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腸鏡,很多人下意識地感到尴尬:“光着屁股被好幾個人包圍好尴尬啊”、“要捅根管子進去,會很痛吧?”、“提前排便不充分,會不會很惡心啊?”。腸鏡檢查近年來越來越普及,但仍有着神秘的色彩,許多人因為不了解,所以對腸鏡産生了恐懼和排斥。其實腸鏡檢查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可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腸鏡呢?常常聽“專家”說,不包含胃腸鏡檢查的體檢就是耍流氓。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不!
根據《中國大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45歲之前的體檢,在沒有任何症狀(比如便秘,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等)和沒有相關家族史情況下,可以選擇不急着做。但是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近年來結直腸癌患者數量在不斷攀升,不僅是發病率在升高,還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如果有條件,能提前幾年做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國内有位著名消化病專家言:每一個成年人應該把做一次胃腸鏡當作45歲的生日禮物
我真的很害怕腸鏡,可以用CT、糞便隐血檢測、基因檢測等替代腸鏡檢查嗎?
腹部影像檢查不能代替胃腸鏡檢查,腸道屬于空腔器官,隻有做腸鏡才能直觀的觀察腸腔内粘膜的情況,腫物、潰瘍的形态,以及取病理活檢内鏡下治療等。當然,諸如糞便隐血試驗和基因檢測等早篩仍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出現陽性結果,仍然需要通過腸鏡檢查進行确診。
腸鏡檢查是怎麼完成的呢,會不會很難受呢?腸鏡是一根頭部帶有高清攝像頭的軟管,同時腸鏡内部還有可以放置操作器械的通道,從而能夠在腸鏡下鉗取組織做病理檢查,必要時還可以同時進行切除病變等操作。腸鏡檢查就是從肛門插入這根“軟管”,依次通過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看到回盲瓣後退鏡觀察,部分醫生也會進入回腸末端,即小腸的最後一段進行觀察。腸鏡的檢查時間一般在15-30分鐘左右,如果有息肉需要摘除,檢查時間視治療方式和摘除的難易程度而定。
目前腸鏡都是在麻醉下進行,即所謂“無痛腸鏡”。檢查時,受檢者渾然不知,絲毫沒有痛苦,不過一個小小的打盹兒。大家也不必擔憂麻藥會對身體有多大傷害,。想想吧,做個大手術,短則兩個小時,長者七八個小時,麻醉藥、肌松藥等用很多,病人都能耐受。無痛腸鏡使用的麻醉藥是很少的。
腸鏡檢查前,需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預約時間,通常做無痛腸鏡之前還需要挂一個麻醉門診,做無痛腸鏡查當天還要求必須有一位家屬陪同。所以一套操作下來預約時間會長一些。
确認了腸鏡檢查的日期後,最好在檢查前3天手機上定個鬧鐘提醒,需要開始注意飲食啦。腸鏡檢查前2-3天盡量避免高纖維蔬菜和堅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腸鏡檢查前一天可以吃流質或者半流質,比如:藕粉、白粥、蒸蛋,爛糊面等。
腸鏡檢查需要提前喝瀉藥清腸,這一步非常的重要。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腸鏡檢查過程中最難的一步。因為瀉藥真的好難喝!雖然很多醫院或診所會提供菠蘿味或者橘子味的瀉藥了,但是口味依然不是很好,而且由于清腸劑是滲透性的藥品,需要喝大量的水(可以用檸檬水,白糖水,運動飲料等代替),這也是一大挑戰,受檢者以自己能接受能耐受的速度服用,但也不能過急過快,以免超過自己的耐受能力,引發嘔吐,反而影響清腸效果。服用清腸劑期間,多走動,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胃内清腸劑下排,增進清腸效果。
如果清腸不到位,可能會增加腸鏡插入難度,甚至堵塞腸鏡孔道,增加診療時間,增加腸鏡診療操作風險,增加受檢者苦痛;還可能影響腸黏膜觀察,增加了腸息肉及早期癌的漏診率,影響腸鏡診療效果與價值。所以一定不能偷懶和不遵醫囑,最後吃苦的還是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藥物的使用也有禁忌人群:肝功能衰竭、嚴重呼吸循環系統疾病,或是身體狀況很差的病人是不建議進行無痛腸鏡。
最後,無痛腸鏡确實會比普通腸鏡貴一些。
完成腸鏡檢查後,需要做什麼呢?如果有息肉摘除等内鏡下治療,部分病人需要住院留觀,以防術後出現出血、穿孔、感染等并發症。治療後飲食遵醫囑,正規醫療機構都會給出術後告知書,如果結果提示無異常,無痛腸鏡需要等待1-2小時後正常喝水用餐,普通腸鏡則不影響用餐時間。
查出了腸息肉,我每年都要複查嗎?這是不一定的,需要根據病理結果具體案例具體分析,複查時間遵醫囑,如果沒什麼特殊情況,腸鏡是不需要每年都做的。
腸鏡可以幫助醫生看見隐藏在我們身體裡的腸道,更加直觀的觀察腸道粘膜是否發生病變,在腸鏡檢查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進行組織活檢,對于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結直腸癌與其他腫瘤比較,發展相對緩慢,從息肉到腸癌,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如能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盡早做腸鏡檢查,就能将它消滅在萌芽狀态。用一次腸鏡換幾年或幾十年的安心,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