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打豬草,夜夜鬧花燈”。“東也是燈,西也是燈,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這是傳統黃梅戲《夫妻觀燈》裡的唱詞。今天,走在大街小巷或者鄉村,到處都是張燈結彩,節日的氛圍都被各種燈照的分外妖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挂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遠遠望去,萬家燈火,形成“月華連晝色,燈景雜星光“的瑰麗景色。
中國人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這裡的“元”指的是農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這裡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節”便被嚴格界定為農曆正月十五夜間的節日了,張燈、舞燈、觀燈、賞燈以及一切與燈有關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也便成了它特定的節目内容。
元宵節的由來,雖可遠溯西漢時期,然而最為盛行時卻要數唐代了。從《太平禦覽》中“正月十五日,漢家祀太乙,以昏時到明”的記載來看,元宵節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禮法演變而來的節日,是佛教習俗和道教傳統相結合的産物。正式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舉國張燈慶賀的,是漢文帝劉恒,到漢武帝時,元宵節則被列為全國重大節日了,從此代代相襲至今。
元宵節挂紅燈籠象征着阖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尤其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比如唐人街,元宵節挂燈籠這種傳統,滲透着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思鄉情結。
如今,元宵燈籠已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符号,元宵節挂燈籠已是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