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思考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

思考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08:14:24

商業模式絕對算是如今商業活動中的高頻詞。

投資人看企業價值,商業模式好壞是至關重要的評判标準。企業要融資做商業計劃,商業模式是必須要講清楚的重點。企業要做出長期價值,擁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不可或缺。

雖然這四個字經常被提及,但我們服務企業的時候發現,大家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并不一緻。有的簡化為盈利模式,有的理解為産品與服務……

這也直接導緻,很多企業表達的商業模式,并非投資人想看到的。企業按片面的理解設計與落地商業模式,常常事與願違。

企業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我們認為,是企業組合與配置資源、從而創造價值的方式。

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要說清楚,企業如何整合資源、開展業務活動、打開價值通路,提供産品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價值,從而取得盈利,最終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所以,設計與優化商業模式,就是對上述所有要素的深入思考。基于這些要素,我們總結了九個需要企業想清楚的問題,以幫助企業朋友思考、審視與優化商業模式。

思考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一定要想清楚的九個問題)1

思考商業模式的九個問題(來源:微木咨詢)

01|客戶群體是誰

德魯克曾說,企業存在的目的是創造客戶。商業模式成立的基礎,正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如果失去了這個基礎,再有創造力、故事性的模式,本質上都不成立。

所以,思考商業模式,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企業的客戶是誰,即客戶群體。

企業的客戶群體,通常有四種類型。

一是大衆客戶,即不分高低貴賤,所有人都是可能的客戶。如農夫山泉礦泉水,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

二是小衆客戶,通常僅針對小部分群體提供定制化服務。如我們曾服務的一家企業,專門為前1%的高淨值人群提供定制家具。

三是雙邊客戶,也就是面對的不隻一種客戶。這是典型的平台模式。

四是細分客戶,也即根據客戶特點進行細分。

企業服務的客戶越大衆,模式往往越有價值。比如農夫山泉,産品單價很低,因為大衆、剛需、高頻,所以能支撐起近5000億的市值。

對中小企業而言,資源與能力都有限,很難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所以中小企業往往需要從細分客戶切入。把細分客戶服務好,核心資源與能力得到強化後,再往更大衆的客戶群體延伸。剛開始就要做大衆市場的企業,往往也難有資本願意買單。

細分客戶群體,有很多維度,按客戶主體類别,可以分為政府(G端客戶)、企業(B端客戶)或是個人(C端客戶),對于每類客戶,又可以按地理、行為、場景等維度進一步細分。

隻有客戶群體足夠精準,客戶畫像才會足夠清晰。客戶有什麼動機?什麼需求?什麼行為特征?認識到這些,企業才能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價值。

02|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明确了客戶群體,企業需要思考,為客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也就是我們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

不少中小企業主以産品先入為主,認為隻有做出好的産品,自然有客戶願意買單。其實,相比産品服務,價值才是客戶願意為企業買單的最終理由,産品隻是企業提供價值的載體。

先思考價值,是從客戶出發的客戶思維。先思考産品,是從企業出發的産品思維。這兩種思維短期或許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高低必現。

企業為客戶提供的價值有很多類型,包括低價、性價比、便利、品質、身份認同、降低風險等。如近幾年出現的十元快剪,提供的價值是低價、便利;很多人網上購物會選擇有“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承諾的店鋪,買的就是降低風險。

從價值出發,更容易看到一個模式的本質。比如勞力士,向大多數客戶提供的價值并不是手表本身,而是一種身份認同。從這個角度思考,勞力士的競品就遠不是其他手表,而是其他同檔次的奢侈品。

要明确企業提供的價值,可以先深入了解目标客群要求的價值,再研究競争對手提供的價值,進而得出企業能夠提供的獨特價值。

03|提供什麼産品服務

明确了價值,企業要進一步回答傳遞價值的載體:我們提供什麼樣的産品服務?

一家有價值的企業,提供好的、有價值的産品服務是必備條件。企業提供的産品服務,通常有三大類别,一是産品,二是服務,三是解決方案

如何理解三者的區别?

如果客戶需要将一顆釘子釘在牆上。提供産品的企業,會試圖将釘子與錘子賣給客戶。提供服務的企業,會上門幫助客戶将釘子釘在牆上。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會進一步深挖客戶為什麼有這個需求,再基于更根本的需求為客戶制定解決方案。

相比産品服務,解決方案偏定制化,更有利于企業脫開同質化競争,建立更深層次的客戶關系。但是,也因為定制化、重服務,解決方案型模式難以快速擴張。

所以,三種類型在商業價值上各有利弊。選擇哪一類,需要企業結合客戶需求、戰略目标、投入産出綜合考慮。

另外,一家企業往往提供不隻一種産品服務,需要有多種産品服務滿足引流、競争與利潤的需求。

那麼,多種産品該如何組合定位?我們通常用産品金字塔模型來定位不同的産品,即将産品分為中高端和低端,中高端要利潤,以低端獲取流量、阻擊低端市場的競争。仔細觀察,其實我們身邊很多商店都采用了這種組合方式。

