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昨天聊的大學生問題,今天我還想補充點關于自己對讀書的看法。有的人呢,不光是在言語上瞧不起上過大學的人,就連周圍的人都在吃喝玩樂時,隻有你格格不入的在看書時,也會受到他們的嘲弄。
他們非常信奉的這個觀點,也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套說辭,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之路。”
這個問題最開始是自己在學習思維導圖法的過程中受到啟發的,書中寫到:畫圖的過程要從主幹到分支,因為這種從主幹到分支的做法最符合大腦思考的方式。然後我會結合自己的閱讀習慣來理解這句話,發現自己幾乎很少做這樣的事情,而我經常性的做法是主幹分支一起來,這種做法怎麼能突出書中的重點呢?所以讀過的書記不住,也是這部分原因吧。
雖然從書中理解了這點,可心裡還有些奇怪的感覺,便順着這點進行思考,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做沒做到,多問問為什麼的思考方式呢?
接着就想到了昨天寫過的内容,有些人沒讀過大學,瞧不起那些不如他們賺得多的大學生,還認為讀大學沒有用,自然而然地,不喜歡讀書的他們同樣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即使他們沒讀過萬卷書。
這個問題的根源來自哪裡呢?我就說說我從書中得到理解問題的方式吧。
要了解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的來源在哪裡吧,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句話的出處,遺憾的是我沒能找到這句話的出處,隻找到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這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禅室随筆》中寫的。
如果是這句話在流行,就很好理解了,人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就像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既要閱讀教材,也要做課後習題,這樣才能理論結合實際,掌握好知識。
接着再來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句話的整體,疑問就更多了,第一,你讀的萬卷書是什麼書?現在的社會,各種成功學講座,去教你如何快速成功,你以為讀了關于成功學的書就能成功。可現實是你根本無法區分書籍内容的好壞。同理你根本不知道古人所說的萬卷書是什麼書,古代的萬卷書是聖賢書,而我們現在認為隻要自己讀過的書就屬于萬卷書,我們可以想想,兩種書裡面的思想能一樣嗎?
第二個疑問就是你怎麼讀的萬卷書?别人讀萬卷書,掌握着正确思想,根據自己的成長經驗和掌握的理論彼此進行聯系,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你呢?讀着一堆糟粕思想,無法讓自己更好,反而聽着一些僞大師的雞湯語言,就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理。說句不好聽的話,這樣的人,就是真名師給你指路也白費,因為你沒長腦子啊。
根據這樣的思維,接着往下問:閱人無數,閱的是什麼人,什麼樣的名師才是名師,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想一想吧。反正我覺得看書挺有用的,當然,多出去走走也是必須的,這兩件事本來就不是誰比誰強的問題。關鍵是你會不會看書,而且出去能學到什麼。
最後再說個問題,老子在《道德經》說過: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在反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