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解讀古人智慧? 由于古今解讀老子的話很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意思,随着時代的久遠,很多閱讀者很少看其他道家著作,因此,對老子的話有很多誤解,為了糾正這些錯誤,本人做了大量的考證,以供大家參考,由于篇幅有限,其中的一些段落沒有翻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相信這樣更能給你更深印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國學解讀古人智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由于古今解讀老子的話很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意思,随着時代的久遠,很多閱讀者很少看其他道家著作,因此,對老子的話有很多誤解,為了糾正這些錯誤,本人做了大量的考證,以供大家參考,由于篇幅有限,其中的一些段落沒有翻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相信這樣更能給你更深印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今天我們重點講的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選自《老子·道德經·五十六章》
道德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讀
正解:明白大道的人知道大道是不能言說的,所以不言,言說大道的人不知道大道是難以窮盡,難以說準确的,卻總是去言說大道,所以這種人,其實是不明白大道。
下面是根據:
老子解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德經第1章(帛書老子版本) 可言說的道,并非永恒的道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道德經第67章
關尹子解讀:
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惟不可為,不可緻,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文始真經 開篇。
文子解讀:
書者言之所生也,言出于智,智者不知,非常道也;名可名,非藏書者也
以莊解老:
大道不稱,大仁不仁,……道昭而不道——莊子 齊物論
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莊子 齊物論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莊子 大宗師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而世豈識之哉?—— 《莊子·外篇·天道篇 》
随後莊子舉例了桓公與扁輪的故事,說明道是不可言說的。原文如下: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可,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莊子·外篇·天道篇 》
翻譯:
輪扁說:“我用我所從事的工作觀察到這個道理。砍削車輪,動作慢了松緩而不堅固,動作快了澀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順利而且應合于心,口裡雖然不能言說,卻有技巧存在其間。我不能用來使我的兒子明白其中的奧妙,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兒接受這一奧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歲如今老了還在砍削車輪。古時候的人跟他們不可言傳的道理一塊兒死亡了,那麼國君所讀的書,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以下出自《莊子 ·外篇 知北遊 》
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夫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故聖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緻,德不可至。…………
知謂黃帝曰:“吾問無為謂,無為謂不應我,非不我應,不知應我也;吾問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問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
黃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聞之,以黃帝為知言。
喜歡的朋友請轉發,或者關注,收藏,謝謝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