另外,需要注意,企業家的産品不該隻是企業提供的産品服務,還應該是企業本身,體現為企業的股權。

一家企業的股權是否具有高價值,不隻由好的産品決定。更多決定因素,詳見《決定企業長期股權價值的五字密碼》。

04|價值通路/價值鍊是怎樣的

理清了企業的客戶、價值與産品服務,随之而來的問題是,企業如何向客戶提供産品服務,實現客戶價值?這段創造與實現客戶價值的全過程,我們稱之為價值通路。

一個完整的價值通路,包括讓客戶知道、赢得客戶信任、促使客戶購買、研發與生産産品、将産品交付客戶、售後服務、促使客戶二次購買等環節。這條通路的所有業務活動,也稱為價值鍊。

如果說産品服務是企業的表,那麼價值鍊才是企業的裡,是真正認識一家企業的通道,也是商業模式設計相當花時間的部分。

思考價值鍊,企業需要梳理開展的所有業務活動、以及每項活動的開展方式。價值鍊的改變與創新,往往可能帶來模式效率的顯著提升。

20世紀60年代,服裝品牌GAP創始人費雪經營服裝店,當時服裝産業鍊的紡織、印染、設計、縫紉,直到最後的渠道、零售環節,都是由不同企業完成。因此導緻産品叠代慢、庫存積壓等經營問題。

費雪看到傳統模式的弊端,決定改造價值鍊。與傳統産業鍊的分割不同,GAP親自主導品牌、設計、零售渠道環節,做設計、同時把生産外包到各廠商,企業僅負責供應商的管理。

如此運轉,GAP當時能做到兩個月推新款,庫存周期也大大低于行業水平,成為SPA模式的鼻祖。

所以,不同的價值鍊,往往會帶來不同的價值結果。企業要追求高價值,需要識别并掌握其中的兩個戰略要素:一是關鍵業務活動,二是關鍵資源能力

05|關鍵業務活動有哪些

所謂關鍵業務活動,區别于一般業務活動,往往對企業的模式價值起到決定性作用。通常有兩類。

一是對企業取得競争優勢、實現獨特價值至關重要,簡稱“高價值”活動。

每種産業、每個行業都有決定競争優勢的高價值活動。

比如創新藥行業,研發是高價值活動,對新藥研發缺乏掌控力的企業不可能獲得高價值。

再比如傳統制造業有條著名的“微笑曲線”,即是對制造企業研發、營銷環節價值高于制造環節的總結。

同時,具體到每家企業,還要找到決定能否實現獨特價值的高價值活動。

比如,我們曾服務的一家傳統企業,雖然将大部分産品委外代工,但它總能以更低的價格将産品提供給客戶。分析它的價值鍊,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掌控了代工上遊大宗原材料的采購環節。這個環節,也就是這家企業的高價值活動。

二是可能對模式運行帶來較高風險,簡稱“高風險”活動。華為手機近年遭受的缺芯危機就是很好的诠釋。

對于很多行業,帶來高風險的不一定是芯片制造這樣的高科技環節,反而可能是最基本的活動。比如對于食品類企業,關系到食品安全的活動都是高風險,否則三聚氰胺類事件一旦發生,企業就再難有立足之地。

所以,企業梳理業務活動時,要着重識别“高價值”和“高風險”活動,找到掌控這兩類活動的有效方式。越能充分掌控,企業越能實現穩健、超越同行的股權價值。

06|關鍵資源和能力是什麼

梳理完價值鍊上的活動,我們基本摸清了企業創造價值的基本邏輯。但并不足以指導企業如何整合資源與能力。所以,透過價值鍊,企業還要深挖背後的兩個要素:資源和能力。

每一項活動,都在消耗資源。比如老闆讓小王打印一份文件,這個簡單的活動,會消耗小王的時間、打印機的使用壽命、油墨、白紙。小王隻是發送電子版,老闆一樣能看到文件,但隻消耗了小王更少的時間和忽略不計的網絡費。

不同的活動,其實是資源的不同組合與利用方式。

對企業而言,資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有形資源,比如廠房、設備、現金等,一類是無形資源,比如人才、品牌、數據、商标、專利等。

通過對資源的不同組合,企業會形成不同的能力。

比如支撐Shein高速發展的快周轉能力,正是通過對市場信息、設計師、供應鍊、軟件系統等資源的高效整合完成。

一家企業可能具備的能力還有很多,比如産品創新能力、規模化制造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

一個模式能運轉,需要多方面的資源與能力。企業要透過業務活動,識别并獲取資源與能力,尤其要花心思獲取其中決定企業模式優劣與競争地位的部分,也稱為關鍵資源與能力

所謂“關鍵”,有三個特征。一是價值性,即資源與能力要對企業的模式有價值,二是難模仿,即資源與能力難被其他企業模仿。三是稀缺性,即資源與能力相對稀缺。

以這三個特征來理解,茅台的品牌、水源等都稱得上是“關鍵”,這也是茅台能穩定獲得現金流的重要原因。

07|如何整合重要關聯方

為了獲取資源和能力、建立競争優勢,企業需要整合重要的利益相關方。如何整合重要關聯方,是企業要回答的第七個問題。

這個問題涉及兩個要點,一是重要的關聯方,二是整合機制。

基于業務活動與資源能力,企業擁有很多利益關聯方,比如客戶、員工、股東、供應商、戰略合作夥伴、銀行、政府等。其中涉及企業關鍵資源能力的關聯方,往往是重要的關聯方,值得企業投入更多精力整合。

