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尋找杜甫的三首詩

尋找杜甫的三首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21:54:39

尋找杜甫的三首詩(讓我們與杜甫一起)1

杜甫是否親身登過泰山?肯定登過。

但他在他那首著名的《望嶽》詩裡展開的卻是在想象中登泰山,并讓我們讀者與他一起在一首詩歌裡,在神奇的想象裡從低到高,在想象中攀登泰山。

這實在是一件神奇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值得玩味的事。在這個過程,我們讀者便可以完美地實現古人所說的“卧遊”了。

因此,我認為杜甫的這首《望嶽》是一首極其獨特的詩歌。

其獨特之處,并不全在于這首詩擁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以及“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等名句,也不全在于詩中破空而出的那一腔豪情。

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其獨辟蹊徑的藝術構思:寫攀援登山,并不從實地登山落筆,而是遠遠地站立在泰山腳下,展開巨大的想象空間,帶領讀者,在一種深情的眺望之中,讓自己的心靈以矯健的步履,自下而上,去感受登臨帶來的景、情、理。并最終在一種豁然開朗之中,達到一個客觀和主觀的制高點,實現一種在想象中的攀登。

正因為這一點,在中國古代數也數不過來的抒寫登山題材的詩詞中,這首詩以一種突出的姿态,卓然古今。這種抒寫登山所見所感的角度和藝術構思,十分值得我們玩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詩的頭兩句,用設問的方式來引起讀者的注意:五嶽之首的泰山是何等景象呢?我們遠遠地望見泰山蒼翠的峰巒從齊國到魯地連綿不斷。兩句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杜甫首先讓讀者與自己一起,站得遠遠地,避免了實地登山,也避免了“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窘迫視野,為自己的抒寫,也為讀者開拓出一個闊大的想象空間。

于是,登臨泰山,已經不再是千篇一律地自下而上的移步換形,而成為一種奇妙無比的、充滿激情的、在想象中的攀援。

尋找杜甫的三首詩(讓我們與杜甫一起)2

然後,作者帶着讀者一起,在一種眺望與想象之中,展開對博大雄奇,青蔥秀麗的泰山由衷的贊歎:“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請看吧,一處處姿态壯美的山峰凝聚着天地間的神奇,山峰對峙,高聳入雲,南峰北峰明暗不同。山中升起的層層雲霧激蕩着眺望者的胸懷,如果瞪大眼睛你還可以發現歸巢的飛鳥。

這雖然略去了攀登的具體所見,甚至也可能略去了這一過程中的種種搖曳生姿,卻令我們總攬了全局,擁有了對泰山全貌真切的把握,識得了泰山的真面目。

無論什麼山,最精彩之處總是在極頂。

詩的最後兩句是神來之筆,也是在想象中攀援的過程中積蓄的情感總的爆發:“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在闊大無邊的想象中,心靈在自由地行走着,努力地攀援着,杜甫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頂峰,那時,向下環視四周,衆山将顯得那樣低矮而渺小。讀到這裡,讀者也會像杜甫那樣,豪情盈滿胸懷。

尋找杜甫的三首詩(讓我們與杜甫一起)3

至此,杜甫引導着讀者,在一種神妙的心靈獨步之中,完成了一種闊大人生境界的揭示,并且使我們感到,杜甫攀登的不僅僅是泰山,不僅僅隻是一個自然的高度,他攀登的也是社會與曆史,人生與心靈的高度。這種在想象中對泰山的攀援,雖未身臨,卻令人心靈為之一振,豁然開朗。登過泰山的讀者會因此産生深切的回望和美妙的重溫,即使你沒有攀登過泰山,讀了這首詩,你也就跟随杜甫做了一次神遊,經曆了一次奇妙無比的使自己心神旺健的心靈獨步,從而對這首詩産生強烈共鳴。

神馳泰山,用想象把握泰山是一種神奇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心馳神往,激情蕩漾,胸懷壯闊,感性與理性均會獲得巨大的滿足。

從與杜甫一起在想象中攀登泰山的旅程中歸來,我們會深深地感到,詩歌裡的世界是虛拟的,也是現實的;詩歌裡的世界是神奇的,詩歌裡的世界也是豐富而廣大的。——這正是杜甫這首獨步古今的《望嶽》給我們帶來的又一啟示。

作者簡介:周丁力,男,《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編輯,重慶作家協會會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