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

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04:53:41

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雖然一切問題的答案尚未浮現,但是你隻要在不斷尋找,而不是擺爛,那答案就正在來的路上這句話,同樣适用于追求愛情和成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1

哲新讓自己發生改變

雖然一切問題的答案尚未浮現,但是你隻要在不斷尋找,而不是擺爛,那答案就正在來的路上。這句話,同樣适用于追求愛情和成功。

當我在不斷嘗試解決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時,我慢慢明白,解決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某個問題,并不是聽幾個建議,甚至都不是一兩本相關主題的書能夠解決的,但往往在某刻,又突然會曲徑通幽。

關鍵是你一定不要框定思維和限定問題,以一直以來困擾我的情緒問題為例。

情緒問題的救贖。

這兩年以來,我切切實實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脾氣都變好了,生活都變得陽光了,今天思考了下原因,最重要的原因竟然跟情緒本身無關。

1、專注力。我也一直沒曾想到,解決自己情緒問題的最大原因,就是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變強了。當我爆發任何情緒化問題時,我都能通過轉移注意力,悶頭思考具體事務、看書和寫作來解決情緒問題。

因為,情緒化和“思考與做事”是互斥的。

大腦中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搶奪的大腦能量越多,同時将血液分配到身體各個器官進行戰或逃的應激反應,這樣掌管“理性”的大腦皮層的能量和血液就減少,情緒高一度、理智就低三分,如果不是人為地盡快掐斷和終止這個過程,當情緒化火苗燃燒至熊熊大火,就會徹底喪失理智。

當我滿腦子都在思考與引發當下情緒化問題完全不相幹的具體事務(正經事)時,并且着手做思想輸出一類的講課和寫作時,便已經沒有任何工作記憶和腦資源(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閱我之前的文章“心智帶寬”)去處理原本的情緒問題了。

換句話說,情緒化問題不是被我解決的,而是直接被我擱置了。擱置的原因是因為我腦子不夠用,在我進行思考和動手寫作輸出幹貨時,腦力值全被占用,甚至還覺得不夠用,根本無暇三心二意去顧及無聊的情緒問題。

轉移注意力,就是在逃脫刺激源,有些刺激源來自于外在,但經久不衰、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化問題,刺激源都是内在的。人最大的情緒問題,就是自己不肯放過自己,之所以會沉溺于情緒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注意力“卡殼”,就是自己讓自己卡在引發情緒問題的刺激和場景中走不出來。

大街上,兩個開車路怒的司機互怼,事态不斷升級,就是兩個人自願卡在“别車”和“鬥氣”之中,不肯脫離;有的人被人别了車,遲遲過不來勁,咽不下氣,也是卡在過去被刺激的事情中不讓自己出來。說白了,情緒問題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受刺激,很容易産生各種情緒化問題,現在依舊如此,但是我現在所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很快從情緒中走出來、瞬間脫離。産生情緒是我的生存本能,是一種應激反應,我無法控制,但是我不沉溺,上一秒生氣、痛苦,下一秒注意力就專注到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了,而且十分專注。

沒想到,專注于正事,就這樣治愈了我的情緒問題,還解決了我的精神内耗。

轉移注意力不是放任引起情緒的問題不管,而是等冷靜下來,不要在情緒化中做任何決定,等智商重新占領高地時再做分析和決策。其實,當一個人專注于正事,不斷深度思考,提升認知時,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變強,能引起情緒波動的事情會越少。

2、明白了幾個道理。我之前專門寫過關于“情緒問題”的文章,現在再簡述下我認知到的幾個對我來說十分重要的道理。

一是情緒的本質是一種身體能量。我對于個人有限的資源越來越重視,像時間、注意力以及精力,都是我這種普通人賴以取得成功的有限資本。我本身特别容易疲勞,工作和家庭事務很容榨幹我一天的能量,我無法允許自己奢侈到肆意釋放自己的情緒能量,而産出為零

情緒化真的是無用又無聊,既容易溢出損人,又完全不利己。

二是情緒是一種提示“行動”的信号。任何情緒,本質都是一種動機,促使你行動。生氣是讓你“戰鬥”,恐懼是讓你“逃跑”,焦慮是讓你“脫離”,你體驗到任何情緒時,身體便已經做好了或戰或逃的生理準備。結果呢?你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于是乎,在你采取有效行動改變現狀之前,情緒會一直存在。

