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橋西賣酒家,柳初青眼草初芽。重來紅紫随風雨,猶有野田黃茶花。——元.方回《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橋四首》
時間過得飛快,從初春的草木萌動到暮春的繁花似錦,好像一眨眼的功夫。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筝飛滿天。
童年的春天那麼燦爛,童年的三月三那麼清新,童年的歌謠還在耳邊回響,歲月卻匆匆走過了那麼多年。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飲,于洛之濱。——唐 陳子昂
古時的三月三日,又被稱為上巳節,人們在這一日沐浴蘭湯,宴飲聚會,賞花遊春,曲水流觞,這是一個特别有儀式感的節日。
這些習俗在古詩詞裡有很好的記載,我們一起來讀關于三月三的古詩詞,去邂逅舊時光裡的節日,品味古人的心路曆程。
01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毵毵。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鲥魚鄉味美,夢江南。阊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宋.賀鑄《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三》
賞析:三月三日上巳節,京都汴京九曲池畔,和暖的春風裡輕拂着柔軟細嫩的柳枝。
水邊嬉遊采蘭沐浴的遊人很多,車馬如雲,踏起的塵土迷了馬兒的眼睛,弄髒了遊人漂亮的衣衫。
眼前的情景,不由得令詩人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江南,想家鄉的特産苦筍和鲥魚,想念它們鮮美的味道。
想念那暮春時節的傍晚時分,籠罩在煙水茫茫之中的蘇州城,想念輕拂的那晚風,惬意又恬淡,想念那河汊中的歸舟慢慢落下風帆。
這首詞的上阕描寫汴京的上巳節,遊人如織,車馬如雲,香塵撲面,繁華熱鬧。
詞的下阕懷念故鄉蘇州的春景,煙水蒙蒙的日暮時分,歸帆點點,晚風恬淡,一切都是那麼悠然恬靜。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一個人無論走了多遠,離開多久,心中繞不開的始終是那個叫故鄉的情結,這個三月三,随人雖身處繁華,卻難思鄉的落寞之情。
詞人簡介:賀鑄,北宋詞人,儒客大家,字方回,出身貴族,能詩文,尤擅長于詞, 有《東山詞》存世。
02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檐。
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
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
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鈎素手兩纖纖。——唐.白居易《三月三日》
賞析:三月初三上巳節,春光燦爛,柳絮紛飛,飛撲在宮殿的窗戶上,堂前紫燕翩跹,來回穿梭,翅膀輕拂着房檐。
宴會上樂曲悠揚,那些身着新春衫的舞女們載歌載舞,讓參加宴會的人們如癡如醉,以至于溫好的酒都放涼了。
階下池水澄澈,水照人影,勝如看鏡;高大的門戶掩映在一片盛開的花叢前,如同挂着一幅美麗的花簾。
人們歡聚一堂,流連忘返,天邊新月初升,滿堂燭影搖紅,美人素手纖纖,天邊月兒彎彎,這天上人間相互交織成的美麗畫面,令人歎為觀止,意猶難盡。
參考詩人《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一文,可知其這首詩應該寫于這年的三月三上巳節。
彼時, 皇帝賜宴曲江池畔,群臣們在池塘邊臨水宴飲,觀看唯美的柘枝舞蹈,共度歡樂時刻。
白居易的這首詩筆調輕柔,節奏明快,繪聲繪色,如一幅寫意畫一般,把曲江宴樂形神兼備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令人起意猶未盡之意。
詩人簡介:白居易,字樂天,号香山居士,詩書畫俱佳,有“詩魔”之稱,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元稹一起倡導了新樂府運動,有《白氏長慶集》等著作傳世。
03
三春淑氣動萌荄,膏雨知時四野皆。
東作共看沾溉足,西成鹹慶歲時諧。
柔桑陌上青含秀,稚麥田間綠正佳。
伫覽霏霏飄灑意,眷予兆庶少抒懷。——清 胤禛《三月三日得雨》
賞析:春回大地,草木萌動,暮春的三月三日,一場好雨應時而至,靜靜地潤澤着天地萬物。
向東看,這充沛的雨水足可以令農作物盡情生長,向西看,是農人的歡呼雀躍,慶賀好雨來得及時,豐收在望了。
阡陌上新嫩的桑條在細雨中輕輕搖擺,田野裡的麥苗青翠可人長勢正好。
詩人久久地伫立在飄飄灑灑的春雨中,心情舒暢,風調雨順,四時和諧,百姓就可以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這是多麼快慰人心的好事。
這個三月三因為一場及時雨,令詩人喜不自禁歡欣鼓舞。
雖然隔了久遠的時光,但是那份清新明亮仍然躍動在字裡行間。
讀者依然能感受到彼時的那份恬靜和美好,因為,那份歡喜是發自内心的,隻有心裡裝着黎民社稷的人才會有。
詩人簡介: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政績顯赫,被後人稱之為鐵腕皇帝,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今朝魏紫放晴檐,麗景十分添。一年最好惟三月,誰頻見、兩度重三。——清 陳維松
暮春三月,是春季的最後一個月,春天會在這個月裡燦爛到極緻。
你瞧,就連那貴為花中皇後的牡丹都早早地盛開了,又為春天增添了十分春色。
麗日屬元巳,年芳具在斯。開花已匝樹,流莺複滿枝。——南北朝 沈約
流年似水,歲歲三月三,草長莺飛又一春,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除了珍惜,無他。
我們一起欣賞了三首關于三月三的古詩詞,體會了三種截然不同的心境,那麼,有沒有一首令你心動呢?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