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美國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

美國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2:03:55

美國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2003年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拿着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聯合國大會上指控伊拉克大肆研發制造化學武器,随後這瓶不為人所知成分的“證據”,便成了美國發動針對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戰争的理由但伊拉克作為世界第四大原油儲量國,一時間“都是為了石油”的戰争論調甚嚣塵上,那麼美國耗費7630億美元打赢了伊拉克戰争,最終掌控了伊拉克石油了嗎?又怎麼會說中國得到了便宜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美國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美國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美國耗費7630億美元打赢了伊拉克戰争)1

美國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

2003年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拿着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聯合國大會上指控伊拉克大肆研發制造化學武器,随後這瓶不為人所知成分的“證據”,便成了美國發動針對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戰争的理由。但伊拉克作為世界第四大原油儲量國,一時間“都是為了石油”的戰争論調甚嚣塵上,那麼美國耗費7630億美元打赢了伊拉克戰争,最終掌控了伊拉克石油了嗎?又怎麼會說中國得到了便宜呢?

2003年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拿着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聯合國大會上指控伊拉克大肆研發制造化學武器。

其實2003年的伊拉克戰争,是1990年海灣戰争的延續。海灣戰争中,薩達姆雖然失敗,卻政權不倒,依然高舉反以旗幟,與美國繼續周旋,成為美國實施中東地區戰略意圖的阻力,美國出擊伊拉克,就是借反恐之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争,從而在中東的核心腹地打下一顆“锲子”,從而拉開美國武力改造中東的序幕。

伊拉克處于中東極具地緣政治經濟意義核心的兩河流域,是新月沃地的東半部,是中東不可忽視的強國。

要知道,自從埃及在上世紀70年代經曆四次中東戰争的摧殘後,基本退出了中東領袖的候選,而後來居上有潛力領導中東伊斯蘭世界的便是伊拉克。伊拉克處于中東極具地緣政治經濟意義核心的兩河流域,是新月沃地的東半部(與以色列占據的西半部相對),石油儲量又位居世界第四,且經濟在薩達姆的強人政治領導下,已成為中東不可忽視的強國。特别是其高舉反以反美旗幟,對美國實施其中東戰略是個不小的威脅。曾有美國高官公開聲稱:伊拉克是美國在中東建立軍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中東石油生産國占了OPEC成員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國,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

特别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随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阿拉伯成員國收回石油标價權,美國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場供應的主動權,之後前者以石油為武器,引發1973年、1979年和1990年三次世界石油危機,重創歐美工業國家經濟。西方國家隻能通過國際能源組織和節能技術被動消極地應對世界石油市場的波動,反制石油輸出國組織配額生産機制的手段寥寥無幾。所以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希望通過這次“倒薩控伊”的戰争,在一定程度上将世界石油供給的主動權重新控制在自己手裡。

2003年伊拉克戰争美國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勝利,但卻陷入到狂氣持久的遊擊戰中,耗費巨大。

事實上,美國也确實打赢了伊拉克戰争,而且是在戰争發起後不足1個月的時間裡,就基本打殘了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其實早從1980年開始,伊拉克經過八年的兩伊戰争和1990年第一次海灣戰争的消耗,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名号早已成紙糊,所以面對美軍現代化新式武器的代差碾壓,薩達姆的軍隊投誠很多,于是伊拉克戰争便以美軍傷亡262人,耗費230億美元的代價打完了。

伊拉克内部存在什葉派、遜尼派和 庫爾德人三大派系,圖為伊拉克民族宗教地緣結構圖。

戰後,伊拉克在美國的主導下大搞西式民主體制,由于伊拉克内部存在結構性的三大派系矛盾:占據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什葉派、占據阿拉伯高原東段的遜尼派和占據北部山地(主産油區)的庫爾德人。其中阿拉伯人占全國總人口的73%, 庫爾德人占21%。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占總人口的95%,其中什葉派占54%、遜尼派占41%。三派相互制約共同掌權的模式看似很民主,其實對于伊拉克發展而言卻是弊大于利,由于三派矛盾重重,相互制衡必然導緻内耗劇增,進而延誤國家發展規劃的推進,國力恢複必然緩慢,這正是美國想要的。

伊拉克占據新月沃地的先天優勢,再加上巨大儲量的油氣資源,隻要社會環境趨于穩定,便能迅速恢複國力。

要知道伊拉克占據新月沃地的先天優勢,再加上巨大儲量的油氣資源,隻要社會環境趨于穩定,再加上專制體制善于集中資源減少内耗的優勢,國力恢複定然迅速,所以這也是伊拉克在經曆慘痛的兩伊戰争和第一次海灣戰争後,依然成為不可忽視的中東大國的根源。而美國不可能支持一個統一的伊斯蘭世界存在于中東,所以從政體上讓伊拉克陷入“停滞”,進而像日本一樣進入“失去的二十年”怪圈。

