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闖關東“,究竟總數有多少人?
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清代從山東遷入東北的移民約在 800萬左右。
陳彩章在其所著 《中國曆代人口變遷之研究 》一書中認為 ,:“移往東三省之人口 , 80%為山東人 “。其中,僅僅1929年,山東移入東北人數為 74.2萬 , 占當年東北移民總數的 71%。
山東人肯吃苦,闖關東落腳大多為荒涼偏僻之地,珍珠門村就是這樣一個小山村。
珍珠門村,吉林長白山深處一個依舊保留原始自然的小山村,平均海拔1000米,它屬于臨江市花山鎮。
村子裡人不多,大約150戶、500人左右。
如果不是2015年前後,幾名迷路的攝影愛好者與這裡不期而遇,又把美麗如畫的山村圖片展示給世人的話,珍珠門村依舊是藏在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
而當時讓這些攝影人更意外的是,村民們一口純正的山東腔,接人待物謹慎卻不失禮節,就連最愛吃的也是山東大煎餅。
種種迹象表明:這裡是一個尚未被人們熟悉的典型“闖關東”移民村落。
在後來的日子裡,人們逐漸了解到:珍珠門村的村民,老一輩是上世紀三十年代”闖關東“來這裡的。
當時,為了掠奪長白山區森林資源,日本人建設了從通化經渾江到臨江的鐵路,其中就包括珍珠門站。當年,欺騙招募了大量山東、河北等地的勞工。
勞工們夜以繼日勞作,相關數據顯示,從1938年4月至1940年7月間,勞工達11.3萬人,約有8400多人被摧殘緻死。
幸存的山東勞工,彙合了一些陸續“闖關東”的移民,安家落戶,在白山黑水間形成了齊魯文化濃郁的山東屯。
其實,即便到了今天,珍珠門村依舊保留着耕牛下地,拉車載貨拉人的習俗,依舊是熱炕頭,玉米碴子粥、大煎餅,依舊農耕文化底蘊深厚。
但是,如今山村已從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小村莊,變成了遊客喜愛的去處。
如今的珍珠門村民,已經逐漸告别了世外桃源般的日子,村子成了旅遊景點。雖然保留着傳統與淳樸,但人們已經不再單純靠着土地生存。
村子裡的年輕人,也不再甘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去了城裡打工。
村子裡剩下的,大多是大爺大媽了。他們喜歡和來這裡的遊客聊天,告訴遊客們老一輩們”闖關東“的日子。
在這些聊天中我們能感受到,老人們鄉愁依舊濃烈,記憶中的老家依舊清晰。但是,他們感慨:回不去了,因為年齡大了,因為一輩子已經融進了這片白山黑水之間。
最後,要說明一下,如果去珍珠門村,最方便的方式是坐火車,白山市至臨江市的火車,到珍珠門站下車就到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