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2 03:15:28

李白《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五陵原,

位于關中腹地鹹陽原上,

是西漢王朝的政治、軍事要地。

自漢高帝劉邦到漢元帝

一百五十多年間,

于鹹陽原上先後建立了長陵邑安陵邑

陽陵邑茂陵邑平陵邑五陵,

長安東、南還建有

霸陵邑杜陵邑。

這些陵邑是軍事、政治、

經濟、文化各方面人才的荟萃地帶,

因此聞名于史冊。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

五陵原衛星地圖

其實在兩漢之前,

秦都遷鹹陽,

五陵原地區便已經湧入進來大量人口。

劉邦建漢後,

為了防範長安北部的匈奴,

削弱地方宗族豪強勢力,

便開始實行陵邑制度。

已達到“無事,可以備胡。

萬一“諸侯有變”,

亦足率以東伐”,

這就是所謂的“強本弱末之術”。

在漢武帝時期,

遷茂陵令》頒布後,

足足向茂陵邑遷徙了人口近28萬!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2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3

漢武帝茂陵及周圍陪葬墓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4

步兵俑 高47到48厘米1991年陝西省漢長陵陪葬坑出土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5

胡漢攻戰圖山東武氏祠前石室西壁畫像石圖片取自《中國畫像石全集第一卷·山東卷》

這些徙民,

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郡邑

資産頗豐的富戶豪強。

班固西都賦》載:

“與乎州郡之豪桀,

五都之貨殖,

三選七遷,充奉陵邑,

蓋以強幹弱枝,

隆上都而觀萬國。”

董仲舒司馬遷、班固、

司馬相如等等

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

都是在這一遷徙政策下,

定居茂陵邑的新居民。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6

塑衣式彩繪跽坐女俑、男立俑漢陽陵博物館藏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7

茂陵石馬茂陵博物館藏

講一個和這次遷徙有關的小故事,

河内郡轵縣有一個叫郭解的遊俠,

因為早年四處交遊,

關系網十分繁密寬廣,

他的名聲天下無人不知,

《漢書》中說他“權行州域,力折公侯”,

也因此,

雖然他的家産

并沒有達到規定的遷徙資産标準,

也被當地官員劃分到遷徙名單之列。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8

洛陽八裡台西漢墓壁畫圖片取自《洛陽漢墓壁畫》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9

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畫像石圖案圖片取自《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畫像石墓雕像考釋》

郭解聽到風聲,

四處找關系想要阻止這件事,

最後他竟然找上了

大将軍衛青為他說話。

可是效果卻适得其反,

漢武帝很生氣,

一個遊俠,

竟然可以說動大将軍來說情,

你不窮?必須遷!

于是乎,

郭解被迫舉家遷往了茂陵。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0

狩獵、出行圖西安理工大學漢墓壁畫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1

宴飲圖西安理工大學漢墓壁畫

但是不久後,

劃分名單的官員楊季子父子相繼被殺害,

這事就是郭解侄子

以及可能是為郭解出氣的人幹的。

因為郭家在當地仍然有很大影響力,

楊家人在當地哭訴無門,

便跑去長安告禦狀,

結果上書的人在宮門口被殺了。

漢武帝聽聞震怒,

好家夥,

殺人殺到我眼皮子底下來了,

不能忍!

于是,郭解家族便消失了。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2

漢書·地理志》記載:

是故五方雜厝(音'錯'),

風俗不純,

其世家則好禮文,

富人則商賈為利,

豪傑則遊俠通奸。

漢書這一記載從側面說明了

五陵原地區人口來源的複雜性。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3

東漢宴飲畫像磚1954年四川成都楊子山出土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4

洛陽朱村東漢末年-曹魏墓壁畫圖片取自《洛陽漢墓壁畫》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

到了唐代,

五陵原已然沒落,

成為文人憑吊懷古的熱門“選題”之一,

成為詩人心中的一種執念。

而“五陵少年”

也頻繁的出現于唐代詩歌之中,

用來代指活躍于長安一帶的

貴族子弟或遊俠。

如“五陵年少争纏頭,一曲紅绡不知數。

你可以想象白居易筆下的五陵子弟

為了琵琶女,

争的面紅耳赤、揮金如土的場景。

又如崔颢《渭城少年行》中所寫:

貴裡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

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這些描述無一不是

年少輕狂的纨绔子弟形象。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5

三彩白馬唐開元十一年1957年陝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國家博物館藏

而李白在《白馬篇》中

則将武陵少年描寫成

性勇猛、酒不離手,

能義無反顧為國“叱咤經百戰”,

讓匈奴人聞風而逃。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6

彩繪貼金騎馬俑唐神龍二年 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國家博物館藏

焚書坑儒顔路何去何從(揮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7

狩獵出行圖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壁畫

當他們立下了顯赫軍功歸來之時,

卻又不肯向高官阿谀奉承,

隻顧大醉而去,潇灑至極。

這裡的五陵少年,

當然被賦予了李白個人的理想抱負。

總之,

“五陵少年”借用漢代五陵原的權貴之家子弟之名,

到了唐代則代指坐擁金銀玉石、

放浪不羁的長安貴族子弟和遊俠,

是不受禮數拘束的理想文化象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