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産業和商業發展曆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1723年亞當斯密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亞當·斯密的父親也叫亞當·斯密,是律師、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關監督,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去世;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兒。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百科帶你漲姿勢
1、曾被任命為格拉斯哥大學邏輯學教授 後來改任為道德哲學教授
2、《國富論》是其最具影響力著作 系經濟學所發行過最具影響力著作
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受益于其理論 其著作被廣泛引用
分工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異,那是起因于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傾向,交換硬易貨是屬私利行為,其利益決定于分工。假定個人樂于專業化及提高生産力,經由剩餘産品的交換行為,促使個人增加财富,這種過程将擴大社會生産,促進社會繁榮,并達到私利與公益的平衡。
分工促進勞動生産力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可以熟能生巧:
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
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隻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才可能達到。
貨币理論
貨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币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
當物物交換發展到以貨币為媒介的交換後,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币來衡量。這時,便産生了貨币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币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強調貨币的流通功能。
價值理論
提及價值問題,亞當斯密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交換功能,後者表示擁有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的物品,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鑽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鑽石價值的比較是百年之後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一向題。
分配理論
亞當斯密的分配論,是即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自然率的決定理論。
亞當斯密指出,盡管雇主擁有抑低工資的力量,工資仍有其最低水平,這一最低水平是勞動者必須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假定社會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資基金提高,工資将高于最低水平。換言之,國家富有、資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則促進人口增加。
資本利潤的高低如同勞動工資,決定于社會财富的增減,資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資上漲,但也使利潤為之下降。亞當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資同一事業,彼此相互競争,就會緻使利潤率降低。
地租是指對土地使用所支付的價格。亞當斯密認為,地租高低與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場遠近有關。
資本積累理論
資本累積是大量進行分工必備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擴張與生産效率的提高跟資本的總額成正比。資本的累積必須在分工之前進行,因為分工
需要使用許多特殊的設備與機械料,并都需要用資本來購買。分工愈細,工具的需要愈多,資本越顯得重要。透過分工過程,可增加勞動生産量提高國民所得,增強國民儲蓄意願與能力。
賦稅理論
亞當斯密提出四大賦稅原則,即公平、确定、便利、經濟。
公平:國民應按其在政府保護下所享有的收益比例納稅。
确定:各國民應當繳納的稅捐.須确定并不能随意變更,繳納時期、繳納方法、應付稅額,部應對納稅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稅捐,都應在最适合于納稅人的時間與方法收取。
經濟:每一稅捐都應善加設計,盡量讓公民的财物受到最少的損失。
互動百科公衆号:hudong_baik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