,能達到牙周膜愈合,患者最終獲得的還是一顆真牙,保存了正常的牙周組織和牙本體感受,這是其他現有的修複方式都無法達到的。
當前,自體牙移植技術已經發展成熟,通過微創的拔牙和受植窩洞預備,以及早期根管治療等技術優化,目前移植牙的成功率已經很高。
張先生的移植手術很順利。在自體牙移植術固定期結束後,張先生回到醫院拆除了移植牙與鄰牙的固定裝置,牙齒長得相當穩固。X片檢查顯示,移植後的智齒周圍已形成新骨。就這樣,張先生獲得了一顆既是“舊牙”,也是“新牙”的牙齒。而且,它還不是假牙,完完全全是自己的真牙。
“張先生的移植手術不是個例,”周麗斌主任說,“我們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陳女士,她的情況比張先生還複雜。”
據周麗斌主任介紹,陳女士的左側上下颌一共爛了3顆大牙,還有2顆嚴重傾斜的牙齒。按照經典的種植修複方案,這5顆牙齒都需要拔掉,然後再種植3顆牙齒。
“我們經過全面的評估和設計,為患者制定的一個‘三步走’的自體牙移植方案。”周麗斌主任說。拔除3顆完全無法保留的爛牙,同期把智齒移植到拔除的牙齒位置上。
周麗斌主任指出,通過自體牙移植結合正畸治療,僅需兩次移植手術,就能修複患者所有的缺牙,患者所需承受的治療創傷和花費都大大降低。
長了智齒到底要不要拔?智齒生長的位置千奇百怪,在颌骨内由于位置不當,不能萌出到正常咬合位置的智齒,就叫做阻生智齒。阻生智齒易引發智齒冠周炎,是年輕人牙痛發作的最主要的“罪魁禍首”之一。
被智齒冠周炎折磨過的人,甚至有“談智齒色變”的心理陰影。因此,有人把智齒比作闌尾,欲除之而後快。
但是自體牙移植技術又需要有智齒才能實現,那麼到底長了智齒要不要拔呢?
對此,周麗斌主任回答,“随着自體牙移植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普及,智齒有可能成為牙移植的供牙資源。智齒是該盡早拔除以免後患,還是應該保護資源,留作日後移植之用?這需要綜合分析智齒留存的危害性。”
周麗斌主任解釋,并不是所有的智齒都能夠用于移植,比如患有嚴重齲壞、牙周炎的智齒,或者發育畸形的智齒,都不适合移植。
另外,缺牙區空間大小、牙床骨量是否充足等條件,也需要醫生通過仔細地測量後進行評估。如果智齒炎症反複發作無法治愈,或者已經威脅到鄰牙的健康,建議還是及時拔除。
而對于完全萌出、沒有症狀而且沒有危害的智齒,則建議保留。一旦有需要就可以替補上場,代替拔掉的牙,實現“齒生逆襲”。
但周麗斌主任提醒大家,要做好智齒的清潔護理,智齒位處牙列最末端,很難清潔到位,非常容易長蛀牙,如果因清潔不到位而齲壞,這個“最強替補”就隻能拔除了。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