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三角高層次人才雲招

長三角高層次人才雲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3:10:09

長三角高層次人才雲招(一個長三角小城的引才經)1

2017年11月26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區南浔古鎮香山路。 (視覺中國/圖)

要不要自己帶被褥?

住的地方水電費怎麼繳?

生活補助怎麼發放?

應對着學生們的“十萬個為什麼”,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區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度過了一個炎熱而忙碌的7月。

7月初開始,一千七百多名大二、大三的學生陸續抵達南浔,一個浙江北部的江南小城。

他們都報名了南浔區人社局組織的見習實訓基地提升營,除了部分學生在政府部門實習外,多數人都去了區裡的企業。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安排實習崗位外,人社局還提供了配套福利:免費餐飲、免費住宿,每月還有1500元消費券。

這個夏天,全國有1076萬名大學生畢業,比前一年增加了167萬人,這也是第一批00後進入職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晖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6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為19.3%,處于今年以來較高水平,“青年人就業壓力大”。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南浔區的制造業企業正經曆着招工難。

多位企業人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在招聘時都感受到了應屆生們的新變化:半數以上會選擇考研、考公,打算找工作的那部分人,對薪資水平、工作環境的要求都提高了,他們并沒有“必須要找份工作”的緊迫感,而是更傾向于“慢就業”,慢慢考察,直到找到滿足預期的工作。

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引才,學校也想把學生推向社會。面對學生們的變化,地方政府、企業和學校站到了一起。

南浔區人社局一名負責人表示,實習基地的計劃試圖在企業和高校搭起一座橋梁,讓學生在招聘季到來前,就能同南浔的企業建立聯系。

“搶人大戰”提前開始了。

從招畢業生轉向招實習生

“你們那兒真像宣傳的那麼好嗎?”2022年6月初,南浔區人社局團隊到湖南工業大學進行校招宣傳,兩位學生走近南浔的攤位,向他發問。

學生一個是雲南人,一個是海南人,此前都還沒到過浙江,更别說是湖州,一個離學校近千公裡的小城市了。

近些年,南浔區人社局會帶着本土企業“走出去”,到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高校宣講,招引當地人才。

通常,在關于南浔的介紹中,地理位置會被放在首位。要是打開地圖,就會發現這個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江南小城處于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地帶,它在的浙江省北部,和江蘇省交界。

從南浔到杭州、蘇州約40分鐘車程,到上海也隻需要1小時。再過3年,滬蘇湖鐵路開通後,到上海就隻需要20分鐘了——這往往是宣講中的一個重點。

經濟上,這是個制造業發達的江南小鎮,是近代絲綢工業的發源地,曾有“富甲南浔”之稱。2021年,南浔區的GDP為529億元,和周邊地區相比,就沒那麼亮眼了。

城市知名度不夠高,在外地宣講時,南浔區人社局工作人員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等到學生大四畢業時再去宣講,吸引他們到此前甚至都沒聽過的地方工作,沒那麼容易。“老師們在下面聽着,都點個頭、對我們很客氣。但現實不是老師來,是學生來。”

浙江海順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海順公司”)的人事行政主管錢雲峰參加過人社局組織的畢業生招聘會。在他的感受中,過去的畢業招聘收獲不算理想。在一所學校宣講後,他通常能收到二三十份簡曆,之後,他會通知應聘者們到南浔面試。即便是公司報銷路費,能來的通常也隻有五六人,“最終願意留下來的更少了”。

在錢雲峰看來,學生就業會首選老家或是學校所在地的企業,要是在那些企業應聘成功,那到南浔來嘗試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而那些想在長三角地區發展的學生,他們的最優選擇往往是上海、杭州等知名度更高、機會更多的大城市。

錢雲峰覺得,南浔具有長三角中心地帶的區位優勢,但也會帶來本地人才流失的情況。他自己就是南浔本地人,高中同學在大學畢業後,大多去了上海和杭州。留在南浔的,基本上都去了銀行、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留在本地企業工作的同學很少。

而南浔又十分急迫地需要人才。

“缺人,特别是研發崗的技術人員。”南浔區數家企業的人力都向南方周末記者表達了目前招聘的困境。在南浔,年産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一千多家。産業集中在生産電梯、電機、電磁線和木地闆等傳統制造業,近年來也正發展光電通訊等新興産業。

