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0:56:06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1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2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3

7個維度,重新認識自己。”

好文3755字 | 6分鐘閱讀

作者:斯裡尼·皮萊(Srini Pillay),NeuroBusiness集團CEO,杜克企業教育學院(Duke Corporate Education)教師。

試問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還沒有仔細評估過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和曆史背景,就錄用了他們?對于大公司的多數領導者來說,答案是否定的。組織通常會根據應聘者的過往經曆決定是否錄用。

表面上看,這種做法不無道理:先前的經驗意味着擁有擔任新角色所需的專業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種招聘方法正逐漸過時。

雅各布·摩根(Jacob Morgan)采訪了世界各地140多位CEO,同時調研了14000多位領英用戶,結果發現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過去的經驗與現狀的相關性正在下降。培養未來所需的領導者才是關鍵。

了解、培養并提升領導者的最大潛能是實現領導者和組織“未來化”的有力方式。這裡的“未來化”是指建立面向未來的視角,幫助人們在未來塑造與新興業務相關的最佳自我。這一發現取代了将人視為永不改變的靜态資産的觀點。

現在是領導者充分挖掘“可能性思維”(possibility thinking)價值的時候了,這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将未來作為目标并指導當下的選擇。

01 可能性與當下

“可能性”這一說法常常飽受質疑。實現一個人未來最大的可能性顯然很重要,但可能性通常被視為一個“軟”變量,它是一個未知數,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在當下。想到它時,人們往往感到無所适從。其實,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可以通過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來假設未來。

默認模式網絡被意大利神經科學家斯特凡諾·山德羅内(Stefano Sandrone)稱為人類大腦的“水晶球”,它可以幫助領導者預測未來并采取行動。

同時,它也負責一個人部分的自我意識,即你認為你今天是誰。“你是誰”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與“你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一想法重合,并對後者産生深遠影響。

領導學之父沃倫·本尼斯(Warren Bennis)在2009年出版的《領導,不需要頭銜》(On Becoming a Leader)一書中巧妙總結了“你是誰”和“你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之間的關系。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成為領導者就等于成為你自己。”領導者通過思考如何在未來盡可能做最好的自己而真正成為領導者。當領導者與未來最有可能的自我建立起關系時,他們就給自己和企業創造了最大的成功機會。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4

02 你真的能改變自己嗎

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連接(突觸)。默認模式網絡便是大規模腦網絡的一部分,且大量證據表明它的連接點并不是固定的。默認模式網絡以及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可能會被包括幻覺、冥想和創造力在内的其他因素所破壞,而這種破壞可以讓我們重塑自我意識。

簡而言之,“你是誰”根本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你”是可以改變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嘗試一下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呢?為什麼不幫助别人也實現他們最大的可能性呢?

03 未來的操作系統

理解可能性思維的另一種方式是将其視作頭腦的操作系統。特定的輸入提供了能夠增加可能性的輸出,并且幫助領導者充分利用未來可能最好的自我。

領導者不妨将可能性思維的七個維度作為個人自我發展的輸入,同時幫助他人了解其自身的可能性。

1. 改變是可能的告訴人們因為大腦可以改變,他們也可以随之改變。改變常常始于想象。

2. 展望未來理想的自己與根植于過去的概率論思維相反,可能性思維根植于對未來的展望。人們可以學會“讓自己被未來所用”,即塑造自我并根據想象中的未來做出選擇。

3. 提高标準一旦可能性思維被确立為一個清晰的願景,下一步就是以可實現的方式提高标準,其目标是“完善自尊”。

僅僅以不變應萬變,會讓你感覺每天都一樣,這隻是維護自尊,而提高個人目标和自我期望的标準則會讓人更有動力。完善自尊是一個提升自我的過程。

4. 克服障礙當你難以想象自己未來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就需要克服可能性思維面臨的障礙。勞累、迷失、陷入困境、沉迷舊習、沮喪焦慮、憂心忡忡、悲觀放棄、缺乏想象力,所有這些都是限制可能性思維的因素。

在杜克企業教育學院,我們采用“可能性指數”來衡量一個人對可能性的感知,并識别所有會限制可能性思維的障礙。然後,課程主管可以采取非常有針對性的方式克服這些障礙。

5. 積極分裂如果在識别和克服所有障礙之後,可能性思維仍然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則可能需要借助于“積極分裂”(positive disintegration)。這要求我們基于最好的、最有價值的自己,考慮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20世紀波蘭精神病學家卡齊米日·東布羅夫斯基(Kazimierz Dabrowski)注意到,天才學生會以“積極分裂”的方式自然進步,因為他們會激發與生俱來的“過度興奮力”(overexcitability),盡管内在分裂,卻又能夠聚合起來,從而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重塑自我。我們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6. 保持動力要在可能性思維這條道路上保持内在動力,請關注能力、自主性和社會關系。你在每一項上的表現如何?你又如何不斷提升?在自我決定論中,這三個方面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能會影響你能否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7. 永遠不要限制你的成就企業發展陷入瓶頸通常反映了管理顧問喬治·帕森斯(George Parsons)和理查德·帕斯卡萊(Richard Pascale)于2007年所描述的“職業巅峰危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企業與成功公式、核心使命漸行漸遠。

