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澤輝 辛醜年農曆十月二十二
跳蚤,故鄉方言也叫“跳子”,一般多在狗身上寄生,每年春暖花開以後,這種讨厭的東西逐漸多了起來。過去,人們由于衛生條件差,身上普遍有虱子,虱子叮咬吸血,對人體并沒有多大的危害,甚至還被人們認為,身上如果沒有虱子的存在,那便是一種病态。如果被跳蚤叮咬吸血,那種奇癢難耐的滋味,我是體驗過的。
跳蚤外表就像荞麥粒一樣呈灰黑色,三角形,能跳一尺左右的高度。被叮咬過的皮膚就像荨麻疹一樣出現大小不等的斑塊兒高出皮膚,中心有明顯紅點,多在腰部、腹部、小腿等處,呈線狀或成群的排列,三五天以後皮膚發癢的感覺才能慢慢消退。晚上發現被跳蚤叮咬後,起來捉跳蚤也是一件趣事,由于它連續跳躍,一般很難捉到手,搞得一家人起來捉跳蚤,弄得誰也睡不好。
跳蚤起跳必須借助腿下較硬的物體,發現被窩有跳蚤,如果改睡在氈子(北方地區用牛毛或羊毛經過蹂壓擀制成的禦寒物品)上,它就失去跳躍的支撐,這樣跳蚤就好捉了,捏住的跳蚤不能輕易松開手指,立即吐一口唾液慢慢揉搓,跳蚤即被消滅。過去,小鎮居民一般不養狗,跳蚤是有但是很少見;鄉村多養家畜,所以多見。
雞虱子是雞身上的寄生蟲,天氣越幹燥這種東西越多,蟲體紅色,微小不易被人們發現,它喜歡叮咬人們的腋窩和手腳指關節處,被叮咬過的皮膚發紅而且奇癢難奈。老人們常說:“雞虱子多了以後就簇聚成一團,像拳頭大小,在地上慢慢滾動,人們看見不能指點說話,由其滾動,不然簇團馬上炸開四處分散”。這種說法究竟是真是假,我是沒有見過。
寄生在雞身上的虱子數量較多時,雞奇癢不安,蹦跳飛躍,常啄自身羽毛與皮肉,導緻羽毛脫落、皮膚損傷、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夏季,常見雞卧在沙土裡用翅膀往羽毛裡輪番抖土,其實就是一種止癢的方法。過去,防治雞虱子多用“六六六”或“敵百蟲”在雞窩裡外噴撒,但是收效甚微。
早在50年代,蚊子就和蒼蠅、麻雀、老鼠被列為“四害”,遭到人們的捕殺。時至今日,這些讨厭的小東西依然在與人們作對。北方後山地區由于氣候陰冷幹燥,氣溫偏低,湖泊河流稀少,蚊子賴以生存繁殖的環境相對不多,所以人們一般很少遭到蚊子的叮咬。
記得90年代初期,在北京海澱區工作的弟弟家住了一個星期,親身經曆了蚊子叮咬的那種滋味。天完全黑下來以後,紗窗上就有了幾條壁虎在捕捉蚊子,盡管床邊燃着蚊香,蚊子照樣能接觸到你的皮膚。那種小東西就像一架小型戰鬥機,夜深人靜之時,耳邊的“嗡嗡”聲特别清晰,被叮咬時你渾然不覺。清晨,你會看到吸足血的蚊子肚子滾圓,晃晃悠悠飛不高也飛不快,用兩手一拍,掌心一灘鮮血。
遷居鹿城後,再次領教了内蒙古西部區嗜血夜行者的厲害。夏季夜晚在公園散步,蚊子就在你的周圍飛舞,如影随形,飄忽不定,甚至直接上臉叮咬。屋裡不小心進來蚊子,它先秘密地隐藏起來,待到淩晨開始行動,它一邊愉悅地哼着小夜曲,一邊吮吸你甘美的血液,侵犯你時你毫無所覺,奇癢難忍時它已懷着你的骨血,悄然遠走。
被蚊子叮咬後的紅疙瘩奇癢無比,而且越撓越癢,然後在疙瘩邊緣起水泡,水泡越來越鼓,直到透明。水泡漲破水汁流出慢慢結痂,留下的黑斑,要過一二年才能褪去。人們常說:血甜的人惹蚊子,血苦的人不惹蚊子,我看這純屬無稽之談。目前,什麼蚊香、清涼油、風油精、滅蚊燈基本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北方地區沒有睡蚊帳的習慣,不讓蚊子進家才是最好的防止辦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