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 PPT 的時候,PPT 的邏輯和内容已足夠讓人頭疼,但制作本身往往也不是一件讓人順心的事情。
其實,并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行,而是因為你沒有選對正确的工具,在一些基礎操作的内容上,花了太久的時間。
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小問答:從 1 加到 5,你會怎麼加呢?
是 1 1 1 1 1=5,還是 1 4=5 呢?
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會選後者,因為後者可以更快達到同樣的目的。其中的 4,就是我們提高計算效率的工具。
做 PPT 也是,達到同樣的目的,往往有更高效的方式。比如我要把這兩個矩形統一大小,傳統方法是這麼做的——
這就是 1 1 1 1 1=5 的效果。但如果你使用了我們 iSlide 中的設計工具,就可以達到 1 4=5 的效果↓
前者花了 9 秒,使用了 iSlide 後僅僅用了 3 秒。
所以呢,今天小艾的目标,就是手把手教會大家摸魚高效使用 iSlide 設計工具中幾個超級實用的功能鍵吧。
等大小
首先找到這個功能鍵的位置——
它的原理是什麼呢?我畫一個矩形,再選中它,在周圍可以看到這樣子的輪廓線——
在 PPT 中,這樣的輪廓線描述了形狀大小。使用等大小功能鍵,其實就是按照輪廓線對形狀進行了統一。
我在矩形上邊再畫一個圓,并選中讓輪廓線顯示出來——
如果我現在想要把圓形統一到矩形的大小,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可以觀察到圓形變成了橢圓,因為:統一大小是根據輪廓來的,而不是根據形狀。
在知道了原理之後,來看一個非常實用的場景:我們要做一頁照片牆,把照片全部放到 PPT 後是這樣的——
密集恐懼症别慌!到了發揮我們等大小功能的時候了!
先确定一張圖片的大小——
然後使用等大小工具,把所有其他圖片變得和它一樣大(注意:要最後選中我們目标大小的圖片)
稍加排版,就可以做出一頁我們想要的照片牆頁面啦——
文字矢量化
我按頭安利的功能之一!之前很多高級感的封面就是用這個功能做的。但在介紹它實用的場景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原理——
在 PPT 中,想改變文字的大小,隻有一個途徑,就是改變字号大小。
但字号和大小的聯系并不是特别直觀,就像 200 平米的房子,聽到我們會覺得面積很大,但具體是多大呢,可能是比劃不出的。
在 PPT 中,我們的形狀是這麼調整大小的——
像這樣“指哪打哪”的形狀,被稱之為矢量圖形。“文字矢量化”的意思,就是把文字轉化成矢量圖形,可以做到拖到哪裡就放到多大。
在這個位置——
選中文本框,點了這個鍵之後,就可以盡情放飛自我了——
請注意!一旦文字矢量化了之後,就不能再編輯了。如果要使用這個功能,要确保這段文字已經完全定稿了。
怎麼用呢?來看看它的使用場景:這是一頁幾乎完成了的封面——
目前背景有點空,我們可以考慮在标題背後放英語作為裝飾。
輸入“REPORT”後,進行轉矢量操作,并置于底層。
然後我們就可以自由拖拽英文,到我們想要的大小。
比起慢慢地調節字号,是不是非常方便,一步就可以到位了~
最後調整一下透明度,一張封面頁就完成了。
位置互換
這個功能鍵可以說是我本人的最愛了。它在這個位置——
當我們把鼠标放上去之後,還會出現功能的描述。
什麼意思呢?
比如,畫面中有大小不一的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
如果我們同時選中按下左鍵的話,是這樣——
這就是“強制交換形狀位置的”效果。
也是說,在輪廓大小不變的情況下,把輪廓裡的東西進行更換位置。
我們再看一下右鍵的效果:
這一次兩個圖形雖然互換了位置,但是保留了原有的大小。這就是“交換形狀中心位置”的效果,僅僅互換了位置而已。
舉個例子:當制作内容頁的時候時候,我們會通常先做好一個容器。
然後複制出另外兩個——
然後我們需要替換右邊兩個容器中的圖标。
如果是傳統方法,就需要改大小,慢慢對位置……聽着就很勸退……
來看我們的設計工具是怎麼做到一步到位的——
非常便捷吧,再修改一下文字和删除多餘部分,就可以完成這一頁啦。
如果剛剛的三個功能算是我要推薦你的三道“大餐”,那接下來我還要送你兩道“甜點”。
選擇選項卡
老規矩,先找到這個選項卡的位置——
重點介紹這四個
這四個鍵的功能是可以用來調整圖層順序。傳統的圖層調整方式下移一層是這樣子的——
總共花了 4 步:選中→右鍵→置底圖層的右箭頭→下移一層
那用選擇選項卡呢?
總共花了 2 步:選中→點擊設計工具的功能鍵
在一次的操作中就減少了 2 步,如果做一份 PPT 能節省的操作,不用我多說了吧
對齊選項卡
iSlide 的對齊選項卡是我心中的 YYDS!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做 PPT 之後,反複調整修改對齊的痛苦吧,尤其是對強迫症來說,這個過程漫長又折磨。
但是有了對齊工具,我真的再沒有為這些細節問題操過心。
它在這裡——
這個選項卡中其實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各種對齊工具。
一般我們要對齊兩個元素,至少需要 6 秒的時間。
但用對齊選項卡的話,隻用了 3 秒。
快、準、狠!
積累下的節省時間,可能都足以做另一份 PPT 了。
其實,iSlide 設計工具的本質,是将一些 PPT 原本就能做到的事情快捷化。
也就是盡可能地用插件的力量,減輕那些繁瑣的步驟和重複性的工作,幫助我們,不加無意義的班,把時間花費在 PPT 邏輯的呈現和内容的打磨,而非死磕于一些本該由科技解決的細節問題上。
文章看一遍還不夠,上手練一遍才能成為自己的技能。趕快打開 PPT 嘗試一下今天說到的小知識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