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我國各民族飲茶習俗

我國各民族飲茶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13:09:33

我國各民族飲茶習俗?一、我國少數民族飲茶習俗  茶葉自古為養生聖品《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tea讀音來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藥用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歲,宣宗皇帝問他服什麼藥才能如此長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我國各民族飲茶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國各民族飲茶習俗(我國少數民族與世界各國飲茶習俗)1

我國各民族飲茶習俗

一、我國少數民族飲茶習俗

  茶葉自古為養生聖品。《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tea讀音來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藥用。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歲,宣宗皇帝問他服什麼藥才能如此長壽?

  和尚回答說他自己向來不知藥性,平生隻愛喝茶,每逢雲遊到一個地方,先讨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

  明高濂的養生經典《遵生八箋》中寫道:“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衆多。我國各民族都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緊密結合。

  藏族、蒙古族、回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納西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少數民族都有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

  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過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極富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也充分展示了茶文化的民族性。

  1.藏族茶俗

  藏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這裡海拔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雨水稀少,蔬菜瓜果更少。

  他們常年以奶、肉、糍粑為主食,這就需要用茶來消解油膩,并用來補充營養成分的不足。

  藏族人民愛喝的茶叫做酥油茶,它是由牛奶、羊奶、磚茶、松子仁、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以及少量食鹽、雞蛋等多種食料混合制作而成的。

  酥油茶色澤淡黃,味道鮮美,鹹中帶甜,香氣撲鼻,能充饑、暖身,是藏民們最喜愛的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飲料。

  2.蒙古族茶俗

  蒙古族人民日常喜愛喝的茶有奶茶、酥油茶和面茶。其中酥油茶的制作和飲用方法與藏族人民大體一緻,面茶是用熬好的紅茶水與青稞面或者麥面混合後攪拌而成的流體食物。

  而蒙古族人民傳統飲茶習俗中更多地是喝奶茶。奶茶是在煮好的紅茶中加入鮮奶制成,奶香濃郁,甜中帶鹹,綿軟可口。

  蒙古族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俗。每天的早、午、晚都飲用奶茶,晚茶往往是同晚飯一起進行的。

  因此,蒙古族人飲用奶茶,不僅是為了解渴,更是他們補充營養的一種措施。

  3.回族茶俗

  居住在甯夏、甘肅、青海一帶的回族人民日常飲用的茶叫做蓋碗茶,是由飲茶所用的茶具“蓋碗”而得名,這種茶具由茶碗、掌盤和蓋子三件套組成。回族“蓋碗茶”的茶碗中除了綠茶外,還放有冰糖、蘋果幹、葡萄幹、桃幹、紅棗、桂圓幹、枸杞子、白菊花、芝麻等,一共加入八種食料,故也稱“八寶茶”。蓋碗茶要用沸水沖泡,加入沸水後,立即加蓋,大約悶泡五六分鐘後才能飲用。

  在雲南一帶居住的回族人民則喜歡喝罐罐茶。所謂罐罐茶,就是将開水加入陶土的罐子裡重新煮沸後加入茶葉,待茶泡開,再将水煮沸,然後飲用。

  罐罐茶以喝清茶為主,個别也會加入花椒、核桃仁和食鹽。當地回族人民經常用罐罐茶待客,主人與客人一起圍坐在火塘邊,熬制罐罐茶,邊喝邊聊,其樂融融。

  在雲南地區的苗族、彜族人民也有喝罐罐茶的習慣。

  4.白族茶俗

  好客的白族人民待客之禮是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所謂三道茶,就是第一道茶選取較粗、較苦的茶葉,給客人斟上一小盅,讓其一口飲完,稱之為“清苦之茶”;第二道茶加入紅糖、芝麻、核桃仁,味道香甜可口,稱之為“甜茶”;第三道茶,用蜂蜜和花椒調拌,再用較濃的苦茶水沖制而成,使之苦中有甜,甜中帶苦,還夾有絲絲的麻辣味,稱之為“回味茶”。三道茶是白族傳統的迎客茶禮。

5.土家族茶俗

  土家族人至今還保留着一種古老的吃茶方式—擂茶。擂茶的原料是生茶葉、生姜和用水泡漲的生米,因而又名“三生湯”。将這三種原料放在擂缽中用山楂木棒擂制成漿,之後用沸水沖泡成的茶就是擂茶了。

  擂茶口味辛辣微苦,但喝下幾口之後會覺得此茶生津止渴,疏肝解郁,通體舒暢。

  6.苗族茶俗

  在湖南和湖北生活的苗家人常用“八寶油茶”待客。八寶油茶選用綠茶為主,加上八種左右的原料配制而成,即将茶葉與玉米、黃豆、花生、豆腐幹、粉條、茶油、花椒、生姜等料拌在一起,原料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或身體保健的需要适當調整用量,當地苗家也稱之為“油茶湯”。苗家有句俗語說:“一日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菜都不香。”八寶油茶由于添加了多種原料,除了富含營養外,還可以起到活血、清火、養顔、除燥等作用。