那麼,如何整合呢?整合的方式,就是機制。機制最直接的體現,是企業與關聯方如何展開合作。比如,企業和客戶簽訂的合同、和供應商簽的合同、與員工簽的勞動合同、和戰略合作夥伴商定的合作方式,都是機制。

機制本質上是對責、權、利的分配,核心是利。所以價格是機制最值得花時間思考的部分,比如産品售價、原材料采購價格、員工薪酬等。

對企業來說,最底層、最長期的機制,是股權的分配。所以股權架構的設計絕不隻是為了掌握控制權、降低稅負,還為了綁定重要關聯方、整合股東的關鍵資源和能力。

比如,拼多多能快速崛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成立初期就引入騰訊作為重要股東,從而為它的社交擴散鋪平道路。

因此,企業思考模式,一定要基于關鍵資源能力,充分利用股權的力量,整合重要關聯方。

08|盈利模式是什麼

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價值。對于投資人或股東來說,價值的重要體現,就是利潤。

不管看起來多酷炫的商業模式,最終都要回到一個檢驗标準,能否盈利。因此,想清楚企業的盈利模式,尤其重要。

很多人一聊到盈利模式,就開始說收入方式、成本結構,但其實盈利模式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我靠什麼盈利?

曾經有句流傳很廣的話:“風來了,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很有意思,可以解釋企業憑什麼赢利的三種原因。

一是有風,可以理解為市場紅利期,供不應求,參與者都有份;二是有翅膀、能适應好天氣,可以理解為成長緩慢、競争緩和的市場中,企業具備基本維持生存的能力;三是翅膀堅硬,能适應惡劣的天氣,這類企業往往具備跨越周期的核心競争力。

那麼,什麼樣的競争力才算核心競争力呢?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把這個東西叫做“護城河”,其來源包括無形資産、網絡效應、轉換成本、成本優勢等。

認識到自己靠什麼盈利。我們再來看通常所說的盈利模式,其實它是你價值創造活動在财務報表上的自然反映,可以拆解為收入和成本

收入方式,也就是企業的收入從哪裡來,其實這和企業所提供的産品、服務是一脈相承的。主要包括:産品銷售收入、服務收入、訂閱收入、租賃收入、授權收入、經紀收入、廣告收入、投資收入等。

成本結構,最直觀的就是看财務報表,固定成本多少、變動成本多少。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成本背後是什麼樣的活動或資源占用了主要的成本,是否有優化空間。

09|現金流模式是什麼

實現盈利的模式,不一定是好模式。比如我們曾接觸一些工程公司,動辄上億的利潤,但并不能獲得投資人親睐。因為利潤隻在賬面上,并沒有換來現金流。

所以,要設計出有價值的模式,還需要回到長期價值的終極評判标準:自由現金流,也就是企業在維持原有營業規模的基礎上,通過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現金淨流量。

可以進一步簡化為公式:

自由現金流=利潤*利潤現金含量-維持性資本投入。

比如小王開了一家打印店,每年有20萬元的利潤,但其中5萬元都是賒賬,而且維持經營,需要定期維修、購買打印機,分攤到每年支出5萬元,所以小王每年真正能自由使用的現金流,是10萬元。

思考企業的現金流模式,要回到公式裡的兩個要點:一是利潤現金含量,其背後是企業的上下遊議價能力。二是維持性資本投入,也就是模式的資産輕重。

上下遊議價能力,重點體現在交易環節。通常有三種情形,以公司與客戶的交易為例。

一是客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形成當期收入。比如快餐店、超市等消費場景,大都是現場付錢。二是客戶提前付款,形成公司的預收款。比如經銷商采購茅台酒,需要提前打款,形成茅台的預收款。三是公司先提供服務,客戶延後付款,形成應收賬款。比如上文提到的很多工程公司。

在不影響合作關系的前提下,如果企業能對上遊形成相對多的應付賬款,對下遊形成相對多的預收賬款,則獲得的自由現金流會更多。

就資産輕重而言,輕資産的優勢很明顯。一方面可以更快速地擴張、天花闆更高,另一方面模式的風險更低。

但是,重資産并非一無是處。在關鍵業務活動投入重資産,不僅可以為潛在進入者設置較高的進入門檻。而且,可以提升企業對産品和服務的掌控力。京東對供應鍊的投資就是重資産,但同時也形成了京東的核心競争力。

所以,企業在思考模式輕重時,要回到價值通路上。對于關鍵業務活動,該重則重;對于非關鍵業務活動,能輕則輕。

最後,回答好以上九個問題,相信企業朋友對商業模式已經有了系統思考,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快速行動與叠代。

再好的商業模式,想出來隻是開始,最終需要時間的力量來鑄就。

思考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一定要想清楚的九個問題)2

關于微木咨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