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圍魏救趙孫膑有什麼品質

圍魏救趙孫膑有什麼品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8:42:41

【讀原著、學原文】其1後/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齊威王2……于是/乃以3/田忌為将,而4/孫子為師……田忌/欲/引兵之5趙,孫子曰:“……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6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7自救。是8/我/一舉/解趙之9圍/而10收斃于魏也。”田忌從之11,魏/果去邯鄲,與齊/戰于桂陵12,大破梁軍。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其:代詞,這,指前文“田忌把孫膑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任命孫膑為軍師”這件事。

2.齊威王:戰國時期田氏齊國國君。

3.以:介詞,用。

4.而:連詞,表示并列關系。

5.之:動詞,到。

6.罷:同“疲”。

7.而:連詞,表示承接關系。

8.是:代詞,這,這樣。

9.之:助詞,的。

10.而:連詞,表示遞進關系。

11.之:代詞,他,指孫膑。

12.戰于桂陵:這句是狀語後置,正常的順序是“于桂陵戰”。

翻譯

這以後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于是就用田忌做主将,孫膑做軍師……田忌想要率兵到趙國,孫膑說:“……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内疲憊不堪。您不如領兵直趨大梁,占據它的交通要道,沖擊它正當空虛的地方,它一定會放棄(攻打)趙國而回兵自救。這樣,我們一舉解了趙國之圍,還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田忌聽從了孫膑的意見。魏軍果然離開邯鄲,在桂陵和齊軍交戰,(齊軍)大敗魏軍。

圍魏救趙孫膑有什麼品質(圍魏救趙桂陵之戰)1

【悟原理】

解惑

1.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膑在被龐涓用陰謀詭計施以酷刑——膑腳黥面之後,通過齊國到魏國使者的幫助,成功地逃到了齊國,投靠到了田忌門下。

2.之後發生了田忌賽馬這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田忌發現了孫膑的才能,便把他推薦給了齊威王。

3.齊威王接見孫膑,向他詢問有關兵法的事,孫膑的回答令齊威王非常滿意,于是齊威王任命孫膑做軍師。

4.發生了這件事。

圍魏救趙孫膑有什麼品質(圍魏救趙桂陵之戰)2

啟迪

1.“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述。孫膑通過田忌賽馬,牛刀小試,得到了田忌和齊威王的賞識,被任命為軍師,這是他之所以苟活到如今,實現人生抱負的第一步。

2.這之後,魏惠王十七年,趙成侯二十一年,魏國派兵包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

等到了第二年,即魏惠王十八年,趙成侯二十二年,魏國攻下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這時,趙國才向齊國求救。一直到魏惠王二十年,即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二年,魏國才歸還了趙國的邯鄲城。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孫膑圍魏救趙這條計策的精妙所在。

第一、時間。《史記·魏世家》記載,魏惠王十七年,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邯鄲城。到了十八年,就攻下了邯鄲。按時間推算,最少得用了一年的時間。但是,在進攻趙國包圍邯鄲之前,魏國還和秦國在元裡有過一次交鋒,秦國攻占了魏國的少梁。按當時魏國的實力來看,他有可能雙線作戰。但是從這兩場戰争來看,魏國又不可能雙線作戰。首先,秦魏的元裡之戰,魏國不可能派出小部分部隊對抗強大的秦國,一定會派大部隊,結果還是被秦國攻占了一座城。戰争結束以後一定也需要時間休整。其次,魏國包圍的是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防禦能力最強的地方,魏國也不可能派小部分部隊,必定是重兵、精兵出擊——這也是孫膑分析魏國“輕兵銳卒必竭于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魏惠王十七年,魏國進行了兩次戰争,不可能是雙線同時作戰。再加上元裡之戰後,魏國的休整時間,這麼一算,從魏國開始進攻趙國,到包圍邯鄲,再到攻占邯鄲,所用的時間最少得有半年之久。

第二、外耗。自古以來,任何戰争,其本質都是燒錢糧。魏國是攻打趙國,在趙國的領土上作戰,是客場,所以有諸多不利因素。再加上當時軍隊補給的運輸條件,可想而知,魏國的軍隊應該是苦不堪言的。而且這場戰争至少持續了至少半年之久,一定讓魏國的軍隊及其後勤疲憊不堪。

