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在農村來說家家都有,這是滿足農民戶有所居的必備條件,是農民用于建房的基礎之地,對于居住在農村的居民來說極其重要。但是随着宅基地用地被濫用,很多村子的宅基地出現短缺,因而現在要申請宅基地是越來越難。
宅基地進入嚴管,主要落實的政策就是“一戶一宅”,根據官方解釋,“一戶一宅”即是指農民家庭的一戶居民隻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且宅基地的面積要符合當地省市縣的規定。
而且宅基地的申請隻能一次,如果後期農戶把宅基地進行轉賣、租賃,都不能再次申請宅基地,這項政策的實施是為了保護農村建設用地資源,要知道經過數十年的濫用,農村宅基地早就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
主要是因為城市不斷擴建,使用的卻是農村宅基地指标,除此外農村人口不斷增加,申請宅基地的人越來越多,同時還有很多家庭不僅一處房子,這樣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為了公平公正,也是為了合理規劃宅基地的使用,也是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對不符合“一戶一宅”地進行全面整治,一戶多宅的要進行拆除。對于拆除一戶多宅,農民争議很大,畢竟即便是多宅也是農民花錢建設的,那麼全部要拆嗎?
其實不然,在一戶多宅中有4種情形是合規的,隻要農民做好登記,是不用被拆除的。
①家庭人口較多
我國社會是具有很強的保障性的,尤其針對吃喝住等基礎方面,實施“兩不愁、三保障”政策,也就是吃不愁,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對于農民也是如此,這是兜底政策。
因而在實際生活中一戶一宅如果所居住的家庭人口較多,有居住困難的,可以再申請一處宅基地滿足人有所居。所以,因家庭人口較多,一戶一宅有實際居住困難而形成的一戶多宅是合法合規的,可以進行确權頒證,農民盡早申請。
②繼承的祖宅
農村其實一戶多宅的現象很多,尤其是老房子也很多,這些老房子大多數都是農民的祖宅,通過繼承等方式延續下來的。這樣的原因造成的一戶多宅也是合規的。
比如原先長輩較多,因而宅基地就多,但是剩下來的子嗣少,那麼這些房子都繼承給了少量的子嗣,這些子嗣原本就有一處宅基地,繼承以後就有多個住宅。當然,雖然這些住房可以不拆,但也是不能在其上重新翻建的,隻能進行有限度的修繕。
③有償使用
宅基地通常情況下是農民無償使用的,不用交任何錢,但是前提是屬于一戶一宅,且面積符合規定。隻是有些家庭有擴大住房或者需要多套住宅的需要從而形成一戶多宅。在有些地區已經開始推行有償使用,也就是隻要繳納了宅基地超占費用,即便一戶多宅也不用拆。
④曆史原因
一戶一宅的政策并不是一直就有的,是土地管理法出台後形成的,但是在這之前和剛開始實施階段并沒有這個政策,農民也沒有這個概念,隻要有需要就建房子,甚至農村還存在不少30年代、40年代的老房子。
這些都是曆史遺留問題,俗話說“法不計過往”,對于曆史遺留問題是難以進行追責的,所以由曆史原因造成的一戶多宅也是合規合理的存在,不被納入拆除之列。
“一戶一宅”政策其實為了維護用地公平,維護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畢竟如果誰有錢誰就能占地蓋房子,那麼就會造成一人占據一個村莊乃至一個地區,其他人都無處建房。
因而對于違規的一戶多宅與農村違建、農田建房全部要進行拆除,以此來落實“一戶一宅”政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