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2:15:07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1

一個孩子是自卑還是自信,很多時候都取決于大人的行為。

肯定、鼓勵、支持孩子,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才是我們為人父母一生應該為之奮鬥的事業。

作者 | 可樂媽

第一次意識到兒子姜皓有些自卑,是在他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

當時,學校舉辦了一次詩朗誦活動。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能聽見兒子在房間裡小聲地練習。

可結果,到了要報名的時候,兒子卻退縮了,說什麼都不願參加。

我找到兒子的班主任,想替他直接把名字報上去。

但班主任卻建議我,讓孩子自己決定。

随後,她委婉地對我說:

“姜皓的語文成績确實不錯,隻不過,據我觀察這孩子實在太内向了,平日裡說話聲音小小的,也不敢跟人對視。

而詩朗誦活動往往又需要孩子膽子大一些、自信一些。

如果姜皓自己還沒戰勝自卑心就被咱們硬逼着上台,恐怕也不是一件好事。”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2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3

老師的話,讓我心頭一沉。

一直以來,我都為兒子的安靜乖巧而暗自得意。

當周圍的朋友抱怨自家孩子“人來瘋”、愛頂嘴的時候,我從來沒有過類似的煩惱。

家裡來了客人,兒子就窩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畫畫,等對方要離開了,兒子才小聲地說上一句“叔叔/阿姨再見”。

不小心犯了錯,我還沒開口批評他,他的頭就已經埋得很低了。

以前,我以為是兒子天生性格如此。

聽了老師的話,我才隐隐意識到:

或許這一切,都是因為兒子不夠自信,甚至還有點自卑。

想到這裡,我決定找機會跟兒子好好聊一聊。

可我一回家,卻發現氣氛有些不對:

本該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的兒子,此刻正眼圈紅紅的坐在沙發上。

而婆婆,則滿臉嚴肅地坐在另一側。

原來,當婆婆得知兒子沒去報名後,立馬急眼了:

“一個小小的詩朗誦就怕成這樣,像什麼話?

明天你就給我去找老師,讓她把你的名字加上,别總那副三腳踹不出一個屁的模樣,學學跟你一起玩的周遊,瞧人家多大方!”

兒子一聽要去找老師,頓時頭搖得像個撥浪鼓,連連表示:

“我不行,我真的做不到。”

婆婆來了脾氣,質問他:

“你都沒嘗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不行了?”

說罷,強迫他必須報名,不然從今天起别想再看動畫片。

可兒子卻消極地答道:

“反正我什麼都做不好,就算報名了也拿不到好名次,還會被同學笑話。”

就這樣,他甯願不看喜歡的動畫片,也不肯參加比賽。

沒辦法,我隻得打了個圓場,将兒子領回了卧室。

在關上門的那一刻,兒子的淚水一下子決堤了,他哽咽道:

“媽媽,别逼我了,不行就是不行。我跟周遊不一樣,天生就上不了台面。”

看着兒子垂頭喪氣的模樣,我震驚不已:

沒想到在老師家長眼中聽話乖巧的兒子,居然對自己的評價這麼低。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4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5

第二天是周末,我照例喊兒子起床。

兒子半天沒動靜,直到我掀開他的被子,才發現蜷縮成一團的兒子滿頭大汗,整個人都在發抖。

我趕忙去摸他的額頭,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結果,兒子卻躲開了我的手,再次用被子将自己罩住。

沒一會兒,被子裡就傳來兒子壓抑的哭聲。

我沒說話,坐在一旁靜靜等兒子發洩完,帶他出門去了一趟植物園。

或許是到了自己喜歡的地方,兒子漸漸放松了下來。

他問我:“媽媽,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很沒出息?”