“提前搶人”的想法,來自人社局領導向區裡關于招聘難題的一次彙報。還在湖南校招時,團隊接到局裡電話通知,既然外地學生不了解南浔,對宣傳也半信半疑,那不如政策就再往前走一步,在畢業季到來前,先讓他們來實習,親身了解南浔。

半個月後,這一設想落地。在正式發布的宣傳中,南浔區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提供不少于5000個實習崗位,還有配套福利:免費餐飲、免費住宿,每月還會發放1500元消費券。

“這5000個崗位可不是拍腦袋決定的”,在此後的媒體報道中,5000這一數字都被作為亮點放入标題。南浔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要是按每家規上企業招聘5名實習生算,就超出這一數字了。”

長三角高層次人才雲招(一個長三角小城的引才經)2

2021年10月4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區南浔古鎮。南浔是近代絲綢工業的發源地,曾有“富甲南浔”之稱。 (視覺中國/圖)

企業缺人,高校“推人”

計劃推出後,6月末,南浔區人社局由局長帶隊,前往成都、重慶兩地和高校老師交流。在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員的感受中,相比宣傳就業政策,此次座談會的内容更吸引高校。

老師們都在為怎麼提高就業率發愁。在當時,有學校就業率還沒到50%。老師們也交流起在學生工作上的誤區,“他們覺得以前沒從學生的角度做工作,等學生快畢業再去告訴他們要去就業,已經聽不進去了。還是需要從大二大三開始引導,等到畢業時,他們自然就會有找工作的急迫感”。

2022年7月8日,南浔區在主場舉行了實習活動開幕式,邀請117所高校前來。除本省高校占一半外,東北高校來得最多,黑龍江有6所高校,吉林5所。

牡丹江師範學院也收到了由浙江省人才市場發來的邀請函。學校的自貿區學院副院長王叢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學校第一次接到這類邀請。在以前,通常都是各地人社局帶着企業到高校宣講,現在南浔“變了打法”,人社部門“反客為主”,邀請高校上門了。

牡丹江師範學院派出了7人,在參加活動的高校裡算是“陣容強大”,除了一名系主任外,其餘都是二級學院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副院長。“學校很重視這次交流的機會,我們也想讓孩子們到經濟更發達的地方長見識。要有機會,還能留下來。”王叢民說。

王叢民介紹,牡丹江師範學院的生源,六成以上來自黑龍江本省。00後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也都還算過得去,不着急賺錢養家,家長們也不舍得讓孩子吃苦。在這些背景下,王叢民觀察到,“慢就業”“懶就業”的現象也愈發明顯。特别是疫情後,家長們更希望孩子找一份安穩的體制内工作。對畢業生自己來說,他們也不再急于找工作将就,“不工作,父母也能給他們生活費”。

“我們不能錯過了這趟車。”王叢民設想了實習項目的效果,能提前把學生們“推”到企業裡體驗,說不定他們會發現去企業工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發布會結束後,老師們到與學校專業對口的企業參觀。在一家木地闆生産企業,一邊參觀生産線,伴着機器劇烈的轟鳴,王叢民扯大了嗓門,問起一旁的人力主管,企業具體招收哪些崗位的實習生,數量有多少,希望能談長期的實習計劃。

學校想把學生推入社會,企業又苦于“引不進”。在學生就業上,企業和高校有了一緻的目标。

“以前是企業挑員工,現在是學生挑企業。”浙江尤夫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培訓部部長褚海弘做了十餘年招聘工作。她明顯感覺到,近年的招聘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對工作環境、薪資有了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雙休,“如果公司單休,那就很難招到人了”。

“有個别應屆生一上來就說對薪資的預期是幾萬。”南浔區一家生産汽車模具的企業人事經理韋春菊有些吃驚,在他們公司,新入職的研發人員算是學徒,工資在5000-6000元之間。

即便招到了應屆生,也需要操心對方有很快就跳槽的可能。7月26日,韋春菊剛給一名入職不到半個月的22歲應屆生辦完離職手續,畢業一個多月,這名畢業生已經跳槽三次,即将入職第四家單位。

這名應屆生所在崗位是研發,剛入職的兩三個月需要下車間學習,今年趕上長三角酷暑,浙江的最高氣溫在40℃以上,車間溫度高,她感到無法适應。離職談話時,她告訴韋春菊,自己“畢竟還年輕”,想多看看别的機會。

在和其他企業交流後,韋春菊發現,年輕人頻繁換工作的情況并不罕見。“太難招了。”這次的實習生招募活動,她向人社局上報了20個崗位。

至于王叢民的任務,則是先讓校企間的橋梁通車。這次南浔區的見習實訓活動推出的時候,學校已經放了假。他打算,等下學期開學,再向學生好好推介,至少,得先讓學生們邁出體驗這一步。

不止一地集中招實習生

作為被争奪者,學生們自己如何看待這份實習?