中東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伊拉克是中東地緣中心,必會引來外部勢力的滲透。

此外從整個中東的地緣視角來看,中東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往來的交通樞紐,而伊拉克作為中東的地緣中心,必然會引來外部勢力的滲透。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中東的遜尼派國家會支持伊拉克遜尼派,而伊朗必然會支持什葉派,再加上與土耳其有着數百年糾葛恩怨的庫爾德人,作為中東除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之外的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的庫爾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亞、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帶。于是伊拉克自然就成了伊斯蘭世界的地緣沖突中心,想靠分權制衡的西式民主體制獲得國力迅速恢複,恐怕難了。

從發動伊拉克戰争的戰略目的來看,美國在伊拉克駐軍有了立足之地,盡管留下一個爛攤子,卻部署一個大局。

所以從發動伊拉克戰争的戰略目的來看,美國在伊拉克駐軍有了立足之地,盡管留下一個爛攤子,卻部署一個大局,是輸是赢也就一目了然。隻是美國似乎也丢了伊拉克,雖然“倒薩”大獲成功,但“控伊”卻遠未達到。鑒于伊拉克國内派别占主體的什葉派與伊朗的關系千絲萬縷,而美國與伊朗的敵對,終将使伊拉克什葉派對其不爽,同時伊拉克遜尼派原本作為執政派别被老美來下馬來,交好隻能停留在表面。

美國扶持庫爾德武裝隻是充當自己的“白手套”,打擊ISIS和基地組織,而并不可能支持庫爾德獨立建國。

至于庫爾德人,原本美國扶持庫爾德武裝是充當自己的“白手套”,打擊ISIS和基地組織,而庫爾德人為了達成獨立建國也甘心被其利用,但實際上美國不可能支持庫爾德人在土、叙和兩伊的交界地帶建國,這樣會遭到整個阿拉伯世界和土耳其的反美浪潮,所以美國撤軍叙利亞戰争才沒有顧及庫爾德人武裝正在遭受土耳其鎮壓,于是庫爾德人大呼再次遭到美國背叛。

作為中東第四大民族,庫爾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亞、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帶。

實際上從1923年美國簽訂《洛桑條約》将庫爾德人拆分到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亞四國,成為任其一國都是少數民族算起,庫爾德人已經遭到美國“背叛”七次,每一次被抛棄後都被所在國武力鎮壓,死傷無數。比如1963年,美國說服庫爾德人支持伊拉克新政權,結果伊拉克交好蘇聯,于是美國便交好伊朗,同時鼓動庫爾德人叛亂,緻使伊朗與伊拉克合力對付庫爾德人,但此時美國卻完全撇清與庫爾德人的聯系,結果庫爾德人被薩達姆暴力鎮壓,甚至動用種族滅絕計劃和化武。所以庫爾德人對美國的心态可謂複雜。

伊拉克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儲備國,圖為伊拉克油氣資源分布圖。

這種背景下,導緻的最終結果便是美國雖然打赢了伊拉克戰争,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是伊拉克新政權卻對美國并不感冒。所以2009年3月中石油與北方工業公司合資組建的"中國綠洲石油公司 "拿下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成為伊拉克戰後第一單對外石油合作項目的赢家。同年10月,中石油與英國BP石油的聯合體拿下伊拉克最大、世界第六的巨型油田—魯邁拉油田的開采權,其中中石油占37%的權益。

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油氣資源合作項目

中石油不僅一躍成為在伊拉克運營的最大外國石油公司,而且一定程度上挑戰了當時的全球石油利益格局。很多人突然發現,原來伊拉克的油氣資源并沒有被西方國際石油公司早早"預定"完畢,伊拉克新政府對其境内油田的開發合作有着相當的自主權。要知道薩達姆時期,伊拉克的油田是全部歸屬于國有石油公司在開發。

如今伊拉克戰争已經過去18年,但伊拉克的局勢也沒有如想象的那樣趨于穩定,反而愈發混亂。

如今伊拉克戰争已經過去18年,雖然早在2003年4月15日美國就結束了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但是直到2011年底才正式結束戰争,長達9年的伊拉克戰争,讓美國付出了4869名美軍陣亡、耗費7630億美元軍費的代價打赢了伊拉克戰争,但并沒有掌控伊拉克,伊拉克的局勢也沒有如想象的那樣趨于穩定,反而愈發混亂,于是ISIS和基地組織來了...。

備注: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