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喜欲狂?《這不是你的錯》這本書讀完了,這是近年來讀的最慢,最認真的一本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漫卷詩書喜欲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不是你的錯》這本書讀完了,這是近年來讀的最慢,最認真的一本書。
做了大量筆記,書中的練習一直跟着,讀到最後,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蕩漾在心頭。
在讀《這不是你的錯》時,我靜靜凝視自己内心的嬰兒,它是柔弱的,模糊的,這是當時的我。
讀到最後,内心的嬰兒突然間明朗起來,她圓潤,有了笑容,我知道自己被治愈了。
從小家裡特别重男輕女,從去年被媽媽“坑”了一次後,自己突然間覺醒了。
人有時糊塗不見得有多壞,可是當我明白過來,卻沒有釋然,心裡是痛苦的。
我知道自己“病了”,是一種不能言說的心裡壓抑。自己對父母好了,心裡覺得被綁架了,不理父母覺得會無比愧疚。
我看了一系列的心裡學書,治愈自己,也拿起筆來傾訴。
有時候一點點的改變是難以察覺的,慢慢的滲透,就是一個質的飛躍。
這本書談到我們的身上延續着父母的基因,他們的性格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我們和他們的和解,便是和自己的和解。
當我們拒絕、指責、疏遠父母時,我們也有同樣的感覺,通過書中不斷地練習,找到核心的詞彙,去感受,去理解,他們也許也曾是這樣的受害者,這可能是代際遺傳惹得禍。
寫下自己的困惑,盡可能詳細一點,讓自己放松下來,去反複讀,去傾聽,這時耳邊會出現另一個人的聲音,仿佛這個詞是他發生的。
對的。這不應該是你的困擾,這是他的困擾,他可能是你的已故的祖父輩,也可能是你身邊健在的親人。
讓自己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緩緩的,慢慢的,輕輕的,和他對話,理解、寬容、擁抱她,慢慢和他一起放下這樣的困擾。
隻有把那些負面的情緒通通丢掉,内心才會甯靜,才會寬容。
我試着學會同理心去設身處地想着我父母曾經給我的愛,不多,卻也很溫暖。
他們在那樣一個年代,是無能為例的,我所受的傷害,他們也曾經曆過,這是代際遺傳的結果。
他們也許想給予我更多,卻精力有限;也許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而在我成年後,他們老了,角色互相轉變而已。
所幸的是,我已經從那片沼澤中走出來了。當内心的烏雲散去後,我更加的寬容、從容了。
我更加的有同理心,我覺得這也是基因中的一種善,善于反思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