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這裡是“芭提雅成都分雅”,是“西雙版納成都分納”,是無數年輕人推崇的人間煙火氣;
網絡上,這裡是火遍小紅書的寶藏夜市,是夜色成都的必玩打卡地,是年輕人玩耍時的精神栖息之所。
近日,三色路夜市在成都出圈。它屬于“露營風”,屬于“霓虹燈”,屬于年輕人。
一公裡路超200位攤主
如果用顔色來形容一條路。白天,“三色路”是上班族的白襯衫,是秋日好天氣的成都藍,是零散矗立的灰色辦公樓。夜晚,則是亮起串字的粉色霓虹,是道路兩側不滅的黃色夜燈,是一排排挂在車身上的彩色店鋪店招。它一直都是彩色的。
“三色路夜市”其實并不在三色路,而是在與之平行的國華街。因靠近三色路,有了現在的稱呼。它的起點在國華街與翠影路交叉口,沿着一旁錦江的流動方向,一路向南展開,超200位商家在大約一公裡長的路段上擺起了各自的攤點,其中不少為車輛後備箱改造的“後備箱商鋪”,還有露營風的帳篷。
秋楓是三色路夜市的一名攤主,他的店叫“公路咖啡”,常見的美式、拿鐵、生椰都有。說是賣咖啡,其實也包含不少啤酒和調制酒。10月27日,是他擺攤的第三周。
“我的工作是戶外導遊,本身也喜歡喝咖啡,學了兩三年咖啡制作,有空擺擺攤。”秋楓的車是一輛2016年的金龍旅居車,車頂上挂滿了旅行時拍的照片。
要說吸引年輕人的地方,秋楓覺得,“年輕人更喜歡這種開放、放松的環境,人可以更随意一些,人與人之間也可能更敞開心扉,比去酒吧和清吧更灑脫。”
夜市上主要以酒水為主,親民消費。有在藍色車後座的水吧打卡“我在成都很想你”,有手繪出10種食材的海南清補涼“布吉島”。在這裡擺攤沒有攤位費,隻需要出7塊錢的垃圾清運費,開放時間從晚上8點持續到深夜12點。
有不少商家将自己的擺攤日記發布到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吸引了不少人關注。比如這家名為“大涼山特色燒烤”的商家,出攤時間、備了什麼菜,日常的食材采購等情況,每天都會通過網絡發布,吸引了近千次點贊。
網絡的關注,讓“三色路夜市”快速走紅,吸引了衆多年輕的都市男女前往打卡。有人把這裡比作“芭提雅成都分雅”、“西雙版納成都分納”,稱它為“後備箱集市”,也有人說這裡是最具人間煙火的夜市。
外地年輕人專程來打卡
夜市上有很多迎合年輕人的小心思。
在這家“不如喝點”的酒水鋪,老闆在桌子上放着高高瘦瘦的9個酒瓶,每個客桌上的桌燈造型都不一樣,有火烈鳥、椰子樹和彩虹。最受歡迎的是手打檸檬茶,每隔幾分鐘就有人點上一杯。
現場簡易起鍋的泡面店“來碗泡面”,女店主在三口竈前不停忙活,兩口鍋煮面、一口鍋煎蛋。即便是泡面,也比尋常的泡面更“摩登”:有辣白菜味、芝士味和咖喱味。
一位帶上牛仔帽的年輕人則在直播鏡頭前,用吉他彈着歌曲,旁邊挂着的是一條簡單橫幅:“咖啡是成年人白天的酒。”
晚上10點,來自深圳的小馬和朋友小王坐在夜市一處攤位前,已經吃了烤面筋、泡面和豬肉餅的兩個人感覺不錯。“我是第一次來成都,正好辭職了想旅遊放松一下。”小馬的成都朋友向她推薦了三色路夜市,“酒吧和商場哪個城市都有,我們來就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成都,這裡有很多年輕人,煙火氣也十足。”在她看來,商場适合購物,酒吧适合社交,而三色路夜市适合談心。
和小馬有同樣感覺的還有成都人“稻草人”——他這樣介紹自己。“年輕人就喜歡這種,現在露營風也很好。相較于酒吧、live house的娛樂,露營風更适合好朋友之間,坐下來談心聊天都會更舒服。”他說。
随行的同伴也有着相似的表達:“如果是宴客,我選擇餐廳、酒吧;但如果是親密的朋友,更适合來夜市。”
三色路夜市的興起還與一群停不下來的滑闆愛好者有關。一旁的Woodpark輕極限運動公園是專為城市設計的闆類運動樂園,專設的平衡車、自行車滑闆坡道,吸引着不少年輕人,被稱為“滑闆玩家的天堂”。
公園附近的一家滑闆店已經開店一年半,負責人孫女士一步步看着夜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開始因為玩滑闆的大多是年輕人,慢慢的就自發形成了一個聚集地,直到2021年10月份左右,夜市逐步成型,現在也火了起來。”在孫女士印象中,夜市最開始賣一些冷飲,現在有了小吃、燒烤、酒飲。
“露營風” “後備箱”:正好擊中年輕人的心
戶外桌椅闆凳、後備箱櫥窗、手打檸檬茶、海島風桌燈、調制酒、帳篷……露營風的布置讓三色路夜市持續散發着吸引力。
這不是成都第一個火起來的露營風夜市,此前的北湖公園、秀麗東方、青龍湖都聚集了不少露營風愛好者。今年以來,成都周邊大大小小的公園也都随處可見安營紮寨的帳篷。
在今年馬蜂窩發布的《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數據指出,90後、00後的年輕遊客與80後親子遊群體是露營圈的“支柱”人群,兩者共占比87%。這批人又是網絡化人群的代表,無論是自己與友人的餐飲娛樂,還是80後、90後親子出遊、友人小聚,他們都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也有足夠的傳播能力。
露營風為什麼火?根據全球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發布的《2022全球十大消費者趨勢》報告顯示,都市化的田園生活成為消費者的向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尋找“戶外綠洲”,抽出更多時間擁抱自然,那些向往田園的都市人正将這種行動變成長期的生活選擇。
而“露營風”與“後備箱”相結合,正好擊中了年輕人的心。
“此類夜間經濟是在響應和迎合國家政策的紅利,更是在匹配消費端的核心訴求。夜間經濟是提振經濟、拉動内需的一個很重要的抓手。”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廣東省食安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分析,夜經濟的主要時段大都集中在夏秋,在疫情大背景下,餐飲業态競争越來越激烈,“餐飲夜市”成為了餐企提高營收的蹊徑和新的增長點,也成為許多年輕人創業的首選。
晚上11點,天開始下起小雨,三色路夜市上人氣不減。夜幕降臨,一個個小桌前,彩色桌燈旁是和朋友暢聊的年輕人的臉龐,閃爍的星星燈點綴整條街,一起點亮的還有挂出來的店招:“把愛留在成都”。
紅星新聞記者 顔雪 攝影 王勤 實習生 楊薇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