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棚戶區改造的問題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國家和政府部門的積極推進下,改造的力度不斷加大,範圍不斷擴張,受“棚改”影響的人群也就越來越多。但是,什麼是“棚改”,怎樣進行棚改,在棚改過程中,被改造地區居民的合法利益應該怎樣保障?這些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問題都需要加以明确,京師律師事務所的李橋律師針對棚戶區改造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棚改”到底是什麼
顧名思義,“棚改”是對棚戶區進行的改造,其目的是改造城鎮裡的危房、舊房,從而改善當地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從而實現社會主義“先富帶後富”的發展道路,實現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同富裕。所以,嚴格來講,棚戶區改造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更多的應該屬于國家調控性政策範疇。
二、“棚改”下的社會實踐
正因為“棚改”項目出發點和根本目的的“公益性”,所以征地拆遷部門可以站在道德甚至法律的制高點上進行決策,并以此為理由進行一系列征地拆遷工作。可以看到,在團隊律師的辦案實踐中,打着“棚改”的名義進行征地的情況越來越多,情勢也越來越嚴重,不少的當事人并未在“改造”的過程中受益,反而面臨着被非法強拆、限期清除、低額補償甚至不予補償等問題。這種情況下,發布公告的是政府機關,具體實施的是鄉鎮政府或者其他受委托的部門,面對政府公權力的威嚴,唯一能夠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方式就是斥諸于法律。
三、“棚改”必須遵循的法律規定
“棚改”作為國家政策性項目,其在實施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的“綠燈”(簡化審批、資金傾斜等),但是仍然需要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為“棚改”涉及的土地性質不同,其在征收程序上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第一,但凡涉及“棚改”征收,其補償方法主要分為産權置換和資金補償,實踐中可能是單一方式或混合方式,但是這個選擇權在于當事人本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剝奪當事人選擇的權利。
第二,并不是被“棚改”的房屋就一定屬于住房條件“髒亂差”的,征收時就會面臨少補甚至不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産市場價格,補償可以參考就近區位類似結構的商品房的價格。”
綜上所述,對于棚戶區改造項目,不管是國家的初衷,還是出于任何目的,都應該是讓被“棚改”的居民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政府一切不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為目标的“棚改”都是“耍流氓”。當然,在面臨“棚改”補償不合理的情況下,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補償不合理或者相關問題,可以聯系我,提供免費咨詢!點擊文章尾部“了解更多”免費咨詢我們。我們将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