7月11日,在新順公司會議室裡,南方周末記者問起兩名在此實習的湖州學院大二學生,畢業後是否會選擇去企業工作。話音未落,他們很快給出答案:要考研,提升學曆。

10分鐘前,坐在同一間會議室裡的錢雲峰剛表達過他的期待:“說實話,我們還是傾向大概率能留在企業的。等實習完,拿到畢業證就入職。”

錢雲峰提到,前些天山西某二本院校幾名學生申請來實習,他們已經考上了研,來實習是想在入學前的假期找點事幹。培養實習生要耗費不少精力,如果學生實習完走人,對企業來說并不劃算。錢雲峰回絕了他們的申請。

打算去企業工作的學生比例下降了不少,在各地參與招聘會時,褚海弘也發現了這一現象。她回憶,幾年前,招聘會現場人擠人,一個宣講位上有不少學生排隊投簡曆,而現在,來招聘會的學生本就不多,“一大半都在準備考研、考公”。

褚海弘所在公司,在這次實習活動中,招到了4名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其中一位大二學生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自己來實習的初衷,工科生本科階段少有鍛煉機會,而自己暑期回山東老家也沒什麼事,剛好看到南浔項目,就打算來體驗一個月。至于畢業後的規劃,讀研還是工作,“現在沒想這麼多”。

公司擔心他們适應不了集體宿舍的生活環境,還特地為他們定了賓館住宿。褚海弘覺得,即便到企業工作并非他們的第一選擇,這次實習還是可以讓這成為備選方案。“至少創造了一種可能性”。

學生們“想得不多”,企業和地方政府卻都在引才上“卷”了起來。

重慶大學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老師李天洋結束了在南浔的活動,就要直接趕往下一座城市,參加當地的引才宣傳活動。

他明顯感受到,原本校招有明顯的兩個高峰,每年九、十月份的秋招和次年三、四月份的春招。而現在,幾乎每個月份都是招聘期。甚至學校在6月30日開展的2022屆畢業生補錄招聘雙選會,2023屆已經可以作為“提前批”參與。

關于這場雙選會,學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上的報道中提到,中國聯通湖南分公司在這次招聘中除簽約2名2022屆應屆畢業生外,還和5名2023屆畢業生達成了就業意向。新學年還沒開學,網站上面向2023屆畢業生的企業招聘公告,已經超過了100條。

各地政府提前吸引準畢業生的方式各有不同。

湖州市中心城區吳興區推出了“考研新城”項目,邀請高校學生前往備考,提供自習教室和宿舍的服務。吳興區人社局人才科科長李岚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這批被考研吸引來的學生,也許會在考研成功後離開,但也可能會選擇留在湖州發展。在考研期間,人社局還會穿插進招聘會、大學生政策宣講等活動。

提前招聘實習生的方案也并非南浔獨有。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和湖州同樣受到周邊一線城市“夾擊”的廣東東莞,也在2022年提出了“十校百人”實習項目,計劃邀請100名清華、北大、複旦等高校學生前往實習。

東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姚家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項活動有171所高校的四百餘名學生報名,最終确定了100名學生加入到25家企業實習。實習生們的工資待遇,最高月薪有1.6萬元。

姚家慶介紹,這次實習生招聘的重點對象是技術工程師、研發技術人員。東莞正處于制造業轉型階段,需要大量的高層次人才。近年來,東莞出台了大量人才政策,計劃未來3年投入103.6億元用于人才工作,力度之大在全國都走在前列。即便如此,在周邊的廣州、深圳對人才的“虹吸效應”下,還是面臨引才難的問題。

在姚家慶看來,這次的實習計劃算是“非常手段”,“在夾縫中生存,需要‘錯位’發展,在創新人才引進方式上更進一步”。

南方周末記者 韓謙 南方周末實習生 楊蕊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