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貫徹新發展理念共同富裕

貫徹新發展理念共同富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0:43:38

貫徹新發展理念共同富裕(貫徹協調發展理念)1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協調發展、基本公共服務、亞太區域經濟、課程思政、國企知識産權運營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陳梓睿:貫徹協調發展理念,堅定走共同富裕之路】

廣東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梓睿認為,協調發展理念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首先,協調發展奠定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協調發展的着眼點在于發展,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一方面,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從而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從而推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實現共同富裕。其次,協調發展通過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來縮小人民收入分配差距,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建立更為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各地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再次,協調發展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促進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步提升,确保“兩個文明”成果為全體人民所共享,通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和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後,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均衡發展。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彰顯社會公平正義,激發和凝聚各方面的社會活力,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創造和諧的社會條件。一方面,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和緻富本領。另一方面,在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時,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

摘編自《光明日報》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曉梅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既要推動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同步建立和協調推進,為促進共同富裕夯實根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資金投入、設施建設和人才配備的支持力度。又要推動公共服務優質發展。堅持共建共治共享,鼓勵多元主體協同共治、良性互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調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要推動公共服務創新發展。充分依托和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推動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深度融合,推動公共信息數據資源有序開放,促進公共服務資源整合。

摘編自《人民日報》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認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不僅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力,也為亞太區域經濟複蘇注入新活力。RCEP生效是實現亞太自貿區(FTAPP)的重要一步。通過RCEP形成包含中日韓三國的東亞自貿區,中日、日韓之間首次建立了自貿關系,為之後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和實現打下基礎,創造有利條件。RCEP生效是亞太區域高水平開放的重要一步。RCEP生效後,在貨物貿易方面,将顯著降低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成本。在知識産權、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方面,形成了較高水平的規則。RCEP生效是亞太區域産業鍊重塑的重要一步。RCEP生效後,将推動域内經濟要素自由流動,實現區域内産業鍊、供應鍊和價值鍊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RCEP生效也将加速中國與亞太區域建立互利共赢産業鍊,有力推動亞太區域内經濟複蘇。對中國而言,RCEP将有力推動中國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市場加大對全球的開放,特别是繼續與亞太國家分享中國市場機遇;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繼續為亞太國家提供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形成新格局。對亞太地區國家而言,RCEP生效将有力推動成員國間相互構建相對獨立但齊全的國際分工體系。特别是在制造業各個領域,将形成一個兼具高、中、低端的完整産業結構,既滿足了各國的内循環,也實現了在15個成員國之間循環的“小全球化”。

摘編自《經濟日報》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劉翔表示,目前,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和實施符合自身特色、滿足自身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案。然而,課程思政實踐路徑存在着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課程思政實踐路徑多是從教學論的視角出發看待課程思政建設,缺乏系統的課程論重構思維。二是顯性的理論課程和隐性的實踐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不協調。三是課程思政建設主導了教師授課,卻沒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以新文科建設的思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創新發展,需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點:一是立足學科分類和課程評價體系改革,系統推進各學科體系課程思政的科學化、專業化路徑建設,為課程思政改革奠定學科和課程基礎。二是立足教師能力和學生能力“雙能力”體系建設,推動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效果走深走實。三是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文化奠基。四是搭建課程思政評價的科學體系,細化課程思政建設成果認定細則,激發教師主體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原動力。五是注重挖掘實踐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知識産權研究院副研究員葛章志認為,提升國有企業知識産權運營能力,是強化國有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國有企業競争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關鍵舉措。面對結構性供需失衡,國有企業能提供公共産品以彌補市場失靈,聚焦産業鍊、供應鍊、創新鍊的短闆,主動承擔起強鍊、補鍊、固鍊的重任,通過彙聚優勢資源促進新興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可持續發展。但也要注意到,當前國有企業在知識産權運營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須以知識産權強國戰略和強企戰略為引領,聚焦主業、直面問題、凝聚方向,以質量和價值為标準引導知識産權運營實踐,讓企業知識産權統起來、活起來、用起來。一是促進知識産權高效率運用。通過知識産權環境評估、專利導航等優化企業知識産權運營決策,依托企業重大項目和研發平台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實施專利技術标準化,在新業态新領域加強知識産權預先設計與布局。二是加強知識産權高水平管理。提升企業各類知識産權的集中管理、動态化分級管理水平,及時開展知識産權質量評價,積極組織知識産權管理規範貫标,适時組建内部知識産權運營機構。三是推動知識産權高層次國際競争。進一步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制修訂與國際标準接軌的國家、行業和企業标準提供信息支撐和技術依據,為國家在多邊合作框架體系中争取更多話語權。

摘編自《科技日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貫徹新發展理念共同富裕(貫徹協調發展理念)1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