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有的家長雖然發現孩子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于安靜,以及受驚吓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但隻是簡單地認為孩子年齡小,身體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傳染其他疾病了?
誤區二:家長發現小兒在運動中出現不正常的姿勢時,常常以為是孩子骨骼與肌肉出現了問題,而贻誤了就診時機。
誤區三:一旦經過醫生确診孩子為腦癱時,家長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處求醫,盼望通過常規的“打針、吃藥”來解除患兒的運動功能不良狀态。
誤區四:家長将患兒“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術治療上,而忽略了術後的康複訓練,造成一部分患兒功能改善不明顯或“複發”。
誤區五:早産兒的家長見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運動發育落後于其他的正常同齡兒時,往往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産的原因造成的,孩子會随着自然生長發育慢慢地恢複,常常采取“觀望、等待”的态度。
誤區六:有一部分中重度腦癱患兒的家長,隻單純地對患兒寄希望于功能訓練、裝配矯形器等非創傷性治療,而忽視腦癱患兒普遍存在的肌肉長期高度痙攣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延誤了進一步功能改善的機會。
誤區七:有些醫務人員強調運動訓練可以代替一切;另有醫生則過度誇大手術的“有效性”;也有的醫生不分原由讓就診的腦癱兒童都做高壓氧治療等單一的治療。
那麼,小兒輕度腦癱有什麼症狀?
1、小兒腦癱的輕微患者會出現身體發軟或者是自發運動減少,這屬于肌肉張力下降導緻的結果,一般來說在一個月之内就可以發現這種情況,如果四個月之後還沒有獲得好轉的話,那麼就可以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者是肌肉系統的疾病。
2、小兒輕微腦癱可以出現身體發硬,這屬于一種肌張力亢進的表現,一般來說一個月之内就可以發現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四個月以上就可以診斷為小兒輕微腦癱。
3、如果孩子反應比較遲鈍,特别是叫名字的時候沒有反應的話就可能是智力低下,一般來說如果四個月的時候出現反應遲鈍,半年之後叫名字沒有反應就可能是由于腦癱導緻的智力低下。
4、出現頭圍異常,一般來說孩子的頭圍的形狀是頭部發育的重要指标,腦損傷的孩子頭圍往往會出現異常。
5、體重增加出現異常,比如體重增加的比較慢,而且吸允奶水的時候無力都是腦癱的表現。
6、出現固定的姿勢,這往往是由于腦損傷導緻的肌張力異常所緻的,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一般來說孩子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