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之意,“皇”的原義還有“大”和“美”之說,不作名詞用。“帝”原指天帝,神話中稱主宰萬物之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象中宇宙萬物的主宰。戰國以前專指道德修養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也是最高管理者,帝者,德合天地曰帝,即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達到了與天地一樣并且和天地貫通且和諧的地步,這個人就稱之為帝;而這樣的人必然是最有智慧和能力的,故而所有人都願意讓他來管理公共生活,引導教化大家。
三皇五帝,是曆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随之時間推移,後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卻有不同的表述。
三皇: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娲、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五帝:
黃帝、少昊hào、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堯;出自《資治通鑒外紀》
黃帝、颛顼、帝喾、堯、舜;出自(《大戴禮記》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颛顼。出自《呂氏春秋》
血緣關系探究:
伏羲是燧人之子,女蝸是燧人的女兒、又是神農的姥姥;伏羲與女蝸生少典 、少典就是黃帝的父親;少昊是黃帝的長子、黃帝的次子(昌意)是颛顼的父親,帝喾是少昊之孫、亦是堯(開創禅讓制)之父親,舜、禹都是颛顼的六世孫。黃帝為軒轅氏、颛顼為高陽氏、堯為陶唐氏、舜為有虞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