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秋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 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界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二十四小時晝夜均分。古代将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用細土封住洞口以防寒氣侵入;第三候中的“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天氣幹燥,水汽蒸發快,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于幹涸狀态。
過去甕安農村有送秋牛和粘雀兒嘴的習俗。
剪紙作品《秋牛圖》
在甕安,秋分時節,說秋人(秋官)會用二開紅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和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挨家挨戶“送秋”,每到一家更是觸景生情,見啥說啥,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俗稱“說秋”。另外秋風當日,農民每家都要把未包心的湯圓煮熟後,用竹簽穿上插在田邊地坎,讓雀鳥食用免得雀鳥來破壞莊稼,名曰“粘雀兒嘴”。
總第44期
整理自《甕安傳統禮俗》
實習編輯:晏青霜 編審:冉婷婷 李峤橦
審核:李永春 監制:王富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