在亞裡士多德(Aristotle)看來,使命并不一定關乎目标,而是關乎展現一個人最大美德的機會。通過識别企業發展的瓶頸,我們可以重新抓住成功公式或核心使命。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5

04 運用可能性思維模式

可能性思維可廣泛運用于組織中的各種環境。為了盡可能達到最佳效果,我們使用了一種叫作Reulay的技術。這是一個在線平台,讓人們感知可能性的存在和自我主導的力量,同時幫助他們實現思維框架的轉變。此外,該平台還有助于個性化幹預。

一開始運用可能性思維顯然是在入職的時候。詢問人們對于未來自我的設想,會讓你了解他們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接受改變,以及他們是否可以接受指導以達到那個目标。

可能性思維也應該運用于識别高潛力領導者。基于既往業績和行動,高潛力人才通常被認為是“下一代”領導者。然而,幫助有才華的人實現成長還有另一種方法,即向他們介紹可能性思維。這裡有很多關鍵問題需要考慮。

你願意接受改變嗎?你相信你能改變嗎?你有決心改變嗎?人們通常都會說他們樂于接受改變,但承諾改變需要我們不斷跟蹤進展并确保改變正在發生。

幫助人們區分主觀臆斷和可能性思維之間的差異很重要,前者無須太多承諾,隻是展現一種希望改變的姿态,後者則緻力于将可能性變為現實。

在你目前的角色中,你能想象到的最大可能性是什麼?你在這家公司最大的可能性是什麼?你人生最大的可能性是什麼?人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往往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因為他們希望答案聽起來合情合理。

他們可能需要一些幫助來進行大膽地假設。反事實問題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例如不妨這樣問:“你認為就你目前的角色來說,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可稱之為突破?”

既然已經設想了一個可能的未來,你如何在此基礎上提高标準?如果有人說他們最大的可能性是賺足了錢離開并成為一名創業者,你可能會問:“那你生活的社會和物質方面呢?”考慮一個人可能性思維的上限很重要。

專門研究如何促進創新的馬克·邦切克(Mark Bonchek)強調,人們需要避免“漸進式思維”(incremental thinking)。人們所追求的目标應該是截然不同于以往的,而不僅僅是局限于略加改進。如果可能性目标感覺很熟悉,則表明你還沒有将标準提得足夠高。

限制可能性的因素是什麼?你可以采用可能性指數來識别限制因素,同時幫助個人或團隊清除這些障礙。能夠找到限制可能性的最大因素并進行處理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你目前是誰”和“你想成為誰”之間的差距是什麼?這樣的差距如何暴露了你的基本價值觀?這些問題也許有助于個人的積極分裂。

例如,如果一個人看重奧利匹克精神,他可能就不會有獲勝者心态。又或者如果一個人想成為更全能的人、更全能的丈夫或父親,他可能會考慮更高效地工作,以便騰出時間做其他事情。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6

你正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嗎?什麼樣的改進會讓你最興奮?遵循自我決定論,考慮一下自己的能力。你是否在一個與你的能力相匹配的地方?在那裡能夠出類拔萃嗎?

接下來關注自主性,即研究分析層級是如何塑造人們對工作的控制權的,以及如何讓這些層級結構變得扁平化。

最後需要考慮的是社會關系,即幫助人們與其團隊真正地建立聯系并打造團隊精神。

你有機會展現你的最大美德嗎?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王華天和她在烏得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同事們将“工作重塑”描述成一種改變任務、人際關系或者工作認知邊界的行為。它可以幫助減少倦怠感,而這種倦怠感恰恰會消磨人們的可能性思維。

例如,産品工程師可能希望在設計中有更多發言權。作為領導者,你可以幫助他們探索實現這一目标的方法。

05 文化轉變

總而言之,可能性思維實際上是一種文化轉變。如果僅僅在入職或與高潛力領導者合作時使用它,則不能取得最佳效果。隻有當一種文化與可能最好的未來相結合,組織才會從“知道”轉向“發現”最好的前進道路。

在一個未來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裡,根植于可能性思維的企業文化會激發奮鬥、開放的品質以及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為什麼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總是着眼于思考兩到三年以後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說:“要有勇氣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覺。它們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讓未來引導你今天的決定,實現無限可能。

本内容有删節

原文《發現未來最好的“我”》

刊登在《商業評論》2022年5/6月号

- End -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7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8

- 商評日課 -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9

未來為什麼一定可以成功(你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