  雲南地區的苗族人喜歡喝“百抖茶”。所謂“百抖茶”,就是在烘烤茶葉時要抖上百次,這樣烘烤的茶葉才好喝。由于味道較苦,也叫苦茶。

  苦茶香氣馥郁,當地有“開水沖進小茶館,香味四溢滿院落”之說。

  7.維吾爾族茶俗

  維吾爾族喜歡飲用香茶。香茶的制作方法是在烹茶時加入一些用姜、桂皮、胡椒等磨成粉末的香料,這樣烹出的茶湯,既有茶的醇香,又有一種鮮辣辛香的滋味。

  維吾爾族人飲用香茶不單純是為了解渴,而是将其視為幫助進食的湯料。

  維族人喜歡吃烤制的馕,這樣香茶就成了以茶代菜幫助進食的湯料。

  香茶較之茶葉,不僅增加了香氣,還具有保健的作用,因而倍受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歡。

  8.哈薩克族茶俗

  哈薩克族喜愛飲用的茶有馬奶茶、牛奶茶和羊奶茶。奶茶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剛剛擠下的奶煮的茶,另一種是将奶發酵後煮的奶茶,也叫酸奶茶。

他們喝奶茶時喜歡加入一些鹽巴或者糖,或者核桃仁之類的食料來增加口味,使之營養豐富,口味鮮美。

  飲用奶茶也是哈薩克族人待客的必不可少的禮節之一。

  9.傣族茶俗

  傣族人喜歡喝茶,并且喜歡飲用一種獨特的茶—竹筒香茶。在每年春天采茶之後,從山上砍來剛好生長一年左右的毛竹,截成竹筒,再将晾幹的茶葉密密地裝進竹筒,然後放在火塘架上烘烤,一邊烘烤一邊繼續向竹筒中填壓茶葉,直到裝滿并将茶葉烤成焦黃色為止。

  飲用這樣制作出來的竹筒香茶,香氣撲鼻,回味悠長。

  10.拉祜族茶俗

  拉祜族的小夥子在去姑娘家求婚時,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高貴的禮物,即“求婚茶”。求婚茶包含一包茶葉及兩套茶具。姑娘家往往根據小夥子帶來的求婚茶質量的優劣,來判斷男方創造财富的本領和求婚的誠意。

  拉祜族的“姑娘茶”,則是專門給要出嫁的新娘準備的。這種茶有甜茶和苦茶兩種。

  在新娘出嫁那天早晨,要先喝一杯沖泡得酽酽的苦茶,然後再喝一杯用蜂蜜沖泡的甜茶,意即先苦後甜,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甜美。

  11.布朗族茶俗

  雲南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很喜歡吃酸的東西,不但有酸菜、酸肉、酸魚,連他們的茶也是酸茶。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居住的地方盛産糯米,而糯米食物不太好消化,吃酸食可以幫助消化。

  在每年的五六月份,當地人民将采回的新鮮茶葉煮熟,放到陰涼處,慢慢發酵變酸後,放入竹筒埋入土中,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取出來食用了。

  不過,他們并不是用開水沖這種茶來喝,而是直接嚼食。當地人認為口嚼這種酸茶,既可以幫助消化,又可以滿嘴留有茶香,一舉兩得。

  小貼士

  雲南昆明一帶有一種“昆明九道茶”,飲茶時有九道程序,分别是:選茶、溫杯、置茶、泡茶、浸茶、勻茶、斟茶、敬茶、品茶。一般用于接待客人,所以也稱迎賓茶。

二、世界各地茶俗

  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都直接或者間接地源自我國。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喜愛品茗。

  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愛好大不相同,各有千秋。

  1.英國茶俗

  英國人嗜好喝茶,喝茶的儀式也十分隆重,清晨6點一醒來,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點再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飯後還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說,正式地喝茶,一天起碼4次。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裡,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隻泡一杯水,喝完就丢棄。

  家庭飲用時,由于茶葉很碎,通常茶壺裡還有個過濾杯,用開水沖下去,過濾而出。

  英國人喝的茶裡還可以加一片檸檬、方糖或新鮮牛奶,有時也會在茶裡摻入橘子、玫瑰等佐料。

  據說這樣可減少容易傷胃的茶堿,更能發揮保健作用。

  2.美國茶俗

  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似乎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也不願茶杯裡有任何茶葉的痕迹,因此,他們喜歡喝速溶茶,這與喝速溶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

  所以,美國至今仍有不少的人對茶葉隻知其味,不知其物。在美國,茶消耗量占第二位,僅次于咖啡。

  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大多是罐裝的冷飲茶。

  美國人與中國人飲茶不同,大多數人喜歡飲冷茶、冰茶,就和他們多喝冷水、冰水而不是熱水一樣。

  3.德國茶俗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德國也産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幹制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香遠、茶味濃醇;德國花茶則追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

