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症,成了親子間亘古不變的話題。每次隻要媽媽離開,孩子就會各種哭鬧,試圖把媽媽留在身邊。這樣的場景,讓媽媽既心疼又無奈,因為左手是孩子,右手是生活和工作,哪個都很重要,哪個都舍棄不下。
最初,很多媽媽以為是孩子無理取鬧,甚至還特别生氣,為此沒少訓斥孩子。但是後來才發現,這樣的行為表現叫做“分離焦慮症”。并非孩子要胡攪蠻纏,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隻能用哭鬧的方式。
初次聽說“分離焦慮症”,是在孩子準備上幼兒園的階段,從老師嘴裡聽到這個詞。但其實,孩子很早就有分離焦慮症的表現,早到半歲左右。那個時候,孩子的分離焦慮主要表現在情緒不穩定,過分依賴媽媽,或者是放不下等等。
那個時候隻是單純的以為孩子不聽話,殊不知他們已經在表現分離焦慮。隻不過每個孩子的表現不同,所以很容易被當做“不聽話”而忽略。隻想說:因為父母的粗心,很可能會因此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對他們的未來不好。
正視分離焦慮症,給孩子更多保護從現在開始,父母一定要重視分離焦慮症,不要把傷害的種子,埋在孩子的心理。若是從小就飽受心靈的“折磨”,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1、減少分離的次數
既然知道孩子害怕分離,甚至為此還會有各種負面情緒和表現,那就有意減少分離的次數,從源頭上保護孩子。最起碼,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孩子更多保護。換句話說: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沒有安全感。
所以,趁着年幼,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畢竟這樣的時光很短。等到孩子真的獨立,就再也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和保護。
2、邀請家人一起照顧
被孩子依賴是好事,但若還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完成,那被依賴就成了甜蜜的負擔。眼下,不能立馬“抛下”孩子,不然分離焦慮症會愈演愈烈,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會更大。
可以試着邀請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照顧孩子,有更多人陪伴,就能慢慢從中抽身出來。給孩子适應的過程,并且适應其他人的照顧,分離焦慮的情緒就會慢慢緩解。
3、短暫的約定
為了減少孩子的哭鬧,很多父母會選擇“偷偷”溜走,趁着孩子不注意時走開。對于這樣的行為,其實并不建議去做,雖然自己輕松走開,但是給孩子的傷害卻已經形成。等到緩過神來,沒有看到父母,孩子該有多難過啊?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孩子約定,不要試圖去欺騙他們。出門之前,鄭重其事的告訴孩子,并且約定好回來的時間。隻有這樣,孩子才不會擔心被父母丢下。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言而有信,一定不能欺騙孩子。
送給正在“渡劫”的父母:
看到孩子各種哭鬧撒潑,也要保持最起碼的冷靜和理智,千萬不要亂了方寸。這個時候,孩子無非就是想讓父母留下而已,并沒有做十惡不赦的錯事。所以,父母要先放下焦慮,保持輕松的心情、狀态和語氣。
因為壞情緒會相互傳染,若是父母情緒特别焦躁,那孩子也會感知到,相信他們分離焦慮的表現會更明顯,這一定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因此,穩定心情之後,耐心的跟孩子解釋,并且給予他們愛的擁抱。
在這個途中,孩子一定會反複的哭鬧,父母要堅定立場,千萬不要遲疑,更不要妥協。因為父母此時的妥協,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号,以後若是哭鬧,父母都會留下來。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第一點:日常的生活中,要努力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以及傳遞各種獨處的經驗。若是孩子不好怕獨處,可以解決很多難題,那父母的暫時離開,與他們而言,并沒有太大變化。
成長,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幼年時,孩子會依賴父母,因為他們對生活一無所知,想在父母這裡得到照顧和溫暖;童年時,孩子沒有那麼依賴大人,因為他們渴望獨立,想要不被約束的生活;長大後,孩子已經獨立,再也無需依賴父母。
寫在最後:若是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幫助,其實更利于孩子安全感的養成。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