三是情緒化源于無能。為什麼沒有行動,大概是因為“無能”。沒有足夠的能力用行動解決當下的困境。生氣了,既無法讓對方屈服和改變,又沒有足夠智慧勸慰、解脫自己,隻是生氣,展示自己的無能和脆弱。焦慮也是無能、悲傷也是無能、擔憂也是無能,等等等等。

任何一種負面情緒,都不該讓你體驗到“痛苦”,影視作品中韓國财閥生氣了,直接殘害他人洩憤,沒有痛苦;牛人感到擔憂和焦慮了,立馬用行動解決問題,不會也沒空痛苦。由負面情緒導緻持續的痛苦,隻是因為你一直沒幹有用的事。

重新定義問題。

當别人向你提問,尋求人生問題的建議時,一定不要太快地認同對方的問題,更不要不明背景和就裡的給答案,因為“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你可以采用反問,幫其提供思考方向,一直提問一直爽。

比如A問B,“我那麼努力,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B問A,“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多年一直沒有進步,是不是處在不适合自己的賽道上和别人競争?”

事實上,人們所提的問題,隻是提供了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而已,但這種思路和方向,并不一定正确比如解決情緒問題,有人會問:“如何不讓負面情緒出現?” “如何控制情緒?”

以上兩個問題,就是尋求解決情緒問題的不同方向,愛因斯坦曾說,“你不可能用導緻問題産生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如果問出“如何不讓負面情緒出現?”的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無解的,好像負面情緒就不該有。負面情緒是應激反應,是蘿蔔和大棒中的大棒,能讓我們知錯,進而給錯誤行為糾偏。不害怕、不恐懼、不生氣、不焦慮,隻能說明有神經功能障礙,見到迎面駛來的貨車都不害怕、别人做什麼冒犯行為都不生氣,這比情緒化問題還嚴重。

“如何控制情緒?” 同樣,情緒不是控制的,情緒不是用理智去控制和對抗,而是引導,或是轉移。

所以,以上兩個問題在解決情緒問題方面,走錯了路。

再舉一個例子。早自習時,A看到B從書包中拿出梨吃,臨近中午A餓了,于是問B有沒有梨吃,B回答說:“沒有,都吃沒了。” 下午臨放學時,B從書包裡掏出了蘋果和零食開始吃。

A的問題沒有錯,B的回答也沒問題,隻是并沒有解決A的困境。很多時候,問對問題比得到答案更重要。

A的問題是自己餓了,目的是填飽肚子,問B有沒有梨吃,僅僅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A的實際問題應該是“你有沒有吃的?”A之所以問錯問題,就是基于過往經驗,推測和認為B書包裡有梨,局限了的思維。

有家長提問,“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叛逆?” 大量研究表明,叛逆的孩子是因為家長的控制欲太強,過度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人們通過“看到”問題的方式,已經決定了問題是否最終能夠得以解決,這位咨詢的家長用導緻問題産生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于是越控制,孩子越叛逆

這位家長不會意識到自己控制欲強,隻會覺得孩子有問題,他隻會用自己的方式對自己的行為強加注解,控制是愛護。越無知的人,越是堅信自己認知和行為的合理性,編出合情合理的理由來給自己洗腦,越是自信的人,越是喜歡質疑自己的觀點,除非在大量證據面前,認真求證後,才确信無疑。

我們常常用導緻問題的思維行事,讓自己身陷痛苦,徒勞無功地在老路上不斷打轉。換句話說,我們一直沒有獲得自己所期待的結果,就是因為我們慣以采取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式,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

人能取得進步的關鍵,是走一條新的、不曾走過的探索之路,不破不立。

最後,借用劉潤老師的一句話:

你要離開的并不是那些“爛人爛事”,而是要離開曾經那個不斷遇到“爛人爛事”的自己,讓自己發生改變,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好人。

作者丨哲新,公衆号“哲新ii”(ID:zhexinii),改變的促成者,希望用文字改變自己和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