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老牌摩托車品牌KTM對于衆多車友已經是耳熟能詳的名号了,與自主品牌春風摩托的多重合作也讓它在國内的知名度水漲船高。對于擁有着“Ready to Race”口号的激進品牌,其在四輪界的探索也被諸多性能愛好者所熟知,早在2008年就推出的X-Bow更是以一種純粹的姿态向汽車界跨出了第一步。
近日,這台已經擁有12年曆史的跨界作品又迎來了全新的升級,KTM發布了更加強勁的X-BOW GTX版本官圖,讓這台四輪猛獸再次進化。
先說重點
全新的X-Bow GTX版本把動力系統從此前的奧迪2.0T四缸發動機升級為RS3上的那台2.5T TSFI直列五缸發動機,動力也從此前版本的320馬力直接飙升到了600馬力。
同時憑借着全車大量采用碳纖維材料,X-Bow GTX的重量也保持在了997公斤的水平。加上重新設計過的空氣動力造型以及全新加入的後擾流闆和擴散器,就能想象到它能夠發揮出的極緻性能水準。
最重要的是,它總算是有個車頂了。
X-Bow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6年,四輪汽車項目就被KTM這個充滿了運動激情的品牌提上了議程。在達成了摩托車在公路和越野項目的多重成就之後,KTM聯手KiskaDesign、Dallara以及奧迪三家公司開始了對這台“Ready To Race”的四輪跑車的雕琢。
打眼看這三家合作公司,除了奧迪之外仿佛十分眼生,但是它們在行業内的名頭也稱得上“響亮”二字。KiskaDesign公司是與KTM同為奧地利老鄉的設計公司,自1990年開始就接手了KTM包括且不限于摩托車方面的設計工作,KTM的摩托車産品外觀、店面形象視覺裝潢、宣傳海報等等内容都由KiskaDesign負責。
▲KiskaDesign公司主要負責KTM的産品和宣傳設計
而Dallara則是來自意大利的賽車制造商,在包括F3賽事在内的衆多職業賽事中包攬了賽車的底盤設計及生産工作,可以說是在賽車圈内聞名遐迩的存在。
在KTM的四輪跑車項目中,KTM提出了整體思路和車輪調性的把控,KiskaDesign自然是負責整車“顔值”的外觀設計;Dallara提供了一套全碳纖維車身以及F3方程式級别的底盤;至于奧迪則帶來了一套完整的動力系統。四方聯手之下,用兩年時間打造了X-Bow這台看似不倫不類,實則性能強悍的純粹“汽車”。
純粹的性能利器
作為一家摩托車制造商,雖然KTM在兩輪領域順風順水,但對于汽車産品卻是兩眼一摸黑。但融入血液中的暴躁和激情讓KTM對X-Bow提出的要求,就是滿足revolutionary(革命性)、puristic(純粹)以及radical(激進)三點。所以X-Bow在設計之初,就完全奔着極限性能的賽車而去,在民用舒适性及适用場景等方面并沒有做過多考慮。
▲X-Bow
外觀造型上,X-Bow延續了KTM在摩托車上的一貫風格:犀利、簡單粗暴、舍棄一切累贅保證絕對的性能。
整個車身完全由碳纖維材料一體構成,以換取誇張的輕量化。而為了滿足這一需求,X-Bow甚至舍棄了車門,上下車方式是與方程式賽車類似,直接從上方的缺口跨越。
與類似方程式賽車的一體式座艙相對應的,也是更加偏向于方程式風格的駕駛艙布局。X-Bow的座艙内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兩個賽車座椅與其說是安裝在座艙内,還不如說是直接在車架上挖出了能裝下兩個屁股的洞。而四點式安全帶也讓X-Bow即便不裝配安全氣囊也能保證車内乘員的安全。至于駕駛姿态的調節,就隻能像真正的方程式賽車那樣,通過挪動腳踏闆的前後位置來實現了。
賽用方向盤具備快拆功能,在上下車時提升了一點方便度,不過也就一點而已,同時大燈、轉向燈、喇叭以及系統設置菜單的功能按鍵都設置在了方向盤之上。
