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而今,馬拉松在華夏大地異常火爆。42.195公裡這個距離是如何得來的?開車GPS走一圈?谷歌地圖上畫一圈?還是怎樣?
需要——馬拉松丈量員實打實測出來。怎麼測?且聽慢慢分解。
首先需要确定路線,這是前期的工作。
接下來就是實地去測量,這是小編昨天記錄并體驗的過程。早上六點多就出門坐車,到懷柔——長城馬拉松将在10月16日舉行,主要路段在美麗的懷柔,起點處就能看到偉岸的長城。
這一天的主角是丈量員——資深的張東風老師,今年58歲,在他還是小夥子時,曾拿過全國1500米冠軍。現在,他是國際B級丈量員(目前國内隻有三人)。
測量的工作非常繁瑣,小編将用最簡單的語言,配以豐富的圖片,讓大家一覽這個過程。
丈量員需要騎自行車按路線完成全程的距離,自行車上安裝有“瓊斯測量儀”——車輪的周長乘以“瓊斯測量儀”所計的圈數,從而得到總長度。
不僅是總長,通過數據可确定中途各個“公裡點”。
但并不是安裝上“瓊斯測量儀”就能開始了,得先進行——“測前标定”。用鋼尺在平直的路段上丈量出至少300米的距離(下面兩張圖即為确定距離),騎行至少四趟,算出300米“瓊斯測量儀”所走數的平均值,從而算出1001米所轉的數值,即工作常數。
通過工作常數可以算出每個公裡點的數值,記在紙上,然後開始騎行。
騎到“瓊斯測量儀”所顯示的公裡點數值後,在馬路上用油漆做标記,并且要記錄這一公裡點附近的“标志物”,比如燈杆等。
這裡要說明一點!公路不可能都是平直的,總會遇到各種彎道,馬拉松的路線需要——走切線!丈量時,走切線意味着來回正行、逆行,各路飛車在身旁呼嘯而過,非常驚險。所以——馬拉松丈量員非常不容易!
張老師今年58歲了,體力非常驚人,但後半程抽筋了,一直在堅持,非常不容易。
測量完畢時,山中已一片漆黑。
當騎完全程路線後,還要再回到之前說那個300米平直路段,進行“測後标定”。
接下來,計算出當日常數(工作常數和完成常數的平均值),然後用從起點到終點“瓊斯測量儀”積累的數值除以當日常數,得出路線長度。身為生瓜蛋的小編跟着試了一把,測出的距離是42.34公裡,必然拉仇恨!
工作還遠沒完成,接下來要對路線進行微調,還得再來個幾趟,才能最終确定。
所以當跑者朋友們在賽道上狂奔時,不要忘記丈量員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喔,感謝!
本文轉載自:田徑大本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