  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于篩子下的漏鬥流到茶壺内,之後再将茶葉倒掉。

  這種獨具特色的“隻沖不泡”的習慣造成其茶味淡,顔色也淺。

  4.阿富汗茶俗

  阿富汗的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提倡禁酒飲茶。阿富汗的飲食以牛、羊肉為主,少吃蔬菜,而飲茶有助于消化,又能補充維生素的不足。

  阿富汗人紅茶與綠茶兼飲。通常夏季以喝綠茶為主,冬季以喝紅茶為多。

  街上也有類似于中國的茶館。用當地人稱之為“薩瑪瓦勒”的茶炊煮茶。茶炊多用黃銅制成,圓形,頂寬有蓋,底窄,裝有茶水龍頭;

  其下還可用來燒炭,中間有煙囪,有點像中國的傳統火鍋。

  5.土耳其茶俗

  在土耳其,早晨起床,未曾刷牙用餐,先要喝杯茶。土耳其人喜歡喝紅茶,煮茶時,使用一大一小兩把銅茶壺,待大茶壺中的水煮沸後,沖入放有茶葉的小茶壺中,浸泡3~5分鐘,将小茶壺中的濃茶按各人的需求倒入杯中。最後再将大茶壺中的沸水沖入杯中,加上一些白糖。

  土耳其人煮茶講究調制功夫,認為隻有色澤紅豔透明、香氣撲鼻、滋味甘醇的茶才恰到好處。

  土耳其盛産的蘋果茶,可以說是老少鹹宜。土耳其人好客熱情,請客人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

  酸酸甜甜的蘋果茶,濃濃的蘋果味加上茶香,喝來格外美味。

  6.蒙古茶俗

  蒙古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飲茶習俗。蒙古人曆史上習慣引用各種磚茶,少部分人喝紅茶。

  普遍喜歡鹹奶茶,先把茶磚打碎,而後用木臼搗碎,放入特制的鐵鍋裡,加适量的水煮沸,摻入奶(為水量的五分之一),并加以适量的鹽巴,再煮沸即可飲用。這種鹹奶茶每天早、中、晚喝三次,還佐以炒米泡在鹹奶茶裡食用,滋味清香酥脆,爽口開胃。

  鹹奶茶解渴,解油膩,也可健身防病。常喝這種茶,即使在高原氣壓低、幹燥、寒冷的環境中也能适應。

  7.巴基斯坦茶俗

  巴基斯坦氣候炎熱,居民多食牛、羊肉和乳制品,缺少蔬菜,因此,長期以來養成了以茶代酒、以茶消膩、以茶解暑的生活習慣。

  巴基斯坦人飲茶的習俗帶有英國色彩。飲紅茶時,普遍愛好的是牛奶紅茶,而且喝得多、喝得濃。

  除了工廠、商店等采用沖泡法,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也有飲綠茶的,多數配以白糖,并加幾粒小豆蔻,以增加清涼味。

  如有親朋進門,多數習慣用烹煮的牛奶紅茶招待,而且還伴以糕點。

  8.印度茶俗

  印度人喝茶時要在茶葉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蔻,沏出的茶味與衆不同。

  他們喝茶的方式也十分奇特,是把茶斟在盤子裡啜飲,别具一格。

  9.泰國茶俗

  泰國人喜愛在一杯熱茶中加入冰塊,這樣茶很快就冷卻了,冰涼爽口。

  在泰國,當地茶客通常不愛飲熱茶,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

  在氣候炎熱的泰國,飲用加冰塊的茶使人倍感涼爽、舒适。

  10.埃及茶俗

  埃及人喜歡飲甜茶。他們招待客人時,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供稀釋甜茶用的冷水,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俄羅斯茶俗

  俄羅斯人喜歡飲紅茶,他們先在茶壺裡泡上濃濃的紅茶,喝時倒少許在茶杯裡,然後沖上開水,随自己的習慣調成濃淡不一的味道。

  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替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

  12.馬裡茶俗

  馬裡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裡,然後在泥爐上煮開。

  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與衆不同: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13.非洲茶俗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裡塔尼亞等地的人們都喜歡綠茶,并喜歡在茶裡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或者紅糖,這樣的薄荷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

  由于北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不許飲酒,卻可飲茶,因此,薄荷茶成了待客佳品。

  客人來訪時,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着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視為失禮。

  14.南美洲茶俗

  在南美洲許多國家,人們把茶葉和當地的馬黛樹葉混合在一起飲用。

  馬黛茶以阿根廷的産量最多,在阿根廷被奉為“國茶”。喝茶時,先把茶葉放入筒中,沖上開水,不論是家人還是來客,大家都圍坐在廳堂裡,用一根細長的吸管插入到大茶杯裡吸吮。

  小貼士

  在南美洲當地語言中,馬黛茶就是“仙草”、“天賜神茶”的意思。馬黛也稱巴拉圭草,樹葉翠綠,呈橢圓形。每年的4月到8月是馬黛茶豐收的季節,采摘後經過晾曬、烘烤、發酵、研磨等工序,就制成了馬黛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