極簡化設計思路,讓X-Bow并沒有什麼娛樂系統,原裝車甚至連空調都沒有,隻有一個從發動機接來的暖風系統,直到它引進到國内之後才向市場妥協,加了個冷風系統。至于儀表嘛~相信KTM的摩托車主們會異常眼熟。
KTM禦用減震WP被以橫置推杆的形式布置在X-Bow之上,這種結構能把車輛的縱向振動轉換為橫向,在方程式賽車上頗為常見。
初代搭載的奧迪2.0T發動機被安置在後橋前方構成中置後驅的布局,與其匹配的是一套6擋手動變速箱(在進入國内後為其搭載了一套6速DSG自動變速箱),320馬力和420牛米的數據,再加上初代847kg(加入冷風系統和自動變速箱後上升為900kg)的整車質量,讓它的百公裡加速在2008年就能達到3.9秒。
開枝散葉
雖然X-Bow的設計初衷是為了純粹的性能樂趣,但是在“合法上路”的驅使下,KTM還是為它推出了舒适性套件。在初代X-Bow的R版和Race版之後,X-Bow GT增加了風擋、雨刷、可拆卸頂棚以及冷風空調系統等一系列配置,讓它成為能夠坦然在公路上行駛的方程式賽車。不過據國内車主、知名“咖啡”演員周某波聲稱,這個頂棚與車身的連接十分簡單,不能在高速行駛時安裝,他已經跑飛好幾個了。
▲X-Bow GT
此外,X-Bow的設計初衷就是一台“Track Day Car”,既然都能夠在賽道日大顯身手,何不劍走偏鋒,直接打造職業賽車去參賽呢?于是自2015年開始,KTM便給X-Bow裝上了車頂(和相應的防滾架),将其打造成一台符合GT4規格的賽車,并開始參與GT4歐洲系列賽和英國GT錦标賽等職業賽事,甚至出現在了紐博格林VLN耐力賽以及美國PWC(PirelliWorld Challenge)賽事中。
▲X-Bow GT4
而GT4雖然加上了車頂,但一體式車身依舊不允許它有車門的存在,上下車的方式仍舊是打開“天靈蓋兒”。
到了2020年,KTM覺得X-Bow又該進化了,于是究極完全體GTX來了。X-Bow GTX相比前幾代最大的區别,是把發動機由2.0T換成了2.5T TSFI直列五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由此前的320馬力提升到了600馬力,有着接近一倍的成長。同時尾部還配備了大尺寸的後擾流闆和擴散器,讓其在擁有極緻推重比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了空氣動力性能。
▲X-Bow GTX
據悉,在獲得SRO的最終認可後,X-Bow GTX可以參加所有GT2系列職業賽事,KTM官方也表示,未來X-Bow GTX預計将在2020年秋季參加SRO GT2賽事。
而在征戰職業賽車的情況下,KTM也會把X-Bow GTX推向民用市場。此前X-Bow GT4在北美的售價為18萬美元(折合人民币125萬),想必級别更高的GTX不會低于這個價格。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你能買到的、可合法上路的同級别車型中,最便宜的一款。
▲X-Bow GT4
雖然不及寶馬、本田等大廠實現了四輪 兩輪的雙豐收,但KTM在汽車界的嘗試也無法讓人忽視。作為出自摩托車品牌之手的超級跑車,X-Bow延續了KTM融入血液中的激進風格,也貫徹了“Ready To Race”的理念。在獲得了全新升級之後,它的性格越來越像KTM的摩托車那樣,專注、純粹,并且擁有絕對的實力。隻是不知道,KTM在和春風如此親密的關系下,能不能也把這台四輪猛獸一并帶來國内,讓摩友們也過過汽車瘾呢?
最後跟各位分享一個小Tip:
X-Bow的發音讀作[krɒs-baʊ],而不是[eks-baʊ],你讀對了嗎?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自由機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