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編輯/排版:Vicky 責編:Jeing 審核:李雲
文化包容,潮流叠代,審美更加開放,穿衣自由早已不在話下。随着現代人對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開始敢于嘗試、挑戰各種可能。
拒絕千篇一律,保持自我風格,僅是穿衣打扮在某一層面上已經無法滿足部分人的想法。于是一些藝術性行為就會逐漸進入到大衆視野裡:文身、人體穿孔(打釘)。但随着文化環境的演變,這些對很大一部分人群來說已不再是負面眼光來看待。
唇釘、舌釘、臍釘等等可能會讓你看起來很酷,區别于他人、展示個性也會赢來關注和崇拜,同時也可能是引起各種疾病産生的溫床。
在此之前,你需要知道這其中的相關危害。
1、穿孔的分類
目前各位所熟知的大多在眉弓、鼻翼、嘴唇、舌頭、肚臍做穿孔,還有其他:如胸部、鎖骨及私密部位都有可能,在這裡暫不做具體介紹,但在選擇穿孔部位時,盡量避免人體要害處。
2、不适宜做穿孔的體質
(都給我看!!!)
× 器官患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膚疾病
應在炎症控制和皮膚病治愈後再進行。
× 疤痕體質
穿孔易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疤痕疙瘩,影響美觀。
× 對金屬過敏
最常見的緻敏金屬是鎳,一旦發生過敏,會引起周圍皮膚紅腫、瘙癢、流膿等接觸性皮炎的情況。
× 女性月經期間最好不要穿孔
3、穿孔可能引起的危害
穿孔對于人體來說屬于一種暴力創傷,最主要的風險在于周邊皮膚的感染,如果不能達到無菌和徹底消毒,附在工具上的細菌和病毒會随着破損皮膚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炎症。(嘶...聽着都疼)
1、在穿孔後,傷口若出現腫脹、變紅,感到灼熱或開始滲出膿液及味道難聞的情況,可能表明皮膚或穿孔器械上的細菌或病毒滲入傷口,需要盡快采取應對措施,尋找正規醫院就診處理,避免細菌或病毒侵入血液。
(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萬一感染嚴重可能會引起其他重大疾病)
2、通過血液循環,細菌和病毒會感染身體其他組織,引起更大的危害(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概率雖不大,但無法完全确定的事情還是需要多加注意。
▲ 術前很重要,防範于未然
如果确定要做穿孔,為降低風險,前期需要對做穿孔的環境以及穿孔師的衛生标準做嚴格篩選或調查,還有相關器械的選擇标準是否規範可靠,畢竟身體健康是首要。
▲ 術後一定注意
在做穿孔後,一定要保持該區域的衛生清潔,可以每天使用肥皂和水清洗該區域;但在其他時間盡量不要觸摸創傷部位,直至其愈合為止。
都到這兒了,就容我再多啰(說)嗦(教)幾句
有風險的事兒還是得三思而後行,選擇做穿孔前最好帶着萬分謹慎,在不确定的方面一定得完全弄清楚再進行,切勿抱着“試試問題應該不大”的心态做決定,到頭來受罪的可是自己。
PS:一般來說,醫學權威都主張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在除耳垂外的其他身體部位做穿孔。呐,如果你在這個範圍内,還想在除耳朵外其他地方做穿孔,在被“釘”之前,先征求下父母的意見及許可,看他們打不打你就完事兒了~
〔參考文獻〕
[1] Nazanin Saedi, MDJared Jagdeo, MD, MS. Patient education: Tattoos and body piercings (The Basics). UpToDate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0年07月29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封面設計:阿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