我有些不解,問他為什麼會這麼說自己。

兒子低着頭,告訴我是奶奶說的。

奶奶經常說他成績不如班上的誰誰好,性格不如誰誰開朗,更不像他的好朋友周遊那樣有特長,能當小主持人。

兒子的一番話,在我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浪。

由于各種原因,孩子爸爸常年駐紮在外地,我的工作也是早出晚歸。

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我和兒子便一直住在公婆家。

然而,大部分時間裡,還是由老人負責接送孩子、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尤其是婆婆,由于她退休前就是中學教師,兒子的教育主要由她負責:

從端碗的姿勢,到寫字的筆劃順序,婆婆都會反複糾正、教導兒子。

有一回,兒子随口問婆婆:

“為什麼您總是皺着眉?我看别的奶奶都是笑呵呵的。”

誰知,婆婆卻狠狠瞪了他一眼:

“要是你能像你爸小時候一樣學習好、當班長,樣樣都拔尖兒,我自然眉開眼笑,但你看看你……”

那一刻,兒子沉默了。

奶奶的否定,讓他覺得自己是如此一無是處。

還有一次期末考試,兒子考了第二名,作文還得了滿分。

可當他興沖沖拿着試卷給婆婆看的時候,婆婆卻輕蔑地說:

“才第二名有什麼可嘚瑟的,瞎貓碰上死耗子罷了。”

說實話,要論心疼兒子,我都要排在婆婆後面。

但一直以來的職業習慣,卻讓她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不自覺地使用着打擊式教育:

因為生怕孩子因一時的好成績而驕傲,所以婆婆總用比較、嘲諷的方式貶低、打壓兒子。

卻未曾意識到,這些殘酷的話語,早已成了萦繞在兒子頭頂的詛咒:

久而久之,兒子真的越來越怯弱,越來越自卑。

甚至逐漸認定自己什麼都不行。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6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7

那段時間,一看到那種張揚樂觀的男孩子,我就忍不住心頭一酸。

特别是有一回,閨蜜聊起了她兒子,說她家孩子的口頭禅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她還自嘲道:

“是不是男孩子都這樣?

即便各方面都很普通,但就是非常自信,簡直是傳說中的‘普信男’。”

當時,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甚至覺得她在凡爾賽。

随即,就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我的兒子明明有很多優點,卻因為大人不恰當的教育,深深陷入了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泥沼。

我這個當媽的,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拯救他呢?

思來想去,為了幫助兒子擺脫自卑,我決定開始自我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一個心理學名詞:

自證預言。

大人的貶低和挑剔,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心理暗示。

而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相信父母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并“努力”讓這些極其糟糕的評價變為現實。

就像哲學家詹姆斯說的:

“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如此。

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如果家長總是貶低孩子、否定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知恥而後勇”。

反而會導緻孩子活在自卑的陰影裡,認為自己就是不行、差勁,從而失去了努力變好的動力。

了解了這一點後,我做了一個周圍人都不贊同的決定:

我辭去了那份“996”的工作。

盡管奮鬥這些年,我已經成為公司的中層管理,擁有了近30萬的年薪。

可一想到我是用一個母親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換來的職位和薪水,我又覺得自己所得到的跟失去的東西相比,是那麼不值一提。

辭職後,我開始每天接兒子上下學、給他輔導功課,并找各種理由表揚他:

“今天早上,寶貝一點也沒磨蹭,很有時間概念哦。”

“你作文裡‘功不唐捐’這個詞用得很恰當,我兒子真聰明,學到的新詞一下子就知道怎麼用了。”

一開始,兒子聽到我的誇獎,總會下意識地反駁,并找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直到兩個月後,兒子才開始心安理得接受我的“彩虹屁”。

随後,我又趁熱打鐵,做了另一件事:

我帶着兒子搬出了公婆家,轉而租下一套位于郊區、帶一個小院子的房子。

兒子歡天喜地,婆婆卻火冒三丈:

“你們夫妻倆要麼不管孩子,要麼就是瞎搗亂,到底想幹什麼?”