第三、内耗。魏國的重兵、精兵都在趙國作戰,可想而知,負責魏國日常的防衛任務以及前線運輸補給的一定是老弱病殘。在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這些工作即便是青壯年也不一定能扛得住,更何況是老弱病殘呢?——這也就是孫膑分析的魏國“老弱罷于内”。

3.基于以上幾點,孫膑才制定了“圍魏救趙”的計策。這條計策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兩敗俱傷。趙國和魏國,實力其實差不太多,雖然此時的魏國略強一些。但是此時魏國是攻打趙國的國都,趙國必定會誓死保衛。要知道,在古代,攻城的代價是守城代價的好幾倍甚至幾十上百倍,因此,即便魏國的精兵英勇作戰,他們付出的代價一定是相當巨大的,經過半年多的鏖戰,魏國、趙國一定會兩敗俱傷。

第二、攻其必救。孫膑讓田忌領兵直搗魏國的國都——大梁,這在兵法上叫做“攻其必救”。魏國在趙國作戰的軍隊,無疑是最清楚魏國國内虛實的,他們的精兵都在趙國,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如果一點讓齊國兵臨城下,那麼大梁城一定是旦夕可破。所以,即便是魏國已經拿下了趙國的國都,但是自己的國都丢了,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魏國一定會火速回兵救援。

第三、以逸待勞。魏國經過與秦國的元裡之戰、與趙國的邯鄲之戰,已經疲憊不堪了,再加上急行軍,回援大梁,一定會把魏國的軍隊的戰鬥力拖垮。這樣,齊國的軍隊隻需在魏國回援的路上,等待魏國軍隊前來送死即可,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以逸待勞”。

第四、一舉兩得。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同意,并派兵救援。齊國此行的目的就是解救趙國的危機,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孫膑和田忌的方法就不一樣。

田忌想直奔趙國,在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膑則想直搗大梁,迫使魏軍回援,在半路攻擊魏軍以達到解救趙國的目的。如果按照田忌直奔趙國的做法,有兩點不妥:其一是此時魏國已經攻下了邯鄲,齊國達到以後,魏國有可能撤兵,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魏國有很大的可能全身而退,達不到消滅魏國有生力量的目的;其二是如果魏國不退兵,此時他們剛攻下邯鄲,士氣旺盛,而齊國則是經過長途奔襲,就成了魏國以逸待勞,齊國的勝算也不大,即便能獲勝,付出的代價也必定不小。

孫膑的想法則高明得多,直搗大梁,迫使魏軍回援,既能解趙國之危,又能在路上殲滅魏國的有生力量,真可謂一舉兩得。

最終,在趙國和魏國兩敗俱傷的情況下,孫膑用攻其必救的辦法,以逸待勞地在桂陵大敗魏軍,一舉兩得地解除了趙國的危機。

圍魏救趙孫膑有什麼品質(圍魏救趙桂陵之戰)3

啟迪

1.這場戰争,可以說是世界戰争史上的經典案例。從這裡,我們不僅能體會到孫膑傑出的軍事才能,還能學到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直接到趙國救援,相當于揚湯止沸;直趨大梁,攻其必救,相當于釜底抽薪。因此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可以想出不同的辦法,從中選擇最優的方案實施,往往可以達小成本、大回報的效果。

2.這段文字也是一篇很好的寫作範文,我們分析一下:

文章結構

時間:魏惠王十八年、趙成侯二十二年。

地點:邯鄲、桂陵。

人物:孫膑、田忌。

起因: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機,向齊國求救。

經過:齊國派兵救援,孫膑說服田忌,采用圍魏救趙的辦法。

結果:齊軍在桂陵大敗魏軍。

修辭手法:

比喻: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孫膑在勸說田忌時說的原文,被我用省略号代替了。)

對比: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于内。

描寫方法:

語言描寫:孫子曰……

動作描寫:與齊戰于桂陵,大破梁軍。

這麼短短的幾行字,便将一場戰争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其中孫膑的說辭記錄得非常詳細,戰争的經過和結果記錄得相對簡略,這種詳略得到的文章布局安排,也是我們在寫作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這段文字既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描寫方法;也有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的的确确稱得上是一篇寫作的範文,值得好好揣摩研究學習。

——本文史料來源《史記·趙世家》、《史記·魏世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