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域 曆史

西域 曆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9 17:17:44

西域 曆史?“西域”一名,在漢代的記載中,有廣狹二義:就廣義說,指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包括中亞、南亞、西亞等地就狹義說,則是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我國新疆地區從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紀起,東方各族——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錫爾河流域草原上的塞種人,在中國甘肅西部的大月氏人,以及和他們鄰近的烏孫人,陸續向西方大規模地遷移,都是通過這個地區,因此可以說,西域是曆史上與文化上中西交通的走廊這裡是各遊牧民族角逐的場所,并先後出現了許多獨立的王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西域 曆史?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西域 曆史(西域簡史秦漢時期的西域)1

西域 曆史

“西域”一名,在漢代的記載中,有廣狹二義:就廣義說,指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包括中亞、南亞、西亞等地。就狹義說,則是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我國新疆地區。從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紀起,東方各族——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錫爾河流域草原上的塞種人,在中國甘肅西部的大月氏人,以及和他們鄰近的烏孫人,陸續向西方大規模地遷移,都是通過這個地區,因此可以說,西域是曆史上與文化上中西交通的走廊。這裡是各遊牧民族角逐的場所,并先後出現了許多獨立的王國。

西域的地理形勢和民族分布就狹義西域的地理形勢而言,天山以南是四周環繞高山的一個大盆地。

北有天山,南有昆侖山,西有蔥嶺,東有南山(即祁連山),隻有在東北有個天然缺口,通達蒙古高原及甘肅西北部。這個盆地,東西約長二千八百多裡,南北一千多裡。在漢代,這地區已變成一望無涯的流沙,發源于周邊高山的許多河流流注于大沙漠之中,其中尋源于昆侖山的于阗河,北與蔥嶺河會合,彙流成一條自西向東橫貫沙漠的塔裡木河,注入蒲昌海(今羅爾淖爾)。由于有塔裡木河無數支流的灌溉,這裡有許多肥美的沙漠田,适宜于畜牧和農耕。

秦漢時代,居住在這裡的一些原始部落,占有這一塊塊綠洲,建築城郭,逐漸形成了許多号稱“國”的小城邦。在大沙漠以南,自樓蘭沿昆侖山北麓西行有條通道至莎車,約有十餘“國”,總稱“南道諸國”。自莎車向西南,至帕米爾高原山谷之間,也有幾個小“國”,總稱“蔥嶺諸國”。在沙漠以北,自疏勒沿天山南麓東行至狐胡,亦有十餘“國”,總稱“北道諸國”。沙漠南北諸“國”,皆以種植、畜牧為生,有城郭廬舍,故統稱為“城郭諸國”。“蔥嶺諸國”由于耕種面積小,一般都過着随畜轉徙的遊牧生活。天山以北,一直延展到西伯利亞的極南邊,都是高山深谷,山谷中有許多小河和湖泊,這是一個山嶽地帶。在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有塊很大的平原,即準噶爾盆地。這裡,氣候濕潤,水草肥美,最适宜于畜牧。漢初,分布于這一帶的人們,也分為許多小“國”,統稱之為“山後諸國”。

天山南北地區,約在公元前二世紀初葉被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所征服。匈奴貴族不僅任意劫掠西域人口以為奴隸,而且還以貢賦形式掠奪其财富以及一切資源。但是,西域各族人民并不甘心匈奴奴隸主的奴役和剝削。《漢書•西域傳》說,西域諸國“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匈奴能得其馬畜旃罽,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這便為後來漢朝進行的一系列通西域的活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漢代,西域的民族分布錯綜複雜。自樓蘭沿昆侖山北麓西行至莎車,自莎車向西南,至帕米爾高原的各小國居民,大約都屬羌、氐種。據《漢書•西域傳》上載:“西夜國王号子合王,西夜與胡異,其種類羌、氐行國,随畜逐水草往來。”蒲犁“種俗與子合同”。依耐“南與子合接,俗相與同”。無雷“衣服類烏孫,俗與子合同”。而自疏勒以西北則基本上為塞種。《漢《後漢書•西域傳》關于蒲類國條記載;《三國志•魏志》卷三○注引《魏略》關于赀虜的記載。書•西域傳》上稱:“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可知,民族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受軍事、政治、經濟活動的直接影響。同書卷下又雲:烏孫“東與匈奴,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宛,南與城郭諸國相接。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縣度,大月氏居其地。後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氏,大月氏徙西臣大夏,而烏孫昆莫居之,故烏孫民有塞種、大月氏種雲。”關于塞種人的體貌特征。同書指出:“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u。”在大沙漠以北的“北道諸國”,其居民多系原始的蒙古種。至于天山以北地區的種族則非常複雜,有原始的蒙古人,有塞種人,也有一部分羌族的苗裔。

從西域的社會經濟情況看,有的地區農業發達,有的地區以畜牧業為主,這些地區皆兼有一定的手工業,或三者兼有。如:“自且末以往皆種五谷,土地草木,畜産作兵,略與漢同。”自且末以西的南道各地,都有較發達的農業、畜牧業和冶鑄手工業,并且接近于漢朝的水平。因這些地方和漢接觸較早,接受漢人影響較多。北道各地大都也是農業區,有的兼營畜牧,尤其像疏勒那樣的地方,由于正當中西交通的要沖,因而還有較繁盛的商業。史稱,疏勒“有市列,西當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一般說,處于南北道上的一些地區,其社會發展階段比較先進。從新疆出土的佉盧文文書中,可以看到東漢時期南疆某些地區已出現土地私有、自由買賣和租佃制度。這種情況表明,當時這些地區已産生封建生産關系。

山後各地,大都是随畜逐水草的遊牧民族。其中大者有車師、烏孫。“車師地肥美”,有城郭田畜,是個農業和畜牧都發達的地區。烏孫“地莽平”,“不田作種樹,随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政治組織形态從西域各族的政治組織形态看,西域中較大的“國”如烏孫,其政治組織較完整,國王以下有“相、大祿,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監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騎君一人”等官屬。可見烏孫已經具備了國家組織形式。關于西域各地方的兵制,他們的軍隊數字在西域全人口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差不多每三至四人就有一個兵。如烏孫人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鄯善人口一萬四千一百人,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這種特殊的兵役制度正說明他們之間複雜的政治關系以及戰争的頻繁。同時也反映了他們的社會組織還保留有氏族部落的顯明特征,這種氏族部落組織既是生産組織,也是軍事組織。

塞種,大概是雅利安人中的塞西安人(又譯為西徐亞人)。他們遭受月氏人的侵略,乃由伊犁河流域遷往印度五河流域的東北部,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就是罽賓(即克什米爾),而殘餘的一部分則徙向帕米爾高原之西北,建立了休循、捐毒等小國。

在西域的政治組織中,有幾點值得注意:其一是西域各地所設置的官職稱号,自國王以下有侯、相、将、丞、都尉等。這種官僚機構的出現,顯然是受漢朝政治制度的影響,或者就是漢朝所派遣。第二是譯長的設置。在西域諸“國”中,凡是當道“國”都設有譯長,少則一人,多則竟有四人,表明西域各地的語言很不統一。由于當時商業交通比較頻繁,故需要大量翻譯人員。其三,是擊胡官的設置,大都是在北道距匈奴勢力較近的地區。如焉耆有卻胡侯、擊胡都尉、擊胡左右君;危須有擊胡都尉、擊胡君;龜茲有擊胡侯、卻胡都尉、卻胡君;疏勒有擊胡侯;尉梨有擊胡君等。這顯然是受漢政府影響設置的,是西域與漢共同防備匈奴的軍事聯合組織。

漢經濟文化對西域的影響漢通西域後,西域各族對于比自身先進的漢族生産工具和技術,以及漢文化很樂意吸取。宣帝時,“烏孫公主遣女來至京師學鼓琴,漢遣侍郎樂奉送主女,過龜茲。”龜茲王留不遣,要求婚姻,得到允許成婚後,夫妻雙方要求入漢朝賀。龜茲王“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如漢家儀。”漢的衣冠禮制和音樂歌舞為龜茲所吸收。又如莎車王延,“元帝時,嘗為侍子,長于京師,慕樂中國,亦複參其典法。常勅諸子,當世奉漢家。”其子康繼位後,“光武初,康率旁國拒匈奴,擁衛故都護吏士妻子千餘口,檄書河西,問中國動靜,自陳思慕漢家。”所有這些活動,表明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為西域各族所仰慕和吸收。這對推動西域各族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