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銷和二次放号的區别?編者按:奉法者強則國強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為進一步引導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南方日報、南方 客戶端今起推出“約法三章”普法欄目,聚焦社會熱點話題實時普法、精準釋法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本欄目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話題,敬請垂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注銷和二次放号的區别?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編者按:奉法者強則國強。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為進一步引導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南方日報、南方 客戶端今起推出“約法三章”普法欄目,聚焦社會熱點話題實時普法、精準釋法。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本欄目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話題,敬請垂注。
新辦了電話卡,剛啟用就頻繁收到催債短信、欠費單;用新号注冊手機軟件,有的顯示被占用,有的注冊成功後能看到原号主的身份證号碼……
移動互聯網時代,使用應用軟件往往要綁定手機号碼。由于手機碼号資源的稀缺性,電信運營商往往将老用戶停用的手機号凍結一段時間後再次投放市場。然而,由于原号主未及時取消綁定以及銷号規則不盡合理,“二次放号”存在諸多問題。筆者近期用新号注冊某平台後發現,原号主的身份證信息一覽無餘。
“二次放号”如何避雷?有專家表示,手機号作為商品,承載網絡身份驗證的功能不夠科學、安全,應從國家層面探索新的身份驗證方式,從源頭解決“二次放号”帶來的各種“後遺症”。
●南方日報記者 吳曉娴 祁雷
遭遇▶▷原号主未解綁個人信息如“裸奔”
去年11月,市民小許網購手機時獲贈了一個手機号。充值激活後第二天,他便接到陌生來電,對方問他是不是“王某某”。後來,催債電話幾乎每天不斷,還有各式催債短信。小許這才知道,他拿到的是一個“二次号”。
“真是不堪其擾,尤其前段時間找工作要聯系HR,電話一多特别容易接錯。下載攔截軟件也不行,攔不幹淨。”小許說,他聯系了運營商,對方表示無法解決。無奈之下,小許隻好注銷了号碼。
市民杜先生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有段時間,券商平台每天給他發營銷短信,“估計上個号主炒股,很多注冊信息沒有注銷幹淨,我隻能一個個手動退訂。”
在某問答社區,有人反映因為拿的是“二次号”,所以無法綁定支付平台,朋友轉賬會轉給前号主。也有人申請注銷“二次号”關聯應用軟件賬号,提交各種資料都無法通過。還有人無法注冊購票平台,買火車票隻能讓家人幫忙……
對原号主來說,也存在不小的隐患:手機号雖然停用了,但注冊應用軟件時用原号綁定的個人信息卻留存在網絡上。筆者近期用新啟用的手機号登錄某在線票務平台,發現原号主訂票記錄、身份證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均可以看到,某外賣平台則保留了原号主公司地址等信息。
現狀▶▷有運營商推出互聯網注冊清理服務
根據電信服務規範相關要求,電話号碼凍結時限最短為90日。筆者緻電某電信運營商官方客服獲悉,已銷戶的号碼重新投放前,舊用戶個人信息和相關業務均會被徹底清除,新客戶拿到的是一個“全新”的号碼。而且,新客戶在使用中遇到問題也可以進行申訴。現實中,手機号碼凍結結束後,來自原号主的“社交痕迹”“社交影響”并不會完全消失。
有業内人士表示,由于電信運營商不掌握原号主在第三方平台的使用情況,新号主一旦遇到手機号無法與第三方平台綁定或解綁的情況,運營商往往會讓新号主直接與第三方平台溝通。“現在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機應用非常多,你根本不知道原号主之前用手機号碼綁定過哪些賬号,隻能一個個試,非常麻煩。”
針對上述問題,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通信企業也在發力解決。如工信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了碼号服務平台,中國移動推出了“二次号查詢服務”系統,部分商業機構建立了“二次号”付費解綁平台等。
其中,碼号服務平台的運作機制是,互聯網企業可在收到某号被回收的信息後,将該号注冊、綁定的賬戶注銷或解綁。新号主再去注冊時,就不會受到舊賬号的影響。有業内人士透露,目前該平台進駐企業有限,效果并不明顯。
筆者注意到,中國聯通年初推出了互聯網注冊清理服務,可清理原号碼在已合作互聯網企業的注冊信息。登錄中國聯通App,在頂部搜索欄輸入“注冊清理”就可找到該服務。該服務目前僅支持清理微博、抖音等少數App的注冊信息,暫在北京、江蘇、浙江開展試點。
破題▶▷專家建議用數字證書代替手機号認證
如何解決“二次号”的煩惱?“運營商要盡到提醒、告知的義務。”廣東财經大學法學院教授、省法學會信息通信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姚志偉認為,電信運營商應提醒用戶在注銷号碼時及時變更關鍵手機App的号碼綁定。運營商還可通過延長号碼靜默期等舉措,降低電話騷擾等對“二次号”用戶的影響。
姚志偉表示,手機号二次投放時,新用戶作為享受通信服務的主體,運營商應尊重其知情權和選擇權,并告知該号是“二次号”以及使用後可能的不便。也有法律人士指出,如果消費者因不堪頻繁被騷擾訴至法院,電信運營商或被要求提供精神損害賠償。
《移動通信》雜志社執行副主編陳雍君指出,目前很多互聯網應用平台以手機實名制為基礎,通過手機号對用戶進行實名認證。對平台來說,這是非常簡便、低成本的管理方法,卻給用戶換号帶來不少麻煩,“互聯網時代,一個用戶下載上百個手機應用也不稀奇,逐個解綁并不現實。”
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手機應用提供商可參照電信運營商的靜默期管理方式,更新應用的認證規則。如一個賬号超過3個月沒有使用,就要重新做實名認證。如果是新用戶登錄,應當把原用戶的信息封存起來,再将号碼開放給新用戶重新注冊,“這應該成為App開發時的一個基本設置。”
而在陳雍君看來,網絡身份的驗證方式也亟須更新。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開發數字證書,該證書隻跟個人身份信息、生物特征綁定,方便準确錨定用戶。
“數字證書相當于網絡版身份證,是一種數字鑒權。即在某台設備上激活了數字證書後,相當于給這台設備賦予了身份信息,能讓讀取證書的服務提供商确認設備的擁有者是誰。”陳雍君解釋,目前數字證書技術成熟,在很多行業都得到了應用。同時,數字證書無法買賣,用于身份驗證更科學,也更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