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無論是咨詢還是在跟朋友聊天,我們都會聊天原生家庭,同時也聊到一個概念:自我分化。
很多人問我:“我如何知曉我的哪些行為是屬于分化程度低?我為什麼會分化程度低呢?”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自我分化”的相關知識。
一、什麼叫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是系統式家庭治療創始人Murray Bowen提出的,他指的是一種能夠分辨和管理個人情緒和理智并将自我獨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
它有兩個過程:
一是把自我從他人那裡分化出來,形象點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物學的分化,從母親身體裡分娩出來,而從此以後我們就經過了漫長的精神分娩過程。
還有一種分化是分辨理智過程(智力系統)和感受過程(情緒系統)。
二、自我分化高低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具體的表現有:
焦慮較少
關系融合較少
關系較好
生活問題較少
理智與情感的融合較少
較佳的決策判斷
較少擔心别人的觀點
因此,自我分化程度較高的人,在生活中,他們的決定是根據事實而非感覺,因而有着長遠的影響;
在關系中,他們也更容易與他人有好的互動,讓他人在關系中會感覺比較好。
也就是說,當個體分化程度較高時,在面對壓力情境下,覺察自己的觀點,有自我感,能理性地将事件與情緒分開,有較彈性的态度,具備較佳的情緒調适與因應策略。
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具體的表現有:
焦慮較多
關系融合較多
關系較差
生活問題較多
理智與情緒的融合較多
較差的決策判斷
較多擔心别人的觀點
因此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
在生活中:
他們活在感覺與主觀支配控制的世界之中,大部分的時間,他們的主觀感覺超過客觀合理的過程,無法分辨感覺與事實的差異。
對他們來說,生活中重大的決擇大多決定于感覺是否是對的。
在關系中:
人生的主要原則是給予愛與接受愛,關注以及認同。他們容易花費很多的時候和精力去尋找愛與認同;而當無法得到愛與認同時又會花很多精力攻擊這些不供給愛與認同的人。
所以,他們容易在人際交往中出現融合的狀态,彷佛他們就是一個共同的自我界限。
分化水平低的人,在處于平靜時,系統功能還可以保持良好;但處于焦慮狀态時,在關系中,成員可能退化為自私,互相攻擊和回避,凝聚能力低下,成員間的合作趨于崩潰。
也就是說當個體的自我分化程度較差,即個人的思想與感覺和他人融合(fusion)的程度越多時,情緒和行為反應易受他人情緒的影響,容易陷入家庭的情緒糾紛(Bowen, 1987)。
三、自我分化四個層次
依據融合與分化量尺,自我分化可以分為四層次:
第一層:為較低程度者:情感融合;
第二層:則為生活被情緒和他人反應所引導;
第三層:有發展适當的自我與分化;
第四層::習慣性将理智與情感分開
四、家庭哪些因素影響自我分化呢?
1) 父母自己及其家庭成員代際傳承的未解決的依戀程度。
即父母跟原生家庭融合程度或疏離程度較高的家庭,往往會代際傳承到親子關系,再影響到我們的自我分化。
2) 父母在婚姻關系中互動模式。
分化程度低的父母在關系的互動上,或者容易與孩子融合,糾纏有沖突,或者他們容易與孩子疏離,很難成為孩子很好的感性和理性結合的榜樣。
3) 父母在再生家庭中家庭生命周期經曆的體驗和焦慮程度以及解決方式。
即父母與你的互動中,在你的成長關系中每一個重要階段中,他們的情緒狀态、行為處理方式對你的影響。
4) 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孝道文化的影響。
“自我分化”這個概念是來自西方的詞彙,他們更講究個人主義,而東方更講究集體主義精神和孝道,對個體的情感和想法并不是那麼包容,随着互聯網的發展,個體的發展在東方才慢慢的建立。
五、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分化能力
1.覺察你在小學、中學、大學、職業和親密關系的選擇有困難嗎?是情感多還是理智多?
2.你對自己和他人的事務有邊界嗎?是通過理智去處理還是被情感所擾動呢?
3.覺察你對人事物的認知模式、情緒模式、行為式模、意志力是怎麼樣的?
4.覺察你對母親的認知、情緒、行為、意志有哪些是來自父親?你對父親的認知、情緒、行為、意志有哪些是母親的?
5.覺察你對自己的認知、情緒、行為、意志,哪些是來自你父親?哪些是來自你母親?
6.覺察你對人際關系、事業、婚姻的選擇是尊重内心,還是更多是被父母所影響?
7.探索你父母在人際關系、事業、婚姻的選擇和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影響?
8.思考前面五個問題辮析你和父母認知模式、情緒模式、行為式模、意志力相似和不同處,你的感受和想法是什麼?
最後:
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未分化,就是分化的開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