我說:

“皓皓喜歡昆蟲、植物,我想給他提供一個能種花、養蟲子的環境,讓他高興點。”

婆婆的表情依舊不好看。

但兒子卻笑了,看向我的眼睛裡閃着亮晶晶的東西。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8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9

大概過了半年左右,兒子的變化就超出了我的預期。

盡管在學校裡,兒子依舊有些腼腆,但跟以前相比已經進步了很多:

期中的時候,他競選了一次語文課代表;

上課時,他開始主動舉手發言了;

甚至當婆婆說他不如小夥伴周遊時,兒子沒有像往常那樣一言不發,而是俏皮地說:

“周遊是陽光型男,我是深度美男,大家走的路線不一樣啦!”

我的兒子,不再一口咬定自己“沒出息”、“上不了台面”,而是學着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并真的越變越好。

回憶了下兒子從膽怯自卑到充滿自信的過程,我發現主要得益于三條黃金治愈法則:

  • 羅森塔爾效應

如果你給予孩子的,是正面的肯定和期待,那麼孩子就會不知不覺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努力。

簡而言之,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在誇的時候,别忘了以下幾點:

1. 誇獎孩子時,要具體有細節,比如:“今天的作業寫得很認真,真不錯。”

2. 誇孩子的進步,及時肯定他,比如:“聽老師說你最近經常舉手回答問題,進步了很多哦。”

3. 多誇孩子的态度和努力,比如:“盡管這道題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10

  • 仰巴腳效應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兒子很在意别人的評價,特别害怕出醜、被嘲笑。

于是,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三位演講者依次演講。

第一位語言流暢、舉止大方,表現得幾乎完美無缺;

第二位說話斷斷續續,神情也有點拘束;

第三位和第一位一樣大方,但在演講的過程中,他卻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水杯。

講完後,我問兒子:“你猜現場的觀衆最喜歡哪一位演講者?”

兒子不假思索地說:“肯定是第一位啊。”

我卻搖了搖頭,事實上,大多數人喜歡的都是第三位演講者。

因為人們覺得太過完美的人要麼高高在上不好親近,要麼使自己相形見绌,而那些會犯錯的人反而更加可愛,這就是“仰八腳效應”。

兒子聽完後,若有所思。

第二天接兒子放學時,他興奮地朝我跑來,邊跑邊喊:

“媽媽,我當上語文課代表啦!

競選的時候,我一直想着你給我講的故事,告訴自己,出醜也沒關系,居然真的不緊張啦!”

這時候,我才發現兒子也有如此神采飛揚的那一面。

為人父母者,還有什麼比看見孩子的成長和光芒,更幸福的事情呢?

  • 瓦拉赫效應

即“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長處,隻要找準自己的舞台,就能發揮潛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兒子喜歡觀察昆蟲、植物,我就給他買來各種相關的書籍、跟他一起做關于顯微鏡的功課、陪他一起給植物澆水……

前段時間,課外活動上。

老師邀請兒子做“小助教”,帶大家認識校園裡的植物,兒子侃侃而談的樣子赢得了所有同學的掌聲。

現在,兒子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寫完作業後,打理自己的“小花園”。

他說:

“媽媽,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長大後做一名超級博學的植物學家,比‘無窮小亮’(著名科普博主)還厲害的那種!”

那一刻,望着兒子信心十足的樣子,我欣慰地笑了。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11

養育男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為什麼甯可花30萬)12

前幾天,幾個朋友開玩笑地和我算了一筆賬:

這短短半年來,我辭職、租房、買顯微鏡等設備……林林總總加起來,差不多30多萬。

閨蜜笑着問我:

“這些錢給你兒子留着交首付它不香嗎?

孩子的自信能值這麼多錢嗎?”

我擺擺手,說:

“為了世間多一個‘普信男’,花再多錢也無所謂。”

但其實,我是這樣想的:

作為父母,我們注定沒辦法陪孩子走完一輩子。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見孩子的進步,鼓勵孩子邁出嘗試的腳步,最終,讓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舞台。

把自信和樂觀變成身上的盔甲,手裡的武器,從而打敗生命中的大大小小的難題。

這才是為